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剑麻溃疡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溃疡病是近年来在剑麻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为明确剑麻溃疡病的致病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致病性鉴定分离得到致病菌株JM-HN01,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菌株鉴定为新暗色柱节孢(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0℃,最适pH值为7.0;完全光照条件下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葡萄糖为碳源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其次为果糖和蔗糖;牛肉浸膏和胰蛋白胨2种氮源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本研究给剑麻溃疡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剑麻 溃疡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青梅种质资源调查与种群动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青梅,作为热带雨林优势种,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为了解其种质资源分布与种群动态情况。本研究对全岛18个市县25个分布点的青梅种质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海南岛青梅种质资源现状、群落生境、种群年龄结构和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青梅资源以天然居群分布为主,主要分布于海南岛的中南部山区和东北部沿海地区,大部分种群的数量仍在1 000株以下;万宁青梅保护区为全岛面积最大的青梅纯林,其次是乐东佳西自然保护区。RYW种群有较多的幼龄个体,属于增长型种群,DLS种群和HML种群的Ⅱ、Ⅲ和Ⅳ龄级的个体数量占总量比例分别为84.6%和70.0%,均属于稳定型种群。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3个青梅种群的Ⅰ和Ⅵ龄级均存在衰退现象,相应Vn值为负值,青梅在幼龄和老龄阶段生存能力相较弱,种群生活史初期与后期存在较大波动。进一步分析发现,RYW种群显示出最高的增长趋势和极强的种群抗干扰能力。本研究分析认为,应针对不同的种群情况,采取不同的就地保护措施,尤其应重视采取将片断林区以廊道等形式连成成片林区,以及人为加强幼苗保护等方式强化种群更新,为海南岛青梅林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青梅 资源调查 资源分布 种群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对4种香稻苗期磷积累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耐低磷性较好的香稻,通过不同磷质量浓度(0.00、0.25、0.50、2.00、8.00、31.00 mg/L)营养液试验,研究了香稻绿金香、华香、美香占2号和海香占在苗期低磷胁迫下磷积累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出苗后35 d,无磷(P0,磷质量浓度为0.00 mg/L)条件下,绿金香单瓶秧苗磷积累量(1.45 mg)最大,海香占单瓶秧苗磷的积累量(0.88 mg)最低;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对于ΦPSII和ETR,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海香占,影响的幅度分别为0.08和9.03,qP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华香,影响幅度为0.15,qN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的是美香占2号,影响幅度为0.14;磷的积累量与SPAD值、ΦPSII、qP和ETR呈显著正相关.低磷胁迫下,耐低磷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绿金香、华香、美香占2号、海香占.

关键词: 香稻;磷胁迫;磷积累;叶绿素荧光;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心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植株倍性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优化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技术体系,本研究以3份不同基因型的菜心小孢子胚状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类型、培养基中不同琼脂浓度和不同胚龄对胚再生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使用B5培养基时各基因型的成苗率均高于MS培养基,褐化率低于MS培养基,B5培养基是菜心小孢子胚状体再生的适宜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琼脂可提高再生植株的成苗率,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出苗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琼脂浓度为1.0%时,各基因型的出苗率达到最高;胚状体再生的最佳胚龄是25~29 d,胚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不利于胚状体出苗,其中40 d以上胚龄的胚状体几乎不出苗;倍性鉴定发现菜心小孢子再生植株中同时存在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3个基因型的二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2.22%~71.11%之间;75 mg/L秋水仙素处理可提高菜心再生株系的二倍体率。本研究为菜心游离小孢子胚再生体系优化及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 小孢子培养 再生体系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1份水稻种质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抗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筛选抗该线虫水稻种质资源对抗病育种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室内接种二龄幼虫实验,利用单一指标与多个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隶属函数综合结果,评价了21份水稻品种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显示,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综合抗性较高的3个品种是‘华香’、‘绿金占’和‘秀丰占5号’;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敏感性较高的3个品种是‘博优225’、‘海秀占9号’和‘L671’。评价水稻对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抗性只凭单一指标会存在一定的错差,通过单一指标与多个指标相结合对水稻抗拟禾本科根结线虫进行评价更为科学。本研究筛选出的高抗和高感种质对生产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抗根结线虫的水稻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关键词: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生长指标 抗病指标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蔗糖合成酶MiS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隆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蔗糖合成酶基因序列,预测其编码蛋白特性,阐明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法和RACE技术克隆了1个编码蔗糖合成酶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MiSS,其cDNA全长2 110 bp,开放阅读框为1 455 bp,编码48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55.3kD,理论等电点为6.08。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iS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荔枝(Litchi 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an)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0%~93%。RT-qPCR分析显示,MiSS基因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果实发育各时期果皮内MiSS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果肉,综合分析MiSS基因可能与淀粉的合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MiSS基因在杧果蔗糖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从分子角度阐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杧果蔗糖代谢的影响机理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关键词: 杧果(Mangifera indica L.) 蔗糖合成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水平下多效唑对山栏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栏稻是海南特有地方稻,其稻米价格较高,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山栏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株高较高,易倒伏,严重威胁产量。本研究以乐东山栏稻‘LD-1’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水平肥料与多效唑处理下山栏稻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能够大幅降低株高的施肥水平和多效唑使用浓度。不同水平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每穗实粒数导致产量改变。多效唑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和增加单株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在不同肥料水平和多效唑处理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虽然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降低,但‘LD-1’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每亩施复合肥20 kg,并于播种后35 d喷施225 mg/kg的多效唑进行处理(A3B3),株高比对照降低了25.29%,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了34.28%,产量提高33.64%,该处理为最佳的浓度组合。本研究为山栏稻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肥料 多效唑 山栏稻 株高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典型水稻土厌氧铁还原特征对DOM分子特性的响应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南典型水稻土不同粒径土壤中溶解态有机质(DOM)的含量组成对铁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海南5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的碳含量及其光谱特征,利用Logistics模型对不同水稻土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特征进行表征;采用冗余分析手段分析各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组分及光谱参数对Fe(Ⅲ)还原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不同,其中玄武岩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最大(8.45 mg·g-1),根据Logistics模型发现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还原潜势(a)和Fe(Ⅲ)还原速率(vmax)存在差异且玄武岩发育水稻土的a、vmax最大。海相沉积物发育水稻土的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最高(0.712 g·kg-1),5种水稻土的DOC均在最小粒径(<1 kDa)含量最多,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各类水稻土中DOC含量均下降,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随着DOC粒径的减小而下降,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中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强,而在粒径0.45—0.7μm、1—10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增强;在粒径10 kDa—0.45μm、<1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降低;BIX、HIX、FI值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HIX、SUVA260、C1、C2组分可促进水稻土铁还原过程,不同的培养阶段下铁还原受不同DOM组分的影响,但是C1组分始终影响Fe(Ⅲ)的还原,小粒径的C3、C4组分(<1kDa)对铁还原有更大贡献。了解海南岛水稻土铁还原对不同分子量DOM的响应,对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土 溶解态有机质 粒径分布 铁(Ⅲ)还原 冗余分析 Logistics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成本效益视角下的2013-2017年海南水稻生产效益及对策分析

杂交水稻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研了2013—2017年海南省水稻的生产成本、收入和效益,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海南农业结构和相关政策调整提供参考。种子、肥料和机械所需费用是海南水稻生产主要成本,稻谷销售收入和种粮补贴是稻农主要收入来源。稻谷出售价格偏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稻农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科技推广普及率较低等因素是影响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海南水稻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海南 水稻生产 成本 效益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同时对不同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旨在探究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菌种类及系统进化分析。研究通过形态观察与用特定引物扩增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来自不同地区的10株稻瘟病菌株。同时与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稻瘟菌株及相近属、种的菌株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稻瘟病菌株与其他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在同一分支上;而与其他不同属、种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不在同一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稻瘟病的基础研究、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稻瘟病 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