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不同基质和覆土栽培条件下双孢蘑菇中吡虫啉和咪鲜胺残留差异影响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吡虫啉和咪鲜胺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不同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采用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覆土中拌料施药、培养料中喷药两种施药方式开展田间试验,运用QuEChERS净化前处理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检测了吡虫啉和咪鲜胺在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和子实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咪鲜胺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常规覆土、草木灰土和椰糠土3种覆土中的消解半衰期,吡虫啉分别为84.5、65.4和68.6 d,咪鲜胺分别为23.5、17.7和19.0 d;在m(稻秸秆):m(麦秸秆)=0:10(CT1)和2:8(CT2)两种培养料处理中的消解半衰期,吡虫啉分别为7.7和8.0 d,咪鲜胺分别为10.9和12.8 d.两种农药在不同基质中的消解趋势相同,半衰期均表现为常规覆土>椰糠土>草木灰土,培养料CT2>培养料CT1.两种农药在不同处理下生长的双孢蘑菇三潮菇中均有检出,说明覆土和培养料中的农药会向双孢蘑菇中迁移.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吡虫啉和咪鲜胺在双孢蘑菇不同栽培基质中的消解规律,为工厂化双孢蘑菇中农药的规范使用及培养基质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栽培基质;双孢蘑菇;吡虫啉;咪鲜胺;消解;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氮高效大麦DH株系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大麦氮高效种质资源,以花30和8份不同诱变来源的DH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高氮(160 kg·hm-2)和低氮(45 kg·hm-2)两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DH株系对两个氮肥水平的响应,同时对不同氮效率类型DH株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根据平均产量可将花30和8份突变体材料划分为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四种类型。双高效型株系在两个氮肥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而低氮高效型株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这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生理基础,也可以作为氮高效种质材料筛选的基础指标。本研究还分别获得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DH株系,其中双高效型株系A9-47和低氮高效型株系A5-24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氮素吸收效率提高所致,双高效型株系A1-184在高氮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所致,而低氮高效型株系A4-17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也略高于亲本花30。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氮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麦 干物质和氮素 氮效率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新品种'沪油3302'的适宜密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选育株型紧凑且高产的油菜新品种,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纯合两型系‘4166AB’、临保系‘LB4155’和恢复系‘HF08’为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结合定向筛选,获得株型紧凑、产量较高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沪油3302’。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沪油3302’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沪油3302’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沪油3302’的单株角果数、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沪油3302’的单株角果数、单株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降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后降,并在21.3×104株/hm2和26.7×104株/hm2密度下,实收产量分别达3 236.5 kg/hm2和3 240.4 kg/hm2,比其他密度约增产250~530 kg/hm2。因此,认为‘沪油3302’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21.3×104~26.7×104株。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育种 株型 种植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地区露地结球甘蓝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

长江蔬菜 2021

摘要:露地甘蓝生产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成本高、机械化水平偏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此,通过选用优良品种、机械化耕地移栽、生态防控等措施,开展露地甘蓝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促进甘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特大粒种质BG1和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粒形基因研究及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中国水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特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是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明确特大籽粒种质BG1(Big Grain1)和育种上广泛配组的优质恢复系华占携带的部分粒形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并开发相应基因的功能标记,有助于加快粒形基因的育种应用,提高水稻粒形精准改良的效率。【方法】对BG1和华占中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GS3、qLGY3、q GL3、GW2、GW8、GW5、TGW3、TGW6、GS9)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并根据GW2、GS3、q GL3、TGW3、TGW6、q LGY3、GW8和GW5的测序结果,开发了鉴定其基因分型的功能标记。【结果】与日本晴相比,特大粒种质BG1在检测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中有5个表现为功能缺失型(gs3、GW8、gw2、tgw3、tgw6),1个稀有等位变异(qgl3)和1个外显子可变剪切型(qlgy3);与日本晴相比,华占在检测的9个主效粒形基因中有3个(gs3、GW8、GW5)存在差异。根据测序结果开发了GW2、GS3、q GL3、TGW3、TGW6、qLGY3、GW8和GW5的功能标记,并利用15个水稻种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中除了TGW6的标记TGW6-Del仅可用于鉴定是否含有功能缺失型的等位变异tgw6外,另外7个标记均为可准确鉴定基因型。【结论】与日本晴相比,特大粒种质BG1中调控粒长的基因gs3、qgl3、qlgy3、tgw3、GW8和tgw6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互作调控通路,而不是简单的效应累加,粒宽特征可能是gw2、GW8的累加效应。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细长粒形可能是gs3、GW5和GW8的互作效应所致。本研究中开发的功能标记可以用于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粒形 粒长 粒宽 粒重 功能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尿液中23种β-受体激动剂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快速检测动物尿液中23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酸解释放结合态药物,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5%氨水甲醇洗脱,浓缩。采用AglientECC18 (100mm×3.0 mm, 2.7μm)为色谱柱,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0.2%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对β-受体激动剂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进行监测。结果本方法在10min内完成23种兴奋剂的有效分离。在猪尿液、牛尿液、羊尿液中0.2、0.4和2μg/L添加水平下,23种β-受体激动剂的平均回收率为65.7%~112.6%,相对标准偏差≤16.5%(n=6),方法定量限为0.2μg/L,检出限为0.1μg/L。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适合测定动物尿液中23种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并为相关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β-受体激动剂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动物尿液 固相萃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培生菜临界氮浓度曲线模型构建和氮营养诊断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生菜为试材,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 4种不同施氮水平(T10 mmol·L-1、T2 3.25 mmol·L-1、T3 6.50 mmol·L-1、T4 9.25 mmol·L-1)对水培生菜的地上部干质量及氮浓度的影响,构建了水培生菜的临界氮浓度曲线模型,并得出氮素吸收模型、氮素亏缺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以期为水培生菜的氮营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水培生菜的地上部干质量和氮浓度满足幂函数关系,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为%Nc = 3.769DWmax-0.343,决定系数R2=0.903,同时得出最高和最低氮浓度稀释曲线,决定系数分别为R2=0.891、R2=0.906;水培生菜的氮吸收模型、氮亏缺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较好地实现了氮营养诊断.3种模型诊断结果基本一致,生育前期以6.50 mmol·L-1处理为宜,后期最适施氮水平应处于3.25~6.50 mmol·L-1.

关键词: 水培生菜;临界氮浓度曲线;氮营养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砂梨新品种沪晶梨18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晶梨18号是由八幸×早生新水杂交选育出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50 g;外观美,果皮褐色,套袋后黄褐色,果心小,果肉脆、甜,肉质中细,汁液多,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为12%,品质上。在上海地区盛花期为3月底—4月初,成熟期为7月上中旬,果实发育期100 d左右。幼龄树生长健壮,成年树生长势中庸;短果枝连续结果能力较差,宜采用腋花芽结果。

关键词: 新品种 沪晶梨18号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微粉碎促进香菇粉Ca、Fe、Zn的溶出及消化吸收

现代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对超微香菇盖粉,超微香菇柄粉的Ca、Fe、Zn不同形态溶出量,基于体外消化模型的生物可利用率以及基于正辛醇吸收模型的分配系数进行了评价,并和相应的粗粉(均为60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够显著提升香菇盖粗粉、香菇柄粗粉的Ca、Fe、Zn水溶出率、Ca可溶态含量,香菇柄粗粉的Fe可溶态含量,香菇盖粗粉的Zn可溶态含量(p<0.05);Ca、Fe、Zn的有机态、蛋白结合态、多糖结合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超微香菇盖粉、超微香菇柄粉,经过体外胃、肠消化后,Zn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0.38%、86.77%,Ca的生物可利用率分别为56.41%、61.41%,Fe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13.46%、22.17%,超微粉碎可以显著提高香菇盖粗粉、香菇柄粗粉Ca,Zn生物可利用率(p<0.05);同时显著促进了香菇柄粗粉Ca、Fe、Zn的吸收(p>0.05),而对于香菇盖来说,超微粉碎只能显著提高Ca、Zn的吸收(p>0.05)。试验结果为香菇产品的开发和微量元素摄入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香菇 超微粉碎 微量元素 形态分析 生物可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辐照方式后农产品特征风味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 利用电子鼻检测技术, 研究农产品经不同方式辐照后特征风味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子束和60Co γ-射线对红枣、核桃和可可粉进行辐照处理, 应用电子鼻对辐照后样品气味进行检测, 通过传感器响应值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探索农产品特征气味的变化规律.结果 辐照对3种农产品特征气味变化主要集中在传感器响应值较高的硫化物、甲基类、醇类、醛酮类和氮氧化合物.核桃的特征气味响应值最高的硫化物对辐照最为敏感, 红枣次之, 可可粉相对不敏感.不同辐照剂量下,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的红枣, 传感器W5S、W1S、W1W、W2S、W2W的响应值无显著差异(P>0.05), 而用 60Co γ-射线辐照, 除了W2S以外, 其他传感器的响应值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核桃,除了W2S以外,其余传感器的响应值与红枣结果一致; 在相同辐照剂量下, 采用电子束辐照处理与 60Co γ-射线辐照的可可粉,除了W2S和W5S以外, 其他传感器的响应值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辐照方式及辐照剂量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特征气味, 为了保证产品的初始风味, 以控制虫害为目的时, 可以采用电子束或 60Co γ-射线辐照红枣和核桃, 剂量不超过1 kGy, 而以杀菌为目的时, 建议采用电子束辐照, 剂量不超过4 kGy; 可可粉采用电子束和 60Co γ-射线辐照均可, 剂量最好不超过7 kGy.

关键词: 电子鼻;主成分分析;农产品;辐照;特征气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