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天津地区莴笋主要病害的药剂防治技术
《中国蔬菜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几年天津地区随着保护地的发展,茬口安排越来越紧凑。莴笋具有耐低温能力强,生长期短,收获期集中,对下茬蔬菜茬口影响较小等特点,已成为大棚的主要栽培品种,栽培面积已超过1333hm2。低温高湿型病害是限制莴笋生产的主要因素,如霜


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其最佳配比,通过盆栽试验方法,选择6种环保、低成本土壤改良剂施用于盐碱土上,对种植春小麦后的土壤全盐含量、pH及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中,>20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最高,其次是0~5cm土层土壤,5~20cm土层土壤的最低;在不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条件下,灌溉咸水可显著增加土壤全盐含量,而pH降低;35%木质素有机物+35%牛粪+30%石膏处理土壤全盐含量最高;在不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条件下,灌溉咸水与灌溉淡水相比,小麦减产45.2%、千粒重降低12.1%,而小麦的秸秆生物量、根重、根长和株高差异却不显著;在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条件下,平均增产190.0%,其它各指标也显著增加,其中50%醋渣+50%褐煤处理产量最高(11.57穗/盆);在小麦各项生理指标中,秸秆生物量、根重、株高和千粒重与小麦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小麦的根长与小麦产量无相关性;在土壤的各指标中,土壤的pH与小麦产量呈负相关。
关键词: 小麦 盐碱土改良 土壤改良剂 产量 土壤全盐含量 土壤pH


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及健康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在梦得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蓄驰奶牛养殖场进行试验,按照单因素对比试验设计原则,根据犊牛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原则,每试验场选取40头犊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牛,犊牛单栏饲养。犊牛分别于出生1、9、21、31、41、51和61日龄清晨饲喂前空腹称质量,测量胸围和体高,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组犊牛采食量、死亡数和发病等情况。结果表明:犊牛30日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日增质量没有明显区别。试验组犊牛30~60日龄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最高阶段超过800 g。试验组犊牛0~60日龄胸围生长发育迅速,梦得奶牛场试验组犊牛总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蓄驰奶牛场试验组犊牛总增长较对照组增加0.83 cm,提高了4.4%。0~60日龄体高生长发育变化不大,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间差异不显著。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病率降低2.5百分点。


芥末精油对锯谷盗成虫的生物活性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芥末精油对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芥末精油对锯谷盗成虫具有很强的熏蒸、驱避和触杀活性。在不同时间0.1μL.L-1芥末精油的熏蒸活性均最强,24h熏蒸毒力最大,锯谷盗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9.38%;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剂量对试虫的熏蒸活性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时间延长,驱避作用逐渐增强;同一时间处理浓度越高驱避作用越强,8d时0.1μL.L-1驱避活性最强,达100%。在同一时间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芥末精油对锯谷盗触杀校正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18h后各处理间校正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3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冬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枣(Zizylphus vulgaris)为试材,研究了45℃热水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后再经过2 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3种预处理方式对冬枣在0℃贮藏期间,其抗氧化活性和PAL、MDA、细胞膜透性、硬度、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等与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热水结合2%CaCl2的处理与CK和其他处理相比能更好地抑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有效抑制腐烂的发生。贮藏至75d,热水结合2%CaCl2处理的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30.2%和12.4%,且硬度比CK提高了32%。所有处理均可提高PAL的活性,但热水结合2%CaCl2处理后再经过2 kJ/m2紫外照射的冬枣,处理效果最好,在75 d时PAL的活性比CK提高了24.4%。热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冬枣的腐烂,以45℃2%CaCl2溶液处理最好,但热处理的冬枣果实转红指数明显高于CK。


贮藏保鲜中SO_2伤害对红提葡萄香气组分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SO2漂白伤害程度的红提果实进行香气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以探讨SO2漂白伤害对贮藏葡萄果实中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经漂白伤害后其具有芳香气味的气体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主要成分醇类化合物下降最多,而具有刺激难闻气味的酸类化合物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此外,4-萜烯醇、正己醇、月桂醇、松油醇、芳樟醇、橙花醇、乙酸萜烯酯及青叶醛等具有葡萄特征性香味的化合物在香气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或消失,而异辛醇、1-辛烯-3-醇、壬酸、辛酸、正癸酸、乙酸、己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2-丁基-5-(2-甲基丙基)-噻吩等具有臭味或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出现或所占比重上升.说明,SO2伤害对红提果实香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香味化合物所占比重的减少或消失及异味化合物的产生.


不同包装方式对白灵菇低温保鲜效果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1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白灵菇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0℃贮藏条件下,以白灵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厚度PE膜,微孔膜,PE膜结合抽真空,PE膜结合抽真空后充氮气等处理对白灵菇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包装方式相比,用0.035mmPE抽真空充氮气方式进行贮藏效果显著,较好地保持白灵菇原有的外观品质,降低了白灵菇贮藏期间PPO和POD活性,抑制了白灵菇的褐变,延缓了贮藏期间白灵菇的衰老进程及膜脂过氧化程度,与常规PE膜包装相比,延长白灵菇保鲜期10~15d,为白灵菇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TPA测试法对1-MCP处理后葡萄果实质构性能的分析
《食品与机械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1-MCP处理对葡萄果实质构性能的作用效果,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测试法对经1-MCP处理后10℃下放置不同时间的乍娜葡萄果实进行质构分析,1-MCP浓度分别采用0.5和1.0μL/L。结果表明:果实弹性、回复性与硬度、凝聚性、咀嚼性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71~0.876),而黏着性与其它各质构参数间相关性较差,因此将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作为评价葡萄果实质构性能的主要参数;与对照相比,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可延缓葡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的下降,但对果实回复性却无明显作用效果,其中1.0μL/L1-MCP处理作用效果优于0.5μL/L处理。说明1-MCP处理在抑制葡萄果实质构性能下降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


风速对甜玉米棒冻结速度影响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国内甜玉米棒冻结加工多以冻结库为主,冻结温度和风速直接影响产品的冻结速率。通过甜玉米棒在-18℃和-16℃低温下,冻结时间的观察以及风速对于冻结速度的影响,阐明了降低温度对加快产品的冻结速度有显著的影响外,由0 m/s风速提高至3.5~4.5 m/s,对加快产品的冻结速度也有极大的影响。在-16℃的冰柜中,棒芯初始温度从22.2℃降至-15℃,3.5~4.5m/s风速的处理用了165 min,而0 m/s风速用了430 min;在-18℃的低温冷藏间,3.5~4.5 m/s风速的处理,棒芯初始温度从22.2℃开始,经过120 min降至-15℃,而0 m/s风速的处理在相同的时间内,棒芯温度仅降至-1.1℃。试验结果还表明,经过烫漂玉米棒芯的冻结曲线呈现典型的先快后慢再快的特征。在-18℃的低温冷藏间,风速3.5~4.5 m/s的处理,经过120 min,玉米棒芯和玉米粒中心几乎同时达到-15℃,但是玉米粒达到0℃的时间要远远快于玉米棒芯,玉米粒冻结时其冰点温度没有明显的显示出来;经过烫漂玉米棒棒芯的冰点温度平均为-0.45℃,在通过冰点时,温度保持恒定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