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竹黄菌Ku70基因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竹黄菌高效敲除载体,以利于竹黄菌基因功能及竹黄菌与寄主竹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利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及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克隆获得Ku70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s Ku70。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基因全长为2 306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974 bp,编码65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73.940 5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5.58;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序列和预测的蛋白序列与小麦叶枯病菌SN15(Phaeosphaeria nodorum SN15)的Ku70 m RNA序列(XM_001803174.1)及ATP依赖的DNA解旋酶亚基Ⅱku70(Q0U5F2.1)同源性最高,identity分别75%和78%。二级结构预测表明Ku70蛋白α-螺旋(alpha helix)占36.99%,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占17.05%,无规卷曲(random coil)占36.23%;包含一个Ku-core domain、一个Von Willebrand factor type A(v WA)domain和一个SAP domain,为亲水蛋白;并利用同源模建的方法预测了其三级结构。


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生育阶段干旱胁迫对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对指导高原山区水稻应对常发季节性干旱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用杂交籼稻品种‘两优585’‘金优785’和‘紫优93’,种植于水泥池中,分别于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幼穗分化后期(花粉细胞形成期)、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进行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约70%的干旱处理,干旱处理持续20d后复水,以长期淹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干旱对水稻产量与重要群体质量指标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各生育阶段干旱均较对照减产,减产率为3.6%~31.1%,有效分蘖期、幼穗分化前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抽穗开花期、花粉细胞形成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无效分蘖期干旱处理对产量影响最小。与对照相比,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降低了千粒质量。在水稻群体形成过程中,有效分蘖期干旱处理致分蘖生长受到抑制,即使成穗率高,但是群体过小,干物质积累的基础小;幼穗分化期干旱处理抑制叶的生长,干物质积累少,幼穗发育不良,抑制了颖花分化;抽穗开花期、灌浆结实期干旱处理引起干物质积累受限是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结论]不同生育期遭遇长期(20d)的中度水分胁迫致使杂交籼稻发生不同程度的减产,并且复水后不能得到完全补偿。


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重点茶区茶园土壤p H值和主要养分状况的差异,对湄潭、凤冈、都匀、西秀和正安5个重点茶区201个土壤样品进行测定,利用SPSS和Sigmaplo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绘图分析,采用茶园土壤肥力分级标准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评价土壤主要养分状况,对比研究了5个重点茶区茶园土壤的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p H值都匀和西秀(p H集中在3.00~4.00,土壤严重酸化)极显著低于湄潭和凤冈(p H集中在4.00~4.50,土壤酸化);湄潭和凤冈极显著低于正安(p H集中在4.00~5.00,土壤有酸化趋势)。2都匀和西秀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湄潭和凤冈,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而湄潭和凤冈分别仅有1/2和1/5左右达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3各茶区普遍缺磷,以正安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都匀,显著低于湄潭,仅有3.13%达Ⅰ级土壤和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标准。4各茶区普遍缺钾,以凤冈茶园土壤最为严重,极显著低于其他茶区,没有样本达Ⅰ级土壤标准。


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特征特性及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优质杂交油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技术措施,开展了‘臻油89’的田间密度和播种试验研究,并结合‘臻油89’特征特性和大量的机播机收实践,总结出适宜‘臻油89’轻简高效(机播机收)栽培的配套技术方案。技术要点是通过合理安排茬口、适时早播(播种期9月20—25日)、培养全苗壮苗、保证种植密度(播种量3.75~4.5 kg/hm2,密度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合理施肥(复合肥600 kg/hm2:氮:磷:钾=16:16:16,尿素270 kg/hm2,硼肥15 kg/hm2),科学防除杂草、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该研究方案可有效降低油菜生产成本,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稳定并增加油菜种植面积,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杂交油菜 ‘臻油89’ 特征特性 机播机收 栽培技术


多花木蓝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提取法,选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为提取溶剂,得到豆科植物多花木蓝根、茎、叶、籽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选取稻瘟病菌、辣椒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梨黑星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测试菌,测试多花木蓝各提取物抑制真菌的活性。结果显示,多花木蓝茎、叶各溶剂提取物均没有显示抑菌活性,根、籽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活性,籽提取物的活性强于根部提取物,根部提取物随着提取溶剂极性的增加活性亦增加,其甲醇的生物活性最好,抑制率分别为65.31%、69.09%、72.50%、61.06%、64.95%;与此不同,籽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率高于其他溶剂提取物,其抑制率分别为71.43%、72.73%、79.04%、74.34%、74.02%。采用牛津杯法,选取大肠杆菌、青枯菌为测试菌,测试多花木蓝各提取物抑制细菌的作用,结果显示,根、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均没有抑制细菌的活性,籽石油醚提取物显示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对青枯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45 c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1.41cm,但籽其他溶剂提取物亦没有显示出抑菌活性。GC-MS分析籽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出其中17种成分,占精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9.065%,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37.569%。


温度对坏鳃指环虫产卵、孵化和发育的影响(英文)
《水生生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离体条件下温度对坏鳃指环虫(Dactylogyrus vastator)产卵和孵化的影响,以及在20℃、在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产卵和发育过程。在离体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的平均产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4、10、20、30和35℃时,其平均产卵量分别为0.25、5.9、9.1、9.2和13.4枚/虫;除4℃外,绝大多数虫卵是在离体后的前5h内产出;然而,在体条件下虫体的产卵是连续且稳定的,在20℃条件下平均产卵量为6.5枚/(虫·d)。虫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持续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10、20、30和35℃条件下,孵化时间和孵化持续时间分别为19d、3d、2d、36h和24d、5d、5d、3d,而最高的孵化率(65.5%)却出现在30℃。在20℃条件下,纤毛幼虫在感染7d后90%的虫体都已成熟,因此,在此温度条件下坏鳃指环虫由虫卵发育到成虫大约需要8—10d。为了有效控制指环虫病的暴发,在第一次用药1周后要进行第二次用药。


黔西南州小麦品种适应性研究与应用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较差小。气候特点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是贵州的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5.3万hm2以上。但是,长期以来黔西南州小麦品种比较单一,以丰优系列为主,影响小麦品种的耐病性和抗病


贵州都匀地区辣椒引进品种比较试验
《种子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辣椒品种在都匀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筛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以丰林长椒王、丰林2000F1、美奇顺、海丰11号、辛香8号、辣丰3号、绿霸7个国内外引进辣椒新品种为试验材料,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产量及抗逆性。结果表明:从生育期来看,美奇顺最短,为182d,绿霸、绿研最长,为217d;从农艺性状来看,丰林2000F1植株开展度最好,而辣椒外观以辣丰3号最优;从产量来看,以绿霸最高,丰林2000F1次之;从抗病性来看,绿霸最差,疫病感病率为42%。综合以上结果,参试品种中丰林2000F1、辛香8号、辣丰3号、丰林长椒王综合表现好,可作主栽品种在该地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