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HEC O157:H7二重PCR的建立及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用于从临床样品中检测EHEC O157:H7的二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EHEC O157:H7序列,通过对菌体和鞭毛抗原保守性核苷酸序列的比对和分析,分别设计编码O抗原rfbE基因和编码H抗原fliC基因各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二重PCR检测方法,并以EHEC O157:H7纯培养和模拟制备的3种阳性样品为原材料,对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运用成功建立的二重PCR,从带菌率最高的牛粪便中检测EHEC O157:H7,并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成功建立了rfbE与fliC的二重PCR方法,rfbE与fliC引物比例为2.5∶1,PCR循环参数中退火温度为56℃,扩增片段长度rfbE为812 bp,fliC为625 bp。检测阳性临床样品检测敏感性可以达到10 cfu/g。检测24株非EHEC O157:H7大肠杆菌和15株非大肠杆菌,只有EHECO157:H7能够扩增出特异性的rfbE条带,EHEC O157:H7和EPEC O55:H7能够扩增出fliC。只有EHEC O157:H7能够同时扩增出rfbE与fliC 2条目的条带。从63份牛粪便样品中分离到4株EHEC O157:H7:生化试验表明4株EHEC O157:H7具有典型EHECO157:H7的生化特性;药敏试验表明4株EHEC O157:H7具有较为广谱的耐药性;rfbE序列分析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介于97.3%~99.2%之间,fliC序列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介于97.6%~100%之间;4株EHEC O157:H7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有差异,EHEC O157:H728#和EHEC O157:H738#致病性强,EHEC O157:H73#和EHEC O157:H717#较弱。以rfbE和fliC为目的基因成功建立了二重PCR,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提高细菌分离率。
关键词: O157:H7 二重PCR 方法建立 细菌分离 样品检测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DNT蛋白的分段表达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皮肤坏死毒素(DNT)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为研究DNT结合位点和催化位点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分别将其核苷酸序列N-端的1 612 bp片段(DNT1)和C-端的973 bp片段(DNT3)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后在E.coli BL21(DE3)中获得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蛋白DNT1、DNT3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在主动免疫保护试验中,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均能够产生较高的DNT抗体水平;当使用2 LD50的Bb强毒株BJL0504进行腹腔攻毒后,其存活率为100%,而阴性对照组则为40%;当使用1.07×108 cfu/mL Bb强毒株BJL0504进行滴鼻攻毒后第9 d时,重组蛋白免疫组小鼠已基本清除肺脏内的Bb菌,而阴性对照组小鼠肺脏内的Bb菌落数仍高达1.2×105 cfu/肺。本实验结果表明,DNT的结合位点和催化位点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有希望作为疫苗添加成分,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非典型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当地非典型犬瘟热病毒(CDV)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序列特征及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根据已发表CDV的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方法从引起非典型症状的CDV细胞培养物中扩增N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非典型CDV的N基因与已发表的12个CDV强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6.6%~99.2%和97.9%~99.4%之间,与已发表的4个CDV疫苗弱毒株的同源性分别在93.2%~93.6%和96.4%~97.5%之间;在N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上,非典型CDV与12个强毒株处在同一亚群,而且与9个中国分离毒株的亲缘关系近于3个国外毒株。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N蛋白的分子量为62 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用western blot分析,重组N蛋白可与C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重组N蛋白为抗原建立的C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非典型 核衣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原核表达


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RSS1P在转TiERF1基因小麦中的应用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稻叶片中克隆了一个韧皮部组织特异表达的水稻蔗糖合酶启动子(RSS1P),将RSS1P与中间偃麦草乙烯反应因子基因TiERF1相融合构成组织特异表达的TiERF1基因表达盒,取代pAHC20中Ubi::bar基因表达盒,构建成无选择标记的韧皮部组织特异表达的pA20-RSS1P::TiERF1载体。利用基因枪将pA20-RSS1P::TiERF1与pAHC20载体混合、共轰击小麦品种扬麦12的幼胚愈伤组织,获得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对该转基因小麦T0和T1代植株进行PCR、PCR-Southern、半定量RT-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外源RSS1P::TiERF1基因已转入受体,并且具有可遗传性;转入的RSS1P::TiERF1基因仅在根、茎、叶中表达,以根部表达量最高,在种子内不表达。纹枯病抗性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与受体扬麦12相比,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对纹枯病的抗性有明显提高,与转Ubi::TiERF1基因小麦的抗病性相当,而且转RSS1P::TiERF1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没有明显改变,说明可以利用RSS1P启动子创造更实用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
关键词: 水稻蔗糖合酶启动子 组织特异型表达 转基因小麦 中间偃麦草乙烯反应因子
水稻品种冷水糯的低谷蛋白性状连锁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我国肾脏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筛选和培育这一特殊人群可以食用的谷蛋白含量低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研究中获得一个低谷蛋白隐性突变体冷水糯,该突变体籽粒的谷蛋白具有57kD前体聚增(57H)伴有成熟亚基减少。由于glup3基因与57H前体裂解相关,本研究对冷水糯的glup3测序、比对后,发现冷水糯的glup3基因的编码区第824个碱基由G突变为A,导致翻译产物第275个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天冬酰胺。根据突变位点两侧的序列设计了CAPS标记DG-2,该标记能扩增出173bp的条带,运用TscAI酶对该片段进行酶切,来自于冷水糯的片段不能被该酶切开,来自于9311的片段可被切成105bp和68bp的两条片段,而来自于9311/冷水糯的杂交1代PCR产物经酶切后,出现双亲的带型。该标记对9311/冷水糯的高代品系(F7代)的100个家系进行鉴定,结合SDS-PAGE蛋白电泳结果,证实该标记可以准确地区分具有57H前体聚增的低谷蛋白水稻材料。同时,该标记可以区分glup3基因的杂合型,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土桥”牌珍珠米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开发
《上海农业科技 》 2011
摘要:以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环境条件要求的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为"土桥"牌珍珠米生产基地,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依照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标准,实行生产过程的控制;通过"公司十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实施订单生产,起到了示范推广、辐射带动的作用,加快推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土桥"牌珍珠米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辣椒新品种‘苏椒16号’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椒16号’是以母本‘05X375’与父本‘05X新55’配制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长灯笼形,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果面光滑,果长15~16cm,平均单果质量62.1g,微辣,产量44000kg.hm-2,商品性好,耐贮运,耐低温。高抗青枯病、疫病,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地栽培。


抗虫无酚棉花新种质的特征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铃种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但长期以来全球大面积种植的棉花主要是有酚棉品种,其种仁因含有高浓度棉酚,无法直接作为人类食用油和食品的原料。为创制种仁无酚且抗虫的棉花新种质,该研究以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和有酚棉品种苏棉22号、泗抗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国家标准《饲料中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测定种仁中游离棉酚含量,采用室内幼嫩叶片接虫法鉴定棉铃虫抗性,并测定了相关的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显示:在7个显性无腺体棉花新种质中有4个种仁棉酚含量低于国家食用标准,其中苏显无154、苏显无156种仁棉酚含量低于0.000 3%,是迄今公开报道的种仁棉酚含量最低的棉花新种质;高抗棉铃虫,其抗性水平高于有酚抗虫棉品种泗抗1号;平均皮棉产量为1 473.98 kg/hm2,比有酚棉品种平均增产9.03%;纤维品质达到普通优质Ⅱ型标准,与目前大面积种植的有酚棉品种相比,在纤维长度、比强度上获得明显的遗传改良。表明采用棉花聚合育种技术和性状鉴定获得的这两个抗虫无酚棉新种质,农艺性状优良,种仁棉酚含量极低,为棉花成功转变成粮、棉、油兼用型的农作物提供了资源贮备。


玉米苞叶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7%玉米苞叶替代日粮中部分醋糟饲喂獭兔60 d,探求玉米苞叶对獭兔血清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苞叶处理组獭兔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氮含量与醋糟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分别比醋糟处理组低25.16%、29.36%(P<0.05);苞叶处理组獭兔小肠长度、重量、肠壁厚度和隐窝深度均比醋糟处理组有升高趋势(P>0.05),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与醋糟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苞叶对獭兔生化指标及小肠黏膜形态无显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