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光照、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摄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m·s~(-1)和0.18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GE=46.106+142.04V(r=0.5216)。特定生长率(SGR)与养殖密度(S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其关系式为SGR=4.9728-0.4914SD(r=-0.6553)。3种环境因子对稚鱼的食欲未有明显影响,但饵料转化率会随养殖密度的增大和流速的降低而显著性增大。史氏鲟稚鱼在照度100~1100lx之间的趋光率为49.55%,无显著的趋光性;当亮区照度在13000lx以上,椎鱼100%避光。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却普遍变浅,呈灰白色;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在试验流速范围内,水流刺激还将影响稚鱼的某些行为,在流水环境中稚鱼喜聚集和逆水游?


黄海中南部水域鳀鱼脂肪含量的季节变化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5月黄海中南部水域鱼 (Engraulisjaponicus)的调查资料 ,分析其脂肪含量与叉长、性别以及水分含量的关系。产卵前期 (5月)、产卵盛期 (6月 )和越冬期 (1月 )脂肪含量同叉长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而在产卵中后期 (7~ 1 0月 )无显著相关性。在 5~ 1 0月雌性脂肪含量比雄性高 ,其中 5月差异最大。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的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 .0 1 )。脂肪和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很大 ,分别为 0 .54 %~42 .97%、36.31 %~ 85 .45%。产卵前期平均脂肪含量最高 ,产卵盛期和越冬期较高 ,产卵中后期最低
关键词: 黄海中南部水域 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 脂肪含量 水分含量


3种工业废水对中国对虾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中国水产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印染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苯胺C6H5NH2和苯酚C6H5OH,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L和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锌、铜和铅,质量浓度分别为1970mg/L、9mg/L和7.5mg/L)、农药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二甲酯)及其混合废水对中国对虾(Peanaeuschinensis)无节幼体和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无节幼体48h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h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2.27%(1.72%~2.99%)、0.29%(0.22%~0.37%)、0.86%(0.64%~1.15%)及0.30%(0.22%~0.40%)和1.03%(0.79%~1.34%)、0.16%(0.12%~0.19%)、0.38%(0.30%~0.48%)及0.18%(0.13%~0.24%);对仔虾48h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h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3.51%(2.38%~5.18%)、0.40%(0.29%~0.55%)、2.06%(1.34%~3.17%)及0.52%(0.39%~0.71%)和1.44%(1.06%~1.96%)、0.21%(0.15%~0.29%)、0.71%(0.51%~0.99%)及0.22%(0.17%~0.29%)。3种工业废水的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无节幼体较仔虾对这废水的毒性更为敏感。3种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对无节幼体和仔虾的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


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豆粕、鱼粉、植物油、淀粉等原料配制基础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3.0%、5.0%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制剂为实验组。实验结果显示,凡纳对虾(Pennaus-vannamei)生长的2个阶段,实验组γSGR均大于对照组;生长第1阶段,组1与组2差异显著(P<0.05),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实验组之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生长第2阶段,组1与组2之间γSGR差异极显著(P<0.01),与其余3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各实验组间:组2与组4γSGR差异显著(P<0.05),而与组5γSGR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生长2个阶段的成活率实验组均略高于对照组,第1阶段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第2阶段;芽孢杆菌对凡纳对虾2个生长阶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实验组蛋白酶活性较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各实验组间变化不明显。表明芽孢杆菌可以提高凡纳对虾消化酶活性和成活率,利于养分的消化吸收,促进生长。


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组成分析
《海洋水产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 ,对延绳钓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延绳钓的主要渔获种类有肥壮金枪鱼 (Thunnusobesus)和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等 15种大洋性鱼类 ,渔获物中金枪鱼类分别占重量和尾数的76 4 1%和 76 91% ,旗鱼类占 11 0 5 %和 7 83% ,鲨鱼类占 10 80 %和 12 0 8% ,其他鱼类占 1 73%和 3 18%。相对重要性指标 (IRI)表明 ,延绳钓渔业以肥壮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为目标鱼种 ,其他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为兼捕对象。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重量组成比例月间变化和海域变化明显。


牙鲆淋巴囊肿病的诊断技术研究
《高技术通讯 》 2003 EI CSCD
摘要:使用本实验室设计的PCR引物 ,在标记反应体系下 ,通过PCR反应合成了碱基数为 172bp的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囊肿病 (Lymphocystisdisease ,LCD)的地高辛标记探针。在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172bp处有明显的亮带 ,由软件分析得出 ,合成探针的浓度为 5 0 0ng/ μl,此结果证明 ,该产物确是所需的探针 ,且具有很好的合成效率。通过实验证明本文采用的核酸探针 杂交诊断方法可以有效地定性和定位LCDV。实验结果还提示 ,LCDV是通过血液在牙鲆体内传播的、并可能同时存在垂直和水平两种传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