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385’的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相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高产品种‘协优385’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杂交水稻新品种‘协优385’产量相关性最大的因子是实粒数,r=0.53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穗粒数与实粒数相关系数r=0.77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有效穗和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因此,在新品种‘协优385’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做到氮肥适当后移,倒三叶时增施粒肥,注重灌浆期水肥管理,以提高结实率进而增加穗粒数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产量 相关性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份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深入研究贵州茶树种质资源,对收集保存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资源圃的野生、半野生、地方品种变异体及杂交的茶树种质资源进行筛选,选择长势好、持嫩性强的28份资源进行生化成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份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2.31,平均变异系数达25.4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代表了28份资源及两对照生化成分多样性88.13%的信息;对28份资源及两对照14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大类群为适制绿茶的资源,第2大类群为红绿茶兼制的资源,第3大类群为适制红茶的资源;初步鉴选出高氨基酸特异资源2份(苔选03-14和GT-09-04),适制绿茶优良资源9份,适制红茶优良资源4份。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100%化肥、绿肥+100%化肥、绿肥+85%化肥、绿肥+70%化肥、绿肥+55%化肥6个处理),研究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对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苕子与化肥减量配施可提高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在翻压15 t/hm2光叶苕子鲜草条件下,减少化肥用量45%,玉米产量也能达到当地常规产量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30%,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幅达13.52%~25.70%,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1%、6.9%、5.4%,氮钾农学效益提高7.3 kg/kg,磷农学效益提高10.9 kg/kg,养分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以化肥减量15%为最佳;连续3年翻压光叶苕子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保持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翻压光叶苕子15 t/hm2的条件下,化肥用量最多可减少45%,但要提高玉米产量,化肥减量水平以15%~30%为适宜。

关键词: 绿肥 化肥减量 玉米 养分利用率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熟区马铃薯钾肥部分替代技术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贵州—熟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和钾肥部分替代技术,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在高低肥力地块上进行试验,研究不同作物秸秆部分替代化学钾对马铃薯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黄泥土上,单株结薯中以厩肥高量(M2H+ KL)最高、商品有机肥(M3L+ KH)其次,而低肥力黄泥土上以玉米秸秆高、中和低量的替代效果最佳;商品薯重,高肥力黄泥土上以厩肥高、中量最佳,而低肥力条件以玉米秸秆高、中量最佳;商品薯率,在高肥力上以商品有机肥商、中量最高,其次是玉米秸秆低、中量,而低肥力条件,以玉米秸秆低和中量最佳;理论产量,在高、低肥力条件下均与马铃薯单株结薯重的变化规律相同.不同来源有机钾与化学钾配施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较大,在高肥力黄泥土上,厩肥50%替代化学钾马铃薯产量最高,达37.1 t/hm2,其次是商品有机肥和玉米秸秆少量替代化学钾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为36.7和37.0t/hm2;在低肥力黄泥田上,玉米秸秆钾替代化学钾马铃薯产量都较高,比不施钾增产16.1% ~18.9%,比全量化学钾增产2.4%~5.2%;厩肥中低量马铃薯产量比不施钾增产14.0%~15.6%,与全量化学钾增产效果相当;商品有机肥比不施钾增产2.9%~10.1%,低于全量化学钾增产效果.由于低肥力黄泥土有效钾含量较低(112.0 mg/kg),全量施化学钾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13.7%,玉米秸秆钾替代化学钾的作用不显著.在高肥力条件下,维生素C以商品有机肥低量配施最高,淀粉含量以对照CK2最高,其次是厩肥中量,还原糖含量以CKt最高,其次是厩肥高量,硝酸盐含量以CK1最高,其次为玉米秸秆高量;在低肥力条件下,维生素C和还原糖变化规律与高肥力相似,淀粉含量以商品有机肥中量最高,硝酸盐含量均以3种有机物配料的最低量较高,高量配施降低硝酸盐含量.在高肥力黄泥土上,钾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以厩肥高量替代化学钾最高,钾生理效率是商品有机肥低量配施最高,钾肥当季利用率是厩肥高量配施最高(55.2%);在低肥力黄泥土上,钾偏生产力、农学效率以玉米秸秆替代化学钾较高,钾生理效率是玉米秸秆低量配施最高,钾肥当季利用率是玉米秸秆商量配施最高(45.1%).

关键词: 马铃薯 替代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不同距离聚类与抽样方法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最大限度地保存辣椒原群体的遗传变异度,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不同距离聚类和抽样方法构建辣椒的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在马氏距离下,4种抽样比例中当抽样比例达20%和25%时均值差异百分率MD%为0;在相同欧氏距离下,4种抽样比例中,以10%、15%和20%比例进行抽样均值差异百分率(MD%)为0。在采用的8种聚类方法中,只有最短距离法均值差异百分率(MD%)为最小值0。不同取样法,变异系数变化率为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07.06%)>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101.18%)>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59.57%)。从97份参试材料中筛选出沿河2、德江5、石阡3、台江1、仁怀4、务川2、遵义5、河南1和海南1共计9份核心种质,均匀分布于不同的类群中。结论:在欧氏距离下,按10%比例进行抽样,用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取样、最短遗传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为构建辣椒核心种质库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辣椒 SSR标记 核心种质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杜鹃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杜鹃的抗旱性,通过对西鹃和毛鹃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片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干旱胁迫下杜鹃的生理响应机制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杜鹃的抗旱性。结果表明:西鹃和毛鹃的叶片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细胞膜透性逐渐上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西鹃丙二醛含量上升,而毛鹃丙二醛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西鹃的抗旱性大于毛鹃。

关键词: 西鹃 毛鹃 干旱胁迫 生理响应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抽薹大白菜新品种黔白10号的选育及反季节栽培技术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迅速发展的反季节春大白菜生产需要及春夏叶菜淡季市场需求,利用2个抗寒耐抽薹自交不亲和系材料ye 15-1和hun 2杂交育成早熟新品种"黔白10号",该品种具有抗寒、耐抽薹、丰产、综合性状佳、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冬春严寒条件下长势好,株高39 cm,开展度50 cm,商品菜单产5 000 kg/667m2;适宜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晚秋播种露地越冬栽培早春上市以及早春栽培春夏上市的反季节栽培。

关键词: 耐抽薹 大白菜 黔白10号 选育 反季节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冠突散囊菌不同生长阶段MAT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闭囊壳的产生和数量受各种与有性产孢相关的基因控制,而MAT基因(Mating type gene,MAT)是其中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调查MAT基因在冠突散囊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菌的营养生长时期、无性产孢时期和有性产孢时期3个阶段的MAT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以营养生长时期为对照,在有性产孢时期MAT1-1-1基因上调31.12倍,MAT1-2-1基因上调5.87倍;在无性产孢时期MAT1-1-1基因上调4.25倍,MAT1-2-1基因仅为对照的0.03倍。表明,MAT基因与冠突散囊菌的有性产孢相关,其中MAT1-1-1基因还可能与无性产孢相关。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MAT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基因表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素内酯对干旱胁迫下羊草渗透调节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牧区干旱现象日益严重,极大限制了草原生产力的提高。本文采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BR)处理对羊草生长和抗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显著抑制植株的生长,而BR能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羊草造成的伤害。经过不同浓度的BR处理后,与干旱胁迫相比,株高、叶面积、干重、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根系活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但高浓度下又有降低的趋势,而丙二醛(MDA)和叶片电导率则相反,其中以BR浓度为0.1mg/L时的抗旱效果最好。研究发现适当浓度的BR提高羊草株高、叶面积和光合色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活力,与其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与质膜透性,提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BR) 羊草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的配合力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和拓宽贵州优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5个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为父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为母本,按NCⅡ设计组配,对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玉米地方品种中册亨Suwan黄包谷和地33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8个热带玉米改良群体中中群11、中群24和中群27综合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40个杂交组合中中群27×册亨Suwan黄包谷、中群26×地33,中群23×地33,中群11×平塘黄包谷,中群22×马场小黄包谷,中群28×吊南早,中群25×平塘黄包谷,中群22×地33,中群23×平塘黄包谷,中群11×吊南早等组合具有较强的特殊配合力,可进一步组建新的群体和选择优良自交系。

关键词: 热带玉米种质 改良群体 地方种质 配合力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