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氧化氮熏蒸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褐变及衰老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双孢蘑菇为试材,研究了在(10±0.5)℃条件下,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30、60、90μL/L)气体熏蒸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过程中感官品质、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熏蒸处理显著抑制了PPO活性的升高(8.90%~33.13%),减轻贮藏期的褐变程度。提高了贮藏后期POD活性(12.28%~76.27%),延缓了双孢蘑菇的衰老,有效延长了货架期(2d)。其中,NO浓度为60μL/L时效果最好。


光照对采后蔬菜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光照对贮藏期蔬菜呼吸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各蔬菜的最佳低温贮藏保鲜温度为参照,从高温到低温依次对每一种供试蔬菜设定3个温度梯度,分别对同梯度温度下青椒、西兰花、花椰菜、双孢菇在黑暗和光照下的呼吸强度进行比较。[结果]在设置的同一温度梯度下,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可不同程度地降低青椒、西兰花的呼吸强度,但光照对花椰菜、双孢菇呼吸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光照对贮藏期蔬菜呼吸强度的影响还与贮藏温度有关,贮藏温度越低,光照对蔬菜呼吸作用影响越小。[结论]适当光照能降低离体果蔬的呼吸强度,对果蔬贮运具有重要意义。


葡萄贮藏期间果肉质地参数变化规律的TPA表征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常用保鲜膜对巨峰葡萄进行气调包装,放于-0.3℃的冰温保鲜库中贮藏,分别在0、5、10、15、20、25、30 d利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法测定葡萄果肉,得到葡萄贮藏期间果肉质地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PA测试反映了3种保鲜膜内的葡萄果肉各项质地参数变化规律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咀嚼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凝聚性呈负相关;果肉咀嚼性与硬度、黏着性、弹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果肉弹性与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而回复性与弹性、凝聚性以外的质地参数相关性较差;葡萄好果率与贮藏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提出一个经验公式将好果率与果肉硬度进行关联。


质地多面分析(TPA)法评价葡萄贮藏期间果肉质地参数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应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法对冰温结合四种不同浓度CO2气体贮藏期间的葡萄果肉质地参数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冰温贮藏期间,TPA测试反映了四种不同浓度CO2气体下的葡萄果肉各项质地参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不同浓度CO2气体间各质地参数下降规律有所差异;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咀嚼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凝聚性呈负相关;果肉咀嚼性与硬度、黏着性、弹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果肉弹性与凝聚性、咀嚼性、回复性呈较好的正相关性,而回复性与弹性、凝聚性以外的质地参数相关性较差。结论:质地多面分析法能很好地反映葡萄果肉质地参数变化规律,适合用于评价葡萄贮藏期间果肉质地变化情况。


SO_2伤害对巨峰葡萄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联用技术,对无SO2伤害和不同程度SO2伤害的巨峰葡萄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SO2伤害对巨峰葡萄的香气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较大影响。检出未漂白、中度漂白和重度漂白的三类葡萄中香气物质分别为44、43、43种,分别占各自所有组分总峰面积的93.49%、95.28%和94.52%。随着漂白程度的增加,葡萄中酯类物质含量逐渐下降,醇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无SO2伤害(未漂白)葡萄中醛类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类葡萄,其他种类物质含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 巨峰葡萄 SO2伤害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双炔酰菌胺在葡萄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农药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评价双炔酰菌胺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并制定合理使用方法,在天津、南京同时进行残留动态试验。[结果]双炔酰菌胺在葡萄中半衰期为5.2~7.8 d,土壤中半衰期为7.6~10.3 d;试验条件下,双炔酰菌胺最后1次施药后间隔3、5、7、10 d,葡萄中残留量为未检出~0.066 mg/kg。[结论]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在葡萄上合理使用方法:以有效成分质量浓度125~167 mg/L喷雾3次,安全间隔期3 d;双炔酰菌胺在葡萄中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2 mg/kg。


猪伪狂犬病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了4条引物,建立了伪狂犬病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强毒株,不能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株;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可达100个拷贝质粒DNA,比常规PCR方法的敏感性高10倍。试验表明建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伪狂犬病病毒的快速诊断。


磨盘柿可溶性固形物的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无损检测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磨盘柿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在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570~1848nm),对比分析不同数学建模算法、不同导数处理方法和不同散射及标准化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定标模型。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一阶导处理和去散射处理所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定标模型的预测性能较优,其定标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v)和预测相关系数(Rp2)分别为0.8076和0.8085,定标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4546°Brix和0.4482°Brix。这表明,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磨盘柿可溶性固形物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磨盘柿 可溶性固形物(SSC) 改进偏最小二乘法 一阶导光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