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Foxl2基因在虾夷扇贝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oxl2是叉头状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Fox)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卵巢发育和性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Foxl2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性腺发育中的表达调控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虾夷扇贝Foxl2的序列特征;采用半定量PCR(RT-PCR)检测了Foxl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原位杂交技术(ISH)揭示了 Foxl2在性腺发育4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的时空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虾夷扇贝Foxl2序列包含Fox基因家族共有的FH结构域;多重序列比较分析显示,虾夷扇贝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96%.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在不同物种以及进化的过程中,Foxl2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定量分析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原位杂交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在虾夷扇贝的鳃、肾、肝胰腺、精巢中,都可检测到少量Foxl2转录本的存在,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且在卵巢成熟期达到最高值.随着性腺发育和精细胞的逐级分化,Foxl2的表达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原位杂交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Foxl2在虾夷扇贝卵巢发育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其是雌性虾夷扇贝性腺发育调控中的关键基因,可为今后阐明其在虾夷扇贝性别分化进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虾夷扇贝 Foxl2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性腺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棕点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与棕点石斑鱼低氧耐受能力初步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后代(简称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的低氧耐受能力,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测定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在正常溶氧[(5.71±0.31) mg/L]和溶解氧下降至4.0 mg/L、3.0 mg/L、2.0 mg/L、1.0 mg/L、0.4 mg/L处1 h后以及恢复正常溶氧水平3 h后,采取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肝脏组织,测定其部分抗氧化酶活性与能量利用的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31.18±0.38)℃时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为0.16 mg/(g·h),显著高于其母本棕点石斑鱼幼鱼(P<0.05);棕点石斑鱼与金虎石斑鱼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22mg/L、0.24mg/L,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溶解氧浓度下降和复氧的全过程中,棕点石斑鱼幼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和乳酸(lactic acid, LD)含量以及金虎石斑鱼幼鱼肝脏中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GSH-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LDH酶活性变化显著(P<0.05),但棕点石斑鱼肝脏中T-AOC和CAT活性和金虎石斑鱼肝脏LD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复氧3h后,棕点石斑鱼肝脏中的SOD活性升高16.7%,GSH-Px活性升高42.5%,LD含量升高2.8%,均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水平(P<0.05),而金虎石斑鱼除GSH-Px活性没有恢复至对照水平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溶解氧变动的过程中,金虎石斑鱼肝脏SOD、GSH-Px、CAT以及T-AOC活性激活程度分别达到29.1%、17.9%、42.4%、76.0%,均高于棕点石斑鱼肝脏中相应抗氧化酶活性激活程度的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金虎石斑鱼相对于棕点石斑鱼耗氧率略高,且其低氧耐受能力较好,可以进行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在受到缺氧胁迫后,金虎石斑鱼较棕点石斑鱼能够更高效地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且金虎石斑鱼在受到低氧胁迫后比棕点石斑鱼有更好的恢复能力。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 杂交 耗氧率 窒息点 低氧耐受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卵和仔稚鱼在海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渔业资源的早期补充群体,其分布、群聚结构对评估渔业资源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时空变化规律,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进行春、夏两季调查,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组成及群聚结构变化等特征.结果发现:(1)两季共鉴定出鱼卵、仔稚鱼8目21科40种,其中定性样品鱼卵、仔稚鱼8目21科36种,定量样品鱼卵、仔稚鱼4目 11科24种;鱼卵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鲷科未定种(Sparidae)、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鮻(Liza haematocheila)、舌鳎属(Cynoglossus spp.)、石首鱼科未定种(Sciaenidae)、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p.);仔稚鱼优势种为鮻、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小公鱼属、细棘虾虎鱼属(Acentrogobius spp.)、缟虾虎鱼属(Tridentiger spp.).(2)三门湾湾内与湾外鱼卵、仔稚鱼群聚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湾内密度均高于湾外,反映出优势种鱼类在产卵季对于水文环境(如海流、温度)的空间响应.(3)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的群聚组成季节波动明显,主要由鱼类产卵的季节节律以及以洄游习性等差异形成.结果表明,三门湾鱼卵、仔稚鱼群聚结构空间、季节差异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鱼卵、仔稚鱼资源从"年际"短时间尺度看已初步显现一定恢复态势.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三门湾 群聚结构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南海鸢乌贼栖息地时空分布及其年际差异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2017年春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数据以及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3个关键环境因子,构建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le index,HSI)模型以厘清春季南海鸢乌贼栖息地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各年栖息地时空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发现,春季南海鸢乌贼渔场环境呈现SST和SSH北低南高、Chl-a沿岸高而远海低的分布特征;鸢乌贼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110°E—119°E,栖息地的分布与3个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显著相关;2014—2017年HSI空间距平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年际差异,同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经、纬度差异;适宜环境范围逐年缩小,导致鸢乌贼适宜栖息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春季南海鸢乌贼栖息地的时空分布与渔场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其年际差异可由各年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来解释.

关键词: 鸢乌贼;栖息地;资源评估;年际差异;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石鲷低氧耐受能力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低氧耐受能力及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查明2种规格斑石鲷在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Pcrit)和失去平衡点(loss equilibrium,LOE)时的溶解氧浓度,观察自然耗氧条件下其呼吸行为变化,分析低氧胁迫和恢复溶解氧过程中血液皮质醇和葡萄糖含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数目、红细胞积压(hematocrit,HCT)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23.0±0.5)℃、氨氮浓度<0.5 mg/L、亚硝酸盐浓度0~0.05 mg/L、盐度为30、pH为7.80的条件下,200和50 g斑石鲷的Pcrit值分别为(4.05±0.09)和(3.15±0.12)mg/L,LOE值分别为(1.16±0.08)和(0.93±0.11)mg/L,且50 g斑石鲷到达LOE值的时间(t=480 min)比200 g斑石鲷(t=110min)更长;自然耗氧过程中,2种规格斑石鲷呼吸频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Pcrit值处显著升高,达到最大值(P<0.05).低氧胁迫导致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在LOE值处达到最大值(P<0.05),但50 g斑石鲷的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上升幅度显著低于200 g斑石鲷(P<0.05).同时,低氧引起斑石鲷的WBC和RBC数目、Hb浓度和HCT显著升高,50和200 g斑石鲷分别在Pcrit和LOE值处达到最大值(P<0.05).恢复正常溶解氧24h后,2种规格斑石鲷均恢复正常呼吸运动,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2种规格的斑石鲷相比较,50 g斑石鲷的低氧耐受能力更强,200 g斑石鲷对低氧胁迫的应激反应更敏感,2种规格斑石鲷均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提高血液WBC和RBC数、皮质醇、葡萄糖和Hb浓度,增强对溶解氧的吸收利用,应对低氧胁迫导致的生理状态改变,相关结果为斑石鲷高效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斑石鲷 低氧耐受 呼吸频率 血液学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黏质及砂质能源土统一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能源土的三轴剪切试验及其本构模型多以砂质等粗颗粒储层为主,泥质粉砂型能源土试验与本构模拟偏少,能统一描述黏质与砂质能源土的本构模型更是少见。本文首先开展泥质粉砂能源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结合前人成果,深入总结能源土的力学特性。随后在黏土与砂土统一的硬化模型(CSUH)框架下,考虑能源土特殊力学特性,通过构建与水合物饱和度相关的压硬性参量描述能源土的压缩特性,引入胶结因子及剪胀因子分别反映黏聚强度和剪胀效应,并通过状态参数反映能源土的剪切状态,结合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一个能够统一描述黏质及砂质能源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编制模型验证程序,通过本文及其他学者的多组三轴剪切试验来验证本构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够对黏质细颗粒及砂质粗颗粒能源土的剪切特性进行统一描述,可以有效反映能源土的应变硬化及软化、体积剪缩及剪胀等力学特性,并对水合物饱和度、有效围压的影响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土力学 天然气水合物 黏质及砂质 力学特性 CSUH模型 胶结 剪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发展现状与展望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新兴的养殖模式之一,具有养殖面积大、鱼类活动空间大、养殖环境更近自然和养殖鱼类品质明显提升等特点.本文在介绍围网养殖发展概况、深远海养殖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概述了我国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发展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为我国深远海大型围栏智能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远海养殖 围栏养殖 发展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外源蛋白酶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肝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5种含外源蛋白酶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20、40和80 U/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32.93±0.18)g的大口黑鲈8周.试验结果显示:(1)随蛋白酶添加水平的增加,鱼体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鱼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变化.(2)在全鱼体成分中,外源蛋白酶组间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 U/g蛋白酶饲料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添加20 U/g蛋白酶饲料组试验鱼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而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试验鱼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在肝脏和幽门盲囊中,随外源蛋白酶水平的增加,蛋白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4)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对大口黑鲈肝脏和前肠的表观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添加蛋白酶20、40 U/g组的试验鱼前肠褶皱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酶水平未影响肌肉层厚度和褶皱宽度.通过饲料蛋白酶水平和鱼体特定生长率做折线回归分析可知,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水平为16 U/g时试验鱼生长速度最大.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蛋白酶 生长 体成分 生化指标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哈尼梯田稻鲤共作与单养模式下福瑞鲤肠道菌群结构比较研究

微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养殖模式的福瑞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群落特征.[方法]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哈尼梯田稻鲤共作、传统池单养、水泥池单养模式下的福瑞鲤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梯田稻鲤组(RCIC)、传统池鲤组(YPIC)和水泥池鲤组(HPIC)分别获得了2 345、238和118个OTU.RCIC组的Sobs指数及PD指数最高,显著高于YPIC组(P<0.05),极其显著高于HPIC组(P<0.01);池塘单养模式下,两组之间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YPIC组大于HPIC组(P<0.05).含量大于10%优势菌门:RCIC组主要为变形菌门(39.39%)、梭杆菌门(38.55%)和厚壁菌门(15.4%);YPIC组为变形菌门(21.87%)、梭杆菌门(58.27%);HPIC组为变形菌门(46.63%)、梭杆菌门(53.14%).变形菌和梭杆菌为3组福瑞鲤肠道样品的优势菌群,其中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核心优势菌属.LEfSe线性判别分析(LDA>3)显示17个具有差异的标记菌属,其中Romboutsia、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Enterobacter、Paraclostridium、Methylobacterium、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Edwardsiella、Epulopiscium为RCIC组具有的差异标记菌属.[结论]不同养殖模式的福瑞鲤既有固有菌群,也塑造差异显著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稻梯田鲤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增加,且具有更多的有益差异标记菌属,获得更健康的肠道菌群群落特征.

关键词: 哈尼梯田 稻-鲤综合种养 菌群结构 肠道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酸盐浓度下浮游虫黄藻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虫黄藻可与共生虫黄藻一起维持珊瑚群落的健康.前期研究表明1株营浮游生活的虫黄藻(Symbiodiniumsp.ECSFRI081109)在不同磷酸盐浓度培养下的生长速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差异.为了解其对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磷酸盐初始浓度(35 μmol/L)和低磷酸盐初始浓度(0.15 μmol/L)下不同培养时间(第0天、第5天和第10天)的虫黄藻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做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组装后获得80955个Unigenes,其中在NR、GO、KEGG、eggNOG、SwissProt以及Pfam数据库中共同注释的有4407个.对5个实验组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到23个与磷利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磷脂酶A2、磷脂酶B、磷脂酶C、磷脂酶D、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无机磷酸盐转运体、Na+依赖型磷酸盐转运体、线粒体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根据不同磷酸盐初始浓度培养下上述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推测在低磷环境下,虫黄藻可通过增强对无机磷酸盐的转运能力及利用磷酸酶分解有机磷以缓解磷胁迫,从而维持细胞生长.本研究旨为深入了解浮游虫黄藻响应不同磷酸盐浓度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营浮游生活 虫黄藻 无机磷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