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细菌性条斑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对水稻幼苗和成株的致病力差异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来源于湖南、江西、云南、江苏和安徽省的71株细菌性条斑病菌菌株,通过采用苗期注射接种和成株期针刺接种法,分别研究了它们在6个鉴别水稻品种(金刚30、IRBB4、IRBB5、IRBB14、IRBB21和IRBB24)上致病力分化及其对水稻幼苗和成株致病力差异,为品种布局和条斑病菌致病力快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71株条斑病菌菌株在苗期和成株期可分别区分为18个和13个致病型;对苗期的优势致病型为C1,占供试菌株总数的17.0%;成株期的优势致病型为C10,占供试菌株总数的25.4%。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多数菌株与水稻品种之间表现为弱互作关系,部分菌株表现为强互作关系。就单个菌株而言,对苗期和成株期的致病力分化是不一致的。整体而言,71株菌株在6个鉴别品种的苗期上可侵染241次,侵染率为56.6%;在成株期上有245次侵染,总侵染率为57.5%。病原菌在不同水稻品种的苗期和成株期上的侵染能力是基本相同的。

关键词: 水稻条斑病菌 鉴别品种 苗期 成株期 致病力分化 致病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梨CPI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CPI)在植物的抗逆基因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离和克隆植物CPI基因进而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是植物抗逆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CPI基因在杜梨防御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利用RACE和PCR方法,从杜梨种子中克隆CPI基因的cDNA和DNA序列,并采用跨内含子表达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来分析该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bCPI基因cDNA长度为987 bp,开放阅读框包含738个核苷酸,编码1个由信号肽(26个氨基酸)和成熟肽(21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该多肽预测的等电点为6.68,估计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 190。其对应基因组DNA序列由3个外显子(1~302 bp,401~772 bp,1 615~1 897 bp)和2个内含子(303~400 bp,773~1 614 bp)组成。通过PSORT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PbCPI蛋白位于内质网上。PbCPI基因编码的多肽具有植物CPI产生抑制活性所必需的一级结构:2个甘氨酸残基(Gly46-Gly47)、假定的反应域QXVXG(Q90-V91-V92-A93-G94)和A/PW基序(P120-W121);并包含植物CPI家族高度保守的特征序列模式LARFAVQEHN、QVVAG和YQAKVWVKPW。进化树分析表明PbCPI和蔷薇科植物CPI蛋白位于分子进化树的同一发育分支上,并且与苹果MdCPI(AAO19652)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95.92%)。杜梨叶片中PbCPI为诱导型表达,高温(30℃)、低温(4℃)、NaCl、机械损伤、MeJA或ABA处理4 h后其表达量明显上调,即其对温度胁迫、盐碱、机械损伤和外源激素处理均存在转录响应,这表明该基因参与了杜梨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防御机制。

关键词: 杜梨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IL-1β与IL-18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IL-1β和IL-18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介导机体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建立在体外定量检测猪细胞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18及管家基因β-actin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从3D4猪肺泡巨噬细胞系中克隆和扩增了上述3个因子核苷酸片段,构建含有各自引物扩增序列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模板,建立了检测IL-1β、IL-18及β-actin SYBR GREEⅠ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起始模板数与Ct值之间线性关系好,相关系数达到0.990以上;特异性强,扩增产物形成单一的特异性熔解峰;敏感性高,初始模板的检出下限达到了1μl 1.0×102拷贝;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4%。

关键词: 促炎症细胞因子 IL-1β IL-18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早孕因子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纯化、复性与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已构建的含家兔早孕蛋白因子(EPF)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eta(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硫氧还原蛋白-家兔早孕因子融合蛋白(Trx-EPF)。结果显示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重组家兔早孕因子融合蛋白(Trx-EPF)经过Ni2+柱纯化、柱上复性,浓缩以后溶液中蛋白浓度达到10 mg/mL,复性率达到13.1%。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在分子量30 ku左右处有一特异性蛋白条带。

关键词: 早孕因子 家兔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褐飞虱作用特性的比较

应用昆虫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高效和合理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采用浸苗法和喷雾法测定了噻虫嗪、烯啶虫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噻啉和乙虫腈5种药剂对褐飞虱的作用活性和速度,同时还比较了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褐飞虱不同龄期若虫的作用活性。结果表明,在5种供试药剂中,从作用活性来看,无论是用浸苗法还是喷雾法处理,烯啶虫胺活性均最高,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LC50分别为0.41和0.26mg/L,氯噻啉的活性则最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噻啉和噻虫嗪用喷雾法处理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用浸苗法处理时的活性;烯啶虫胺和乙虫腈在2种处理方式下的活性没有明显差异。从作用速度来看,喷雾法处理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虫腈和氯噻啉杀虫速度均快于烯啶虫胺和噻虫嗪。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各个龄期若虫都表现出较理想的活性,对5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是1龄若虫的7.4和9.7倍。

关键词: 褐飞虱 烯啶虫胺 噻虫嗪 杀虫活性 杀虫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爪槭新品种金陵黄枫组培技术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爪槭新品种"金陵黄枫"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70%乙醇1 m in+0.1%氯化汞25 m in配合使用杀菌效果较好。基本培养基都以NN69最适合,筛选出各阶段较佳培养基:(1)腋芽萌动培养基为NN69+NAA 0.1 mg/L+TDZ 0.3 mg/L,茎切段在该培养基上萌芽快,且侧芽长而粗壮;(2)增殖培养基为NN69+NAA 0.2 mg/L+TDZ 0.8 mg/L;(3)生根培养基为1/2NN69+NAA 0.5 mg/L,试管苗生长良好,生根率最高。

关键词: 鸡爪槭 金陵黄枫 组培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根系与叶片形态特征关系的定量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分析拔节—孕穗期间水稻根系形态参数与叶片形态特征间的关系。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高产品种两优108(V1,杂籼)、86优8(V2,杂粳)和南粳43(V3,常规粳稻)为材料,采用塑料桶土培,设施肥(每盆N 3.6 g、P2O50.8 g、K2O 3.6 g)与不施肥(处理同施肥基土)两个处理,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水稻不同处理下根系形态参数与叶片性状间的预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拔节—孕穗期间水稻根系形态参数与叶片形态特征间的3个预测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度较好,单株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及总根体积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每株-176.506 cm、8.784 cm2及-1.624 cm3(n=24),差值标准误分别为每株31.542cm、15.653 cm2和2.117 cm3,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904**和0.907**。上述拔节—孕穗期间叶片形态特征与根系形态间预测回归模型,为探明水稻地下与地上几何性状的联系提供了借鉴,也为支撑水稻植株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协同虚拟表达,以及高产株型及栽培措施选择等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形态特征 根系形态参数 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渣和不同添加物高水分复合青贮的效果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添加物配比组合对高水分水葫芦渣青贮品质的影响,基于对水葫芦含水量高而影响日粮添加量的考虑,将水葫芦压榨成渣后进行青贮。试验设空白及分别添加甲酸+醋糟、玉米粉+蔗糖、玉米粉+稻草、醋糟+蔗糖、醋糟共6个处理,在青贮后15、30 d分2批开封,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青贮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添加物对水葫芦渣复合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添加高水平的甲酸抑制青贮料的自然发酵,可起到防腐作用;添加水溶性糖的青贮效果优于添加醋糟调酸法,而且青贮效果随着水溶性糖添加量增加而提高。

关键词: 水葫芦渣 青贮 高水分 发酵品质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体系优化

棉花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机理,以含潮霉素为抗性筛选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载体,优化了农杆菌介导转化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大丽轮枝菌菌株V991和BP2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化子,转化率达到100×10-6~550×10-6。优化的转化条件为:农杆菌以IM液体培养基调节浓度至OD600=0.2并预培养4 h,然后与等体积的浓度为106个.mL-1的大丽轮枝菌孢子混匀,每皿取200μL混合液涂于固体IM共培养基的纤维素膜上,25℃共培养60 h,转移至固体PDA培养基上以头孢噻肟钠500mg.L-1+潮霉素B 50 mg.L-1进行筛选。研究发现农杆菌LBA4404和AGL-1比农杆菌SK1044和EHA105更适用于大丽轮枝菌转化。对转化子观察和鉴定发现:从表型上,70.8%转化子保持野生型形态,29.2%转化子发生了形态变化;从致病力上,81%转化子的致病力相对于野生型没有发生显著变化,19%转化子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减弱。

关键词: 农杆菌 大丽轮枝菌 潮霉素 GFP 遗传转化 遗传稳定性 表型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藏过程中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核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测定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贮存10个月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探讨;同时对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蒸煮香气和不良气味进行感官评定,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R)研究感官测定结果与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鲜样中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含硫类、醇类、醛类和酸类。贮存2、4、6、8、10个月过程中含硫类物质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分别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65.55%、54.67%、23.15%、15.5%、2.45%和1.76%;贮存10个月后,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各挥发性组分变化较大,醛类、酸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增加到14.17%和14.55%,而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为2.78%。京甜紫花糯2号玉米软罐头中的含硫类、醇类和醛类物质与蒸煮香气、不良气味等感官检验项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与蒸煮香气相关性显著,而与不良气味无明显相关性,芳香族类和含氮类化合物与不良气味得分呈一定负相关。

关键词: 甜糯玉米 风味物质 变化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