科研产出
11份国外腰果种质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比较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针对保存在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的11份国外腰果种质,分别对各种质植株的花期、果熟期、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以及单株植株的坚果产量、重量、大小、出仁率及果仁重量、大小、级别进行测定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株坚果产量和两性花比例、坐果率、成果率没有形成正比关系;11份国外种质和海南本地培育的高产无性系的花期在2月~3月重叠,可在此时期开展杂交育种的人工授粉工作。11份国外种质中有5份种质的单株坚果产量均超过2.0 kg;10份种质的单粒坚果重量均超过5.0 g;坚果出仁率高达30%以上的有7份;9份都属粗仁级种质(W240及以上)。初步筛选6份种质的综合经济性状较为优质腰果种质资源,可作为杂交亲本材料。种质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腰果种质资源库,加速开展腰果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研究,通过杂交育种,可培育出产量高、果仁级别高的腰果新品种并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大黄对小鼠水通道蛋白3、4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灌胃大黄建立小鼠腹泻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和结肠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olypeptide, VIP)的含量变化,探究大黄致泻下的作用机制。选取4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B、C、D组灌胃不同浓度的大黄混悬液(B组1 g/kg、C组2 g/kg、D组4 g/kg),A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及结肠组织中AQP3、AQP4、VIP的含量及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黄组小鼠体重显著减轻,采食量减少,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腹泻逐渐加剧,C组、D组小鼠血清中AQP3、AQP4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AQP4与VIP表达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5),与B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大黄可通过降低AQP3、AQP4表达量来影响结肠对水的吸收,增加肠道含水量,通过降低VIP表达量使肠蠕动增加,从而使小鼠排便增加,引起腹泻。


荔枝滴施钾氮肥适宜比例及不同方式施肥效果的比较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2013~2018年以不同比例滴施钾氮肥(K2O/N 0.6~1.2,分别简写为滴施NK0.6、NK0.8、NK1.0和NK1.2)及以不同方式施用等量氮磷钾肥(包括氮钾肥滴施而磷肥土施、氮磷钾肥均滴施及氮磷钾肥均土施,K2O/N均为1.0)对砖红壤中荔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和2017年分别受到强台风及控梢不当的影响,剔除这两年产量数据后,其他3年以滴施NK1.0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且稳产性最好。降低或提高钾氮肥滴施比例均降低产量,而且稳产性变差;果实颜色以滴施NK0.8处理最为鲜亮;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果实糖酸比、总游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下降,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或先降低后提高;荔枝叶斑病发病率呈现随滴施钾氮肥比例提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以滴施NK1.0处理的叶斑病发病率最低;处理间的虫害发生则缺乏规律。整体而言,钾氮肥滴施比例对荔枝果实品质、风味和病害发生的影响大于施肥方式的影响。推荐在质地为粘土的砖红壤,以1∶1的比例滴施钾氮肥,配合滴施钙、镁和硼肥及土施磷肥,可获得最高产量且稳产性最好,果实品质、风味和耐贮性也较好。


不同氮、钾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关键词: 嫁接苦瓜 氮肥 钾肥 干物质积累量 养分吸收及分配 产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柱花草中4种次级代谢物的含量
《分析试验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柱花草中水杨酸、原苯甲酸三乙酯、吲唑、大豆甾醇B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用C18固相吸附剂净化,采用Luna Omega C18(2.1 mm×100 mm,1.6μm)色谱柱分离,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和240 nm,柱温:35℃,进样量1.5μL。在该色谱条件下,4种次级代谢物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豆甾醇B线性范围为5.0~500μg/mL,其他3种次级代谢物线性范围为1.0~100μg/mL,相关系数r≥0.996,水杨酸、原苯甲酸三乙酯、吲唑、大豆甾醇B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01,0.02,0.3 mg/kg,定量限分别为0.5,0.5,0.5,2 mg/kg;在3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0%~115.1%,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1%~9.1%,仪器的精密度(RSDs)为0.2%~3.6%。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在批量测定柱花草中次级代谢物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水杨酸 原苯甲酸三乙酯 吲唑 大豆甾醇B 柱花草


荔枝GA2ox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荔枝转录组数据,对GA2ox (Gibberellin 2-oxidase)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和筛选,利用转录组数据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不同品种和组织间的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LcGA2o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到9个荔枝LcGA2ox基因,均具有2OG-FellOxy结构域;通过基因克隆,得到3条LcGA2ox (Lc GA2ox1, LcGA2ox2和LcGA2ox3),开放阅读框全长分别为999、1 023和1 023 bp。氨基酸进化树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除Lc GA2ox6与水稻Os GA2oxs聚在一起外,其余LcGA2oxs与拟南芥AtGA2oxs关系最近。通过基因表达分析发现,LcGA2oxs基因在矮化品种‘紫娘喜’顶芽和叶片中的表达量更高,有5个LcGA2ox基因(Lc GA2ox1, LcGA2ox2, LcGA2ox5, LcGA2ox6, LcGA2ox9)在‘紫娘喜’顶芽样品中上调表达,LcGA2ox3和LcGA2ox4基因在‘紫娘喜’叶片中显著上调表达,LcGA2oxs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表达特异性,且在株型差异显著的两个荔枝品种中表达差异显著,推测LcGA2ox基因通过负调控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荔枝株型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LcGA2ox调控荔枝生长发育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荔枝矮化性状的分子鉴定以及矮化资源创新利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灵芝孢子粉和大豆异黄酮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对110~140日龄文昌鸡生长性能、肉品质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540只110日龄文昌母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周期30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试验期满后,测定试鸡生长性能,采集试鸡血浆、胸肌样品,测定血液与胸肌抗氧化指标、胸肌肉质性状、肉感官评定及货架期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大豆异黄酮组试鸡的生长末重与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料重比降低(P<0.05);2)灵芝孢子粉显著提高试鸡胸肌宰后24h的pH(P<0.05)、降低剪切力(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胸肌宰后45min的a*值(P<0.05),提高胸肌宰后24h的L*值和pH(P<0.05);3)灵芝孢子粉组试鸡的肉汤鲜味评分显著提高(P<0.05);4)灵芝孢子粉可显著降低文昌鸡胸肌宰后24h的丙二醛(MDA)与宰后45min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试鸡胸肌宰后45min和24h的MDA含量(P<0.05);5)饲粮添加灵芝孢子粉与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了文昌鸡血浆MDA含量(P<0.05),灵芝孢子粉还增加了血浆谷胱甘肽含量(P<0.05)。综上,500mg/kg灵芝孢子粉和300mg/kg大豆异黄酮预混剂均可提高文昌鸡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品质。二者比较,500mg/kg灵芝孢子粉作用更优。
关键词: 文昌鸡 灵芝孢子粉 大豆异黄酮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菠萝蜜黑腐病病原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菠萝蜜黑腐病的病原菌和分类地位,本研究从海南保亭地区采样,经过田间调查、菌株分离纯化和致病性鉴定,以形态学特征为基础,结合病原菌的ITS序列和EF1-α序列,联合两基因建立系统发育树,最终鉴定该病害的病原。结果显示:病原菌LTHD006菌丝生长速度快,初期白色絮状,较薄,后期菌丝开始变黑,菌落也开始致密,且与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ID:CBS175.26)聚为一个分支,支持率为100%,最终将菠萝蜜黑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该病害在国内为首次简略报道,研究结果为菠萝蜜黑腐病发病规律和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菠萝蜜 黑腐病 分子鉴定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沉香叶黄酮稳定性及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沉香叶黄酮稳定性及对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溶液吸光值,探讨温度、光照、金属离子、pH值对沉香叶黄酮稳定性的影响。建立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沉香叶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水溶性四唑盐法检测细胞增殖率,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法(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沉香叶黄酮在温度70℃以下,pH 3~7范围内,Na+、K+、Mg2+、Ca2+金属离子中,黑暗环境与节能灯光中较稳定;能显著抑制H2O2造成的细胞死亡,降低胞内ROS与MDA的生成,减轻LDH向细胞外扩散程度,提高SOD、CAT、GSH-Px活性。沉香叶黄酮在低温、弱酸、部分金属离子、弱光条件下具有一定稳定性;对H2O2诱导HepG2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清除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有关。


粗纤维对定安鹅MSTN基因表达量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日粮粗纤维水平对生长中期定安鹅腿肌MSTN基因表达量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选遗传背景相近、体重一致的30日龄定安鹅120只,采用单因子随机试验设计,共分3个处理组,每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10只鹅。分别饲喂粗纤维水平为4.29%,5.29%和6.29%的三种日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日粮粗纤维水平为5.29%时,可以提高生长中期定安鹅试验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并且与6.29%组比较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日粮粗纤维水平可以显著影响生长中期定安鹅腿肌中MSTN的基因表达量(P<0.05),且腿肌中MSTN的基因表达量与生长中期定安鹅的试验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呈负相关关系;(3)日粮粗纤维水平为5.29%时,与6.29%组相比可显著提高生长中期定安鹅血清中Ig A和Ig G的含量(P<0.05);(4)日粮粗纤维水平显著影响生长中期定安鹅腿肌纤维数量和腿肌纤维密度的影响(P<0.05)。综上所述,日粮粗纤维水平为5.29%可以显著影响生长中期定安鹅的试验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腿肌中MSTN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腿肌纤维的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