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稻曲菌交配型初探

植物病理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曲菌(有性态:Villosiclava virens;无性态:Ustilaginoidea virens)有性繁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水稻稻曲病可能的初侵染源之一,交配型基因座对真菌有性繁殖中的性别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稻曲菌的有性繁殖方式,本研究首次克隆了稻曲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α-结构域(α-domain)相应核苷酸序列,发现其与麦角菌科真菌Cordyceps militaris、Cor.bassiana和Claviceps purpurea的mat1-1-1基因中α-结构域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1%、63%和68%;根据mat1-1-1和mat1-2-1部分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使用PCR方法检测了来源于3个异源子座的240个子囊孢子单孢菌株和50个田间菌株的交配型基因,结果显示稻曲菌mat1-1-1和mat1-2-1基因分别存在于不同菌株中;将具有相同或不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发现菌核通常产生在mat1-1-1和mat1-2-1基因型菌株配对接种产生的稻曲球上,其中大部分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座,而菌株单独接种或具有相同交配型基因的菌株配对接种水稻后多数不能形成菌核;根据以上结果初步推断稻曲菌为异宗配合真菌。

关键词: 稻绿核菌 稻曲菌 交配型 有性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的鉴定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丝瓜嫩瓜为试材,探讨了沸水水浴时间、果实不同部位及不同瓜龄对果肉褐变及褐变程度的影响,并初步制定出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等级及分级标准。研究结果显示:瓜蒂端较其它部位更易发生褐变;沸水处理3 min是鉴定普通褐变的最佳水浴时间;随着瓜龄的增大,褐变程度和指数逐渐提高;授粉后第9天(授粉时至24 h记为第1天)是鉴定丝瓜果肉的褐变的最小适宜瓜龄。

关键词: 普通丝瓜 果肉褐变 鉴定方法 水浴时间 果实部位 瓜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辐照法修饰玉米淀粉

光谱实验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法修饰玉米淀粉。随着60Co-γ-射线辐照剂量的增加(10—30kGy),扫描电镜(SEM)显示玉米淀粉的分子粒径逐渐变小;X射线衍射法(XRD)表明,玉米淀粉的结晶度逐渐降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明,60Co-γ-射线的辐照能够破坏玉米淀粉分子的缔合氢键,产生羰基和羧基。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羰基和羟基的数量增加,玉米淀粉的溶解度从0.29%(原始玉米淀粉)增加到7.8%(30kGy)。

关键词: 玉米淀粉 60钴-γ-射线 氢键 溶解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类型玉米的调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5种生长调节剂对3个不同类型玉米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株高越高、植株基部节间长度越长的品种,越容易发生倒伏;5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降低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缩小节间长度,增加气生根的层数和条数,增强抗倒伏、倒折能力;生长调节剂不影响叶面积指数,但导致节间缩短,田间郁闭,植株下部小气候恶化,植株空秆率上升。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对不同品种的增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浚单20的产量显著增加,苏玉20的产量显著降低,郑单958的产量略有降低。生产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类型品种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玉米抗倒性,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玉米 生长调节剂 倒伏 倒折 产量 株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管理 2012

摘要:农业科技企业作为我国农业示范基地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部门,担负着科技产业化集成的重任。文章从我国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状况、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发展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示范基地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企业在农业示范基地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如正确处理农业科技企业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科技企业与农业示范基地其他部门的协同发展、强化农业科技企业内部管理等。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企业 农业示范基地 作用 存在的问题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感染牛和小鼠排菌检测中的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验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感染动物排菌中的应用效果,将牛和小鼠采用灌胃攻毒方式试验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用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细菌鉴别培养基培养计数以及PCR 3种方法检测感染动物粪便中O157∶H7的排菌量和持续时间。牛在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后的第2天开始从粪便排菌,第4天达到峰值,排菌时间可持续28d;小鼠在感染O157∶H7后的第4小时开始从粪便排菌,第6小时达到峰值,排菌时间可持续15d。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细菌鉴别培养基培养计数以及PCR 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但试纸条更简便、快捷、直观,1~5min可得出检测结果,便于现场检测样品中O157∶H7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粪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栅栏技术结合HACCP体系延长“叫化鸡”货架期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12

摘要:为了延长"叫化鸡"制品的货架期,本研究将栅栏技术与HACCP体系结合起来用于"叫化鸡"的现代化加工。首先通过危害分析,得出"叫化鸡"生产的关键控制点为接收原料与熟化杀菌。在此基础上,确定胴体清洗方式、防腐剂及杀菌方式为保质栅栏因子。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优栅栏因子组合为:用50 mg/L二氧化氯清洗胴体、用0.03%Nisin+0.5%乳酸钠进行防腐、在110℃下用蒸汽杀菌15 min。在此组合条件下,制品的细菌总数为1.39×102 cfu/g,在25℃下可保存6个月,与传统裹泥制得的"叫化鸡"相比,其保质期明显延长。

关键词: 栅栏技术 HACCP体系 “叫化鸡” 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福建省水稻生产模拟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福建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地形特点划分了3个水稻种植区,选取17个样点及9个代表性品种,采用2006—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同期区试产量资料对作物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调试;根据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的A1B方案,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构建的气候变化情景文件与作物模型(CERES-Rice)耦合,采用雨养与灌溉两种方式,并综合考虑未来CO2浓度增加带来的直接增益效应,模拟了未来2020s及2040s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雨养方式还是灌溉方式,未来全省各稻区水稻生育期在两种情景下都将缩短,单季稻生育期天数减少幅度最大,2040s情景下达到20 d以上。未来双季稻种植区早稻与单季稻均表现为减产。2020s情景下闽东南稻区早稻减产率达到12.4%(雨养)和11.3%(灌溉);闽西北双季稻区早稻减产程度略小。单季稻区雨养水稻7.1%及灌溉水稻2.1%的减产主要来自中熟品种的负贡献。2040s减产幅度将进一步加大。与此相反,未来两种情景下双季稻区后季稻均表现为增产,但产量波动性较大。2020s情景下闽西北双季稻区灌溉后季稻产量增产达到21.0%,增产幅度大于闽东南地区的10.6%;雨养方式下后季稻增产幅度略小。2040s各稻区后季稻增产幅度将减小。未来水稻生长季的土壤水分条件将变得不如目前湿润,与之相关各稻区灌溉需要量均有所增加。总之,由于大气CO2肥效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未来气候变化下后季稻产量,全省水稻总产近期将有所增加,雨养与灌溉方式下分别增长0.4%及1.7%,但变化趋势是随着未来温度的增加总产将减少,负贡献主要来自于单季稻和早稻。

关键词: 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变化 CO2肥效 水稻生产 产量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抗赤霉病品种NBS同源序列克隆与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二穗短柄草NBS-LRR类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同源引物,以小麦抗赤霉病品种苏麦3号、宁7840和望水白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43条序列,其中4条为非编码序列或结构域不完整;39条与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其中的7条内部存在终止密码子,可能是假基因,经过比对分析,其余32条具有连续的开放阅读框和保守结构域,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Kinase-1a、Kinase-2和Kinase-3a及GLPL区等几个保守区,在GenBank中均能找到与之高度同源的其他物种的核酸序列,并且Kinase-2的最后一个氨基酸均为色氨酸(W),属于non-TIR类NBS基因。32条序列可分为4大类,它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64%-98%,编码氨基酸同源性为22%-98%。根据序列分析随机设计5对不同基因特异性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7-1、s-3、s-4和w-2均能表达,说明这些片段可能是功能性抗病基因的部分序列;7-13不表达,再次证明属于假基因。32条序列在之前未被报道过,这些RGA可以作为筛选赤霉病功能性抗病基因的候选序列。

关键词: NBS-LRR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小麦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兽药杂志 2012

摘要:简述了猪支原体肺炎各种防控措施的常规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和发病率的降低、肺部肉变的评分、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及肺炎支原体病原监测等,介绍了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评价指标分别在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免疫效力评价中的作用,并对气溶胶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成为猪支原体肺炎防控和净化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药物控制和疫苗免疫是目前控制和净化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措施,而针对不同的控制措施的评价方法也不同。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控制 净化 疫苗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