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健优388在长江上游稻区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0—2011年全国长江上游杂交水稻区域试验和2012年生产试验材料结果,对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在南方稻区试验中的产量、生育期、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4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优388在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 900 kg/hm2,比对照组合Ⅱ优838增产4.33%;全生育期159.7 d,比对照迟熟1.7 d;稻瘟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合,是参试组合中对叶瘟和穗颈瘟抗性相对较好的组合之一;稻米品质指标与对照相比,也优于对照组合Ⅱ优838,其测试分析的11项理化指标中有6项达部颁一级米标准,3项达部颁二级米标准。表明健优388在长江上游稻作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进行推广种植。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esdC基因的功能分析
《菌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esd C基因的功能,构建该基因的敲除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及筛选获得敲除突变体,并对突变体的形态进行了初步分析。生物学特性显示:△esd C突变子的子囊结构与野生型相似,子囊孢子均为球形或近球形,无性发育也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是,在MYA培养基上培养14d后,△esd C突变体菌落的渗出液相对野生型较少,且无皱褶,菌落表面干燥。这些结果表明esd C基因的缺失对孢子结构的影响不显著,为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有性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谢瓦氏曲霉间型变种 esd C基因 基因敲除 功能分析


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对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当前主栽烤烟品种抗旱性水平,通过盆栽控水处理在烤烟对水分最敏感的旺长期,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干旱胁迫环境对不同烤烟品种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体内POD、S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发生了相应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烤烟的抗旱性能;干旱胁迫影响烤烟体内一些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在叶片POD活性大幅度上升,较正常植株上升1.5~11个活力单位,增加幅度为10%~207%,SOD活性的变化与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增加率为13.7%~80%,CAT活性也增加了2%~168%;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都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98%到383%;干旱胁迫下不同烤烟品种叶片MDA生成量较对照高,增加幅度20%~478%。干旱胁迫导致烤烟叶片电解质外渗值的增加,因而相对电导度增加,说明干旱胁迫破坏了生物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各品种伤害度在35%~68%之间。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干旱胁迫下烟株生化指标抗旱能力表现有差异,各指标之间表现不尽一致。


贵州紫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解决紫苏资源鉴选中产量构成因素的问题,对贵州地区收集的50份紫苏种质资源材料进行2年2点种植,并对农艺学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农艺学性状指标均有较大的变异,变异系数最大是单株总穗数,其次是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是影响紫苏产量的重要因素。以株高、单株总穗数及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建立回归方程,发现3个因素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度分别为0.037、0.069、5.598 g。结果表明,紫苏高产育种研究应主要考虑株高、单株总穗数、千粒重指标。该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紫苏种质资源的鉴选评价,以及紫苏材料创新及品种选育研究奠定基础。


贵州不同生态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研究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地方种质资源的优质基因的方向和优质高产玉米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2009年从贵州的4个生态区(黔中及黔北,黔西北,威宁高寒,黔东及黔南边缘)搜集的123份材料,对其淀粉、蛋白质、油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玉米籽粒品质有一定的影响。1)黔西北地区收集的种质资源油分含量最高(5.26%),与黔中及黔北收集的和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呈现显著性差异;2)黔东及黔南边缘收集的资源蛋白质含量最高(11.87%),与黔西北和威宁高寒地区呈现显著性差异;3)4个生态区收集的地方种质资源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扁穗雀麦种质资源形态和农艺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
《草地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测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利用和有效管理种质非常重要。本研究对87份世界来源的扁穗雀麦种质利用常用的9个形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一田间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用的性状变异系数均表现出高度的变异,尤其以单株干物质产量、分蘖数和叶宽的变异幅度最大。反映株型大小的各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茎粗和第一节间长与其余8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旗叶宽与倒二叶宽的正相关性最强(r=0.912,P<0.01)。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前2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4%。反映株型大小的性状以及分蘖数可能是扁穗雀麦种质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基于欧氏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成3个主要的类群,第一类群具有最大的株型表现,茎干粗壮,旗叶和倒二叶宽大,分蘖数中等;第二类群具有中等的株型;第三类群具有较小的株型,叶片短而窄,但分蘖数较多。聚类分析很好地支持了前2个主成分分值的二维散点图的结果。总之,本研究表明扁穗雀麦是一种在西南平原和丘陵地区适应性极强的禾草,其表型多样性对于品种选育和资源收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的GGE双标图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GGE双标图对2010—2011年贵州省马铃薯区域试验中11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5个试点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重量。结果表明,在参加马铃薯区试的11个品种中,品种(系)的丰产性表现较好的是G9(威薯001)、G2(宣薯2号)、G4(2005-1)、G6(0402-7)、G7(0402-2)、G5(W04-36),丰产性表现较差的是G8(盘薯1号),G10(黑美人)。品种(系)稳定性方面,G6(0402-7),G8(盘薯1号),G5(W04-36)的稳定性较好,G11(米拉)稳定性最差。总之,品种G5(W04-36),G6(0402-7)稳定性、适应性与丰产性表现良好。参加区试的5个试点中,区分力较强的试点为E2(毕节),E1(安顺),E3(凤冈),区分力较弱的试点为E4(六盘水),E5(威宁)。在代表性方面,试点E1(安顺),E4(六盘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试点E3(凤冈)的代表性最弱。所以,既具有强区分力又具有代表性的试点为E1(安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四种牧草光合日变化特征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英国Lcpro+光合仪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等4种牧草晴天的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石漠化地区白三叶、高羊茅、菊苣、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分别为10.01,6.23,6.16,7.64μmol CO2·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分别为5.11,5.44,4.35,3.36 mmol H2O·m-2·s-1;日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94,0.98,1.40,2.09μmol CO2·mmol-1H2O。白三叶表现出高光合、高蒸腾的特点,其Pn值在4种牧草中最高,蒸腾速率仅次于高羊茅,水分效率稍低于饲用玉米;高羊茅表现出低光合、高蒸腾的特点,水分利用效率最低;菊苣的净光合速率在4种牧草中最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介于其他3种牧草之间;饲用玉米的净光合速率仅次于白三叶,蒸腾速率最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从牧草应充分利用石漠化地区稀缺的光能和土壤水分的角度考虑,建议饲用玉米同菊苣、白三叶、高羊茅间作套作,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水分,增加土壤N素,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城郊乡级尺度菜地土壤氮素对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城郊乡级尺度高强度利用菜地的土壤氮素管理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与室内化学分析,研究其土壤的有机质、氮素含量特征及其对蔬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平丰富,均值分别为67.72和3.11 g/kg,且变异程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35.30%和29.81%。不同蔬菜品种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依次为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瓜果类蔬菜,平均含量为606.56 mg/kg。蔬菜硝酸盐含量与土壤全氮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5。城郊乡级尺度下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程度大,应采取精细化的氮素管理措施,对不同地块实行差异化管理,实现蔬菜的高产与高效。


油研50亲本资源的选择与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分析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采取超前制定切合生产实际的育种目标,充分考虑所用转育基础材料目标性状的互补性,在不育系的转育中选用白菜型和具有新的白菜型血缘的新的甘蓝型油菜品系作基础材料,导入新的白菜型油菜的功能基因组,再加上选用欧洲地理远缘的甘蓝型油菜基础材料,使不育系与恢复系两亲本间具有尽可能大的遗传距离(经鉴定两亲本间遗传距离达0.65),创造相应目标的选择(表达)条件,加强要达到目标的选择压力等育种方法和手段。于2007年(贵州省审定)、2010年(国家审定)育成集聚了最初所设定多项育种目标的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0。是目前为止极少数通过国审的抗裂角性强而适宜机播机收的优质轻简高效杂交油菜新品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