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体外模拟消化芝麻蛋白产生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与构效研究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芝麻蛋白在胃肠道中产生抗氧化肽的结构与构效关系,本试验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水解芝麻蛋白,通过超滤水解液,制备液相分离,利用液质联用仪进行结构鉴定,合成相应多肽以验证活性,并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多肽开展构效关系研究和安全性预测。结果表明,芝麻蛋白经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共获得19条芝麻抗氧化肽,其中17条来自芝麻贮藏蛋白,2条来自芝麻非贮藏蛋白。源自非贮藏蛋白的HLFLSGVACFG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中心可能位于His1,Phe3,Cys9。缩小Cys9羧基端取代基团,增大Leu2区域的取代基,增强N端带正电取代基和C端带负电取代基,有利于提高HLFLSGVACFG的抗氧化活性。经预测,该多肽无毒性与致敏性。上述结果表明,作为蛋白主体的芝麻贮藏蛋白生成抗氧化肽的同时,低含量的芝麻非贮藏蛋白因能产生高活性的抗氧化肽,也是重要的抗氧化肽前体。活性和安全性较高的HLFLSGVACFG具有研究利用价值。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芝麻蛋白在人体内产生抗氧化肽的规律、抗氧化肽组成及构效关系,深化了芝麻抗氧化肽的研究,为抗氧化肽结构修饰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芝麻11S球蛋白 芝麻7S球蛋白 结构鉴定 构效关系 安全性预测


楸树新品种金楸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促进楸树新品种金楸1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金楸1号是在原河南省楸树研究协作组经搜集整理全国楸树资源所建立起的楸树资源圃中筛选出来的楸树良种。1987年开始进行初选,之后又经过复选,建立无性系测定林等过程,最终选育出优良单株无性系品种金楸1号。经过多年观测,金楸1号具备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其苗期叶片明显较大,掌状五裂,长宽近相等,近圆形;生长速度明显优于其他金丝楸类型。2020年12月通过了河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金楸1号(豫S-SV-CB-019-2020)。


郏县红牛生产高档牛肉育肥技术创新
《中国牛业科学 》 2021
摘要:郏县红牛是中国八大地方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为解决保种困境,充分发挥郏县红牛种质资源优势,经不断探索发现,郏县红牛经科学育肥至28月龄左右,其肌间脂肪沉积优秀,能形成可媲美日本和牛肉的大理石花纹,具有生产高档牛肉的潜力.本文就郏县红牛生产高档牛肉的育肥原理、育肥牛选择、育肥阶段及营养标准、日粮原料调制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郏县红牛;高档牛肉;育肥技术


贝莱斯芽孢杆菌YB-145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对小麦具有促生作用并高效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优良菌株,首先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YB-145对禾谷丝核菌、西瓜枯萎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芹菜早疫病菌、花生果腐病菌、禾谷镰刀菌6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然后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之后分别采用皿内水培法、盆栽法和田间试验测定菌株YB-145对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菌株YB-14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能够抑制上述6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其中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该菌株还能够产生IAA(吲哚乙酸)和铁离子载体,具有分泌蛋白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1×107、1×108cfu/mL YB-145菌悬液浸种能显著提高小麦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和地上部高度,并且1×108cfu/mL YB-145菌悬液浸种对小麦幼苗纹枯病的防效达到73.3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YB-145菌液拌种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达63.37%,使小麦增产8.2%,与化学农药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药剂对照)的防治效果(73.65%)和增产率(5.8%)没有明显差异。因此,贝莱斯芽孢杆菌YB-145是一株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可用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控。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禾谷丝核菌 小麦纹枯病 促生作用 生物防治


基于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的香菇品种综合品质评价
《中国瓜菜 》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河南地区种植的香菇品种,以河南省食用菌种质资源库近年选育和引进的43个香菇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14个生物经济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模糊数学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不同香菇品种间鲜菇总产量、外观和开伞难易差异较大,内在品质方面差异较小。结合模糊数学评判和聚类分析,43个品种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综合品质优良的豫香1号、雨花3号、南山N12等7个品种聚为I类,综合品质较差的香分N1、夏1、朕迪ZSL-6等9个品种聚为IV类,其他综合品质中等的品种分别聚为II和III类。研究结果可为其他食用菌的品质评价提供借鉴,并为河南省香菇优良种质的创制和开发提供部分可利用的资源。


不同密度伴生麦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伴生麦胁迫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生理机制,以伴生麦和栽培小麦矮抗58、周麦26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0(CK)、10、40、100、200株/m2]伴生麦胁迫对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伴生麦密度为10~200株/m2时,小麦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叶片SPAD值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在伴生麦200株/m2处理下,矮抗58和周麦26在拔节期、扬花期、灌浆期的SPAD值分别下降20.05%、13.79%、8.34%和15.46%、9.12%、8.65%。扬花期,在伴生麦密度为200株/m2时矮抗58和周麦26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均显著下降。灌浆期,随着伴生麦密度增加,矮抗58和周麦26的Pn、Gs、Ci、Tr、Ls、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总体上较CK显著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则显著升高。伴生麦胁迫下矮抗58和周麦26的产量均较CK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18.92%~52.08%和8.27%~42.70%。因此,在伴生麦胁迫下,栽培小麦叶片的光合能力、光能转化效率降低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伴生麦 栽培小麦 光合能力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能转化效率 产量


郏县红牛TAF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牛业科学 》 2021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TAFA趋化素样家族成员1(TAFA1)基因多态性与郏县红牛生长的关联性.试验共采集了79头郏县红牛成年母牛的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直接测序法对TAFA1基因上的错义突变SNP rs137516577进行基因型分型,并与郏县红牛体高、体长、胸围、腰角宽、坐骨端宽、尻长、十字部高、荐高、胸深、胸宽、体重等11个生长和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根据"Animal Omics Datebase"数据库对TAFA1基因的组织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SNP与体长、腰角宽、坐骨端宽、尻长和体重等性状显著相关(P<0.05),且GC型个体体长、腰角宽、坐骨端宽、尻长和体重均显著高于GG型(P<0.05).TAFA1基因在牛大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TAFA1基因上错义突变SNP rs137516577与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相关,可作为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TAF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生长;体尺;郏县红牛


枯草芽孢杆菌J530菌株产芽孢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鸡粪氨减排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产脲酶抑制剂枯草芽孢杆菌J530菌株摇瓶发酵时的产芽孢量,并探索J530菌株制备的菌剂对鸡粪便的氨减排效果,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将该菌剂活化后接入新鲜鸡粪,测定发酵5 d后芽孢杆菌浓度、脲酶活性、氨气释放量、氨氮含量、pH值、尿素含量、尿酸含量和总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J530菌株摇瓶发酵产芽孢的最优条件:玉米粉1.5%、黄豆饼粉1.5%、MgSO4·7H2O 0.3%、Na2HPO40.2%、KH2PO40.2%、装液量50 mL(250 mL锥形瓶)、初始pH值8.0、接种量4.0%、培养温度37℃、摇床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36 h.优化后,发酵液芽孢浓度提高了20.32倍.鸡粪应用试验中,与未接种菌剂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芽孢杆菌浓度提高了60.29倍(P<0.01);脲酶活性、氨气释放量和氨氮含量分别降低了80.78%(P<0.01)、67.78%(P<0.01)和48.57%(P<0.01);pH值降低了1.35(P<0.05);尿素含量、尿酸含量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4.79%(P<0.05)、0.91%(P>0.05)和8.53%(P>0.05).综上,研究确定了J530菌株摇瓶发酵产芽孢的最优条件,并证明J530菌剂具有显著的降低鸡粪便氨排放的效果.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优化 脲酶活性 氨减排 鸡粪


簇生朝天椒新品种天椒1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1
摘要:天椒1号是以汝南子弹头为母本、驻天椒02-3为父本配制的簇生朝天椒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在河南露地种植表现为中早熟,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生育期211.820d,植株高度84.120cm,开展度48.320cm,有效分枝数8.5个,果实纵径5.320cm,果实横径1.020cm,平均单果鲜质量1.6520g,单果干质量0.6020g,干鲜比0.37,果肉厚度0.1920cm,单株果数96.4个,花皮果率11.4%,青熟果绿色,成熟期果实深红色,果面光滑,商品性好,66720m2干椒产量271.5220kg。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田间表现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适于河南省各地露地栽培。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