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提高西瓜杂交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技术措施

吉林蔬菜 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碱预处理精子在牛ICSI上的应用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

摘要:利用50 mmol的NaOH溶液分别处理牛精子30 min和1 h,显微镜下发现处理30 min精子尾部缩短1/3,处理1 h精子尾完全消失,仅留精子头.为了比较2种不同结构精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对2组不同结构精子分别实施单精子注射,比较2组精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差异染色比较胚胎发育质量,以制动精子作为对照.结果表明:①精子头组操作成功率高于缩尾精子组(P>0.05)和制动精子组(P<0.05);② 缩尾精子组的卵裂率显著高于精子头组(P<0.05)和制动精子组(P<0.05),且桑囊率也显著高于制动精子组(P<0.05);③差异染色表明,缩尾精子组胚胎的细胞数和制动精子组胚胎的细胞数均显著高于精子头组(P<0.05).因此,利用50 mmol的NaOH处理牛精子30 min,选择缩尾精子实施单精子注射,能提高胚胎操作效率和胚胎发育质量.

关键词: 碱处理 ICS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菇培养料发酵度快速测定指标的建立

中国瓜菜 2021

摘要:为建立平菇培养料发酵度的判定指标,选用以粉碎玉米芯小粒、中粒和大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平菇培养料,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含水量、pH值和总碳、总氮、水溶性有机碳(DOC)、氨含量以及杂菌抑制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栽培平菇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3种培养料的pH值先降后升,含水量、总碳含量、C/N和DOC含量降低,氨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升高。发酵结束,小粒DOC含量低于大粒,而氨含量和杂菌抑制物质含量高于大粒。培养料粒径越小,栽培平菇发菌期料温越低、染菌率越低、生物学效率越高。因此,发酵料栽培平菇宜采用小粒的粉碎玉米芯,发酵结束发酵料含水量为60%~67%、pH值为8.0~8.6、DOC(w)以低于12 g·kg-1和氨含量(ρ)为发酵料渗出液中以氨检测试纸条测定值低于1 350 mg·L-1为宜。

关键词: 平菇 发酵料 发酵度 水溶性有机碳 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休眠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及油用植物,其种子、芽和试管苗都具有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牡丹的产业化发展,高效的解除牡丹休眠是加速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牡丹休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手段上,但对于试管苗休眠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该研究对近年来牡丹休眠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概述了牡丹种子和芽休眠的原因、机理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探讨了该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后期一方面应着重于种子和芽的休眠机理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针对牡丹组培苗休眠的问题进行研究,为解除牡丹休眠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牡丹 种子 试管苗 休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量对郑稻19和信旱优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以常规稻郑稻19和杂交稻信旱优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直播播种量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总结了豫南稻区直播稻生产适宜密度品种差异性一般规律。结果显示,在豫南稻区主推麦茬直播品种中,常规粳稻郑稻19最佳播种量为59.6 kg/hm2,杂交粳稻信旱优26最佳播种量为46.2 kg/hm2,经济播种量区间为37.8~46.2 kg/hm2。杂交稻适宜种植密度较低,常规稻适宜种植密度较高,同属性品种栽培要素不同时产量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郑稻19 信旱优26 播种量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优势提升路径的河南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研究

农业经济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从我国农业优势提升的基本路径和农业竞争态势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区域农业发展的竞争就是打造农业集群高地的竞争,并对河南如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高地进行了战略思考,并提出了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优势 产业集群 河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炭基肥对信花425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比较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花生合理施肥可以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生物炭基肥配合化肥施用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花生产量,还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性状.同时施用氮磷钾基肥和炭基肥的处理相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搭配施用炭基肥900kg/hm2、尿素6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氯化钾450 kg/hm2时,较对照增产16.5%,同时增收2 046.3元/hm2,增收效益最高.在适量施用基肥的条件下,炭基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增收增产.

关键词: 炭基肥 花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郑单309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的机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广泛靶向代谢组测序技术对玉米新品种郑单309高温胁迫7、14 d及正常生长条件下材料的穗位叶进行高通量测序,从而分析高温胁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代谢物,以期发掘玉米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基因及代谢物.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共检测到51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5个为上调表达基因,440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共检测到5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14个为上调表达基因,392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20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90个为上调表达基因,1260个为下调表达基因.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区、分子功能调控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节奏过程、细胞外区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单个有机体进程、细胞成分等GO分类.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主要分布于5、7、15个KOG/COG分类,主要注释到6、7、20个KEGG代谢途经.代谢组学分析共检测到654个代谢物,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8个上调表达,32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检测到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4个上调表达,36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检测到46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其中17个上调表达,29个下调表达.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的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精氨酸及脯氨酸代谢等KEGG通路.郑单309高温胁迫14 d与正常生长条件材料对比组中的40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KEGG通路.郑单309高温胁迫7 d与14 d对比组中的46个差异表达代谢物主要富集于氨酰tRNA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KEGG通路.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花粒期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 代谢组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和小麦对黏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温度15℃~25℃(平均18℃)、相对湿度70%、光周期12 L:12 D条件下,测定黏虫在玉米和小麦上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组建黏虫在两种寄主植物上的生命表。结果表明,与幼虫期取食小麦相比,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极显著缩短(1.168±0.337)d;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分别显著缩短和延长(1.063±0.435)d、(2.692±0.991)d;单雌平均产卵量增加240.533±153.965粒;蛹质量、世代存活率均明显提高。生命表参数表明,幼虫期取食玉米的黏虫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573.96、0.10和1.10,较取食小麦的高;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d)分别为66.59和7.27,较取食小麦的低。黏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小麦和玉米间存在显著差异。与小麦相比,玉米更适宜黏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为近年来黏虫频繁在玉米上暴发成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黏虫 寄主植物 种植面积 生命表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和颜色值变化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 2021

摘要:以烤烟品种中烟100、豫烟13号和豫烟7号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烘烤过程中各关键温度点取样测量生理指标(水分、叶绿素、淀粉、总酚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和颜色指标(红色值、绿色值、蓝色值、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以探究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指标与颜色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绿素和水分含量随着烘烤进程的推移,各品种间差异显著,中烟100的叶绿素降解速度与失水速度较为一致;豫烟13号变黄快,失水居中;豫烟7号的叶绿素降解较快,失水速度较慢。中烟100和豫烟7号的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双峰变化趋势,豫烟13号的淀粉酶活性54℃之前一直上升,呈单峰变化趋势。3个品种的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品种间差异不明显。颜色特征值显示,整个烘烤过程中绿色分量值最高,从38℃到烘烤结束,烟叶的红、绿分量远大于蓝分量; 3个品种烟叶图像的色相值前期较高,随着烘烤时间的推移,色相值逐渐变小。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的降解速率、叶片失水速度以及总酚的含量变化均与烟叶外观颜色特征值呈显著相关,而淀粉酶活性和淀粉的含量与烟叶外观颜色值相关性不显著。

关键词: 烟叶 生理指标 颜色特征值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