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红光远红光配比对冰草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红光远红光配比对水培冰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光合有效辐射强度200μmol·m-2·s-1的条件下,以白光LED作为CK(R/FR=5.5),在CK基础上添加不同强度远红光,分别设置FR1(R/FR=1.2)和FR2(R/FR=0.8),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下冰草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营养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FR2和FR1的株高分别显著增加32.59%和20.70%,叶面积分别显著增加162.68%和47.33%;FR2的地上部鲜、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52.08%和63.66%。FR2和FR1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及净光合速率,但提高了冰草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低R/FR值对冰草各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影响,FR2和FR1的叶片类胡萝卜素较CK分别显著下降27.08%和34.62%;FR2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23.86%、27.48%和17.73%。FR2和FR1显著增加了冰草中酮类及酯类挥发性物质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冰草叶片的硝酸盐含量。综上,植物工厂中白光LED基础上添加远红光设置R/FR值为0.8,可有效提高水培冰草的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挥发性酮类及酯类物质含量。本研究为远红光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升糖指数水稻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米是典型的淀粉丰富的食物,是全世界大多数人口尤其是亚洲人口每日主要的卡路里来源.目前水稻品种大多数属高升糖指数(全称为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水稻,会诱发由于高热量摄入而致血糖失调的健康问题.已有大量研究者在探索降低大米血糖指数的方法.本文重点对稻米升糖指数的影响因素、筛选方法、遗传基础以及遗传改良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水稻 升糖指数(血糖生成指数) 淀粉 遗传机制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青方式对秋季黄金芽绿茶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秋季黄金芽鲜叶为原料加工绿茶,比较滚筒、蒸汽和微波三种不同杀青方式对其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估结合品质成分分析表明,三种杀青方式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品质优异,但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茶叶色泽、香气、滋味存在较大差异.滚筒杀青处理的干茶色泽最绿,香气最优,栗香明显,氨基酸含量比蒸汽和微波杀青分别高11.01%和5.20%,茶多酚含量低3.54%和3.94%,滋味醇和鲜爽;蒸汽杀青处理后滋味得分最高,拥有最高的茶氨酸(7.69 mg/g)和最低的咖啡碱(27.91 mg/g),同时电子舌结果表明,其鲜味值、丰度均最大,苦味值最小;电子舌滋味属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季黄金芽绿茶茶汤鲜味值与茶氨酸含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9;苦味值与苦味儿茶素含量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99;此外,不同杀青方式的黄金芽绿茶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不同,总抗氧化能力依次为微波杀青(0.83)>蒸汽杀青(0.80)>滚筒杀青(0.66).综上所述,滚筒杀青滋味醇和,香气高长;蒸汽杀青滋味醇厚,色泽黄绿.虽有所侧重,但所制秋季黄金芽绿茶均体现了其良好的品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U6启动子克隆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体系建立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U6RNA保守序列从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基因组中鉴定到7个U6 RNA,并采用PCR技术成功克隆其启动子序列.GUS染色结果表明4个茄子U6启动子(SmU6-1P、SmU6-2P、SmU6-4P 和 SmU6-7P)具有转录活性.构建以 SmU6-1P/AtU6-P 驱动 SmWRKY4 sgRNA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侵染茄子子叶外植体得到T0代植株.以T0代植株的DNA为模板扩增WRKY4片段并对产物测序,测序结果显示以SmU6-1P构建的CRISPR/Cas9载体能靶向编辑SmWRKY4,编辑率为27.0%.在基于AtU6-P的T0代植株中未检测到碱基突变,表明在茄子遗传转化中,茄子SmU6启动子编辑效率高于拟南芥AtU6启动子.
关键词: 茄子 U6启动子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渣堆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纤维素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不同堆制时期的中药渣堆肥样品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并对8种纤维素降解酶基因进行荧光定量RT-PCR分析,以解析中药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纤维素降解酶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中药渣堆肥过程中,不同堆制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不同,并且不同处理间的群落结构也存在差异。对样品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PCoA),发现在中药渣堆肥过程中,不同处理的组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组内群落结构不断变化并逐渐趋于稳定。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在中药渣堆肥过程中,纤维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丰度也处于明显的变化中。说明,中药渣堆肥中微生物群落与纤维素降解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关键词: 中药渣堆肥 Miseq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纤维素降解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种水稻叶片后期功能型因子的初步定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以遗传背景相近的2个籼型恢复系C090-1、C090-2为中间材料构建1个遗传F2群体,并以其为制种父本进行组配,从经典遗传学角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1个水稻叶片后期功能型因子进行初步定位,对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后期功能因子位于1号染色体上,且与水稻落粒性基因qSH1紧密连锁,具有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效应;叶片SPAD值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环境下后期功能型水稻(C090-1)SPAD值都大于非后期功能型水稻(C090-2),且随着生育进程其SPAD值降低幅度小于非后期功能型;组配结果显示,以C090-1为父本制种的杂交稻具有更高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桃褐腐病抗性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褐腐病是危害桃果实的最严重病害之一,在采收前后造成大量果实损失,开展桃褐腐病抗性的系统鉴定评价,筛选抗性资源,为褐腐病抗性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遗传资源,是解决栽培品种褐腐病抗性不强的长久之策.[方法]2018—2021年,以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的种质资源为试材,采收8.0—8.5成熟度的果实,无损接种616份,有损接种505份,观测无损接种的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的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以平均值和0.5标准差建立9级抗性评价体系,比较不同种质类型、果实类型、来源地的褐腐病抗性,并分析抗性指标与其他果实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为(11.22±5.96)%,变异系数为35.48,基于此指标建立的9级抗性评价体系中,抗性1级(<0.80%)的种质资源缺失,2级(0.80—3.78%)中含有10份抗性较强的种质资源,3级(3.78%—6.76%)134份,4级(6.76%—9.73%)157份,5级(9.73%—12.71%)122份,6级(12.71%—15.68%)73份,7级(15.68%—18.66%)60份,8级(18.66%—21.64%)21份,9级(>21.64%)39份.无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为(1.71±0.21)cm·d-1,变异系数为0.18,基于此指标的9级评价体系中,1级(<0.98 cm·d-1)含11份种质资源,2级(0.98—1.19 cm·d-1)28份,3级(1.19—1.40 cm·d-1)72份,4级(1.40—1.61 cm·d-1)109份,5级(1.61—1.83 cm·d-1)103份,6级(1.83—2.04 cm·d-1)82份,7级(2.04—2.25 cm·d-1)45份,8级(2.25—2.46 cm·d-1)29份,9级(>2.46 cm·d-1)26份.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y)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x)的回归为关系为y=6.2073x(R2=0.1839),线性程度较低.分组均值比较发现中国桃野生资源相对具有较强的褐腐病抗性,是抗性资源挖掘的重点.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与有损接种病斑扩展速率2个指标均与果实带皮硬度(r=-0.234)和去皮硬度(r=-0.240)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r=0.427)和着色程度(r=0.319)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结论]分别建立了基于无损接种病果率每天增加百分比(%)和有损接种病斑直径扩展速率(cm·d-1)的褐腐病抗性9级评价体系;筛选出抗侵染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0份,抗扩展能力较强的种质资源11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中噻苯隆的残留现状、降解特点及分析方法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噻苯隆是一种具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活性的苯基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产品生产中合理使用可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但是,随着噻苯隆的大量使用,其在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逐渐显现,由于对哺乳动物存在一定的毒性风险,许多国家针对噻苯隆都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对噻苯隆残留降解、检验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缺乏对近期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系统全面的综述。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我国农产品中噻苯隆的残留现状,总结了不同农产品中噻苯隆的降解特点,综述了噻苯隆的主要检测方法,以及各方法在实际检测应用中的优缺点,并对噻苯隆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农产品生产中合理规范使用噻苯隆以及建立农产品中噻苯隆快速、高效和精准的残留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靶向模拟Bt Cry1C蛋白抗虫功能的人源化基因工程抗体筛选及鉴定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t蛋白制剂及其转基因作物长时间推广应用,害虫抗药性等问题日益凸显,探索新型安全抗虫材料已成为竞先研究的热点.基于抗体免疫网络学说的抗独特型抗体技术被证实可用于研发抗原生物活性类似物,有望成为靶向创制模拟Bt蛋白抗虫功能材料的新途径.以Bt Cry1C蛋白多克隆抗体为包被抗原,从人源化噬菌体单链抗体库中获得9个阳性单克隆,其中E8-Anti-Id scFv经鉴定为β型抗独特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Bt Cry1C蛋白多克隆抗体、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蛋白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BBMV蛋白对E8-Anti-Id scFv的竞争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625、3.638和4.605μg/mL.室内生物测定显示,噬菌体展示形式的E8-Anti-Id scFv在滴度为1.2×108 CFU/mL浓度条件下,对供试的小菜蛾和稻纵卷叶螟在72 h内的校正死亡率为58.69%和52.82%,其抗虫活性分别达到浓度为20μg/mL的原Bt Cry1C蛋白的77.87%和73.21%.由此表明,获得的E8抗独特型基因工程单链抗体材料初步具备模拟Bt Cry1C蛋白抗虫功能的特性,为后期深入研究和推进应用奠定了技术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Bt Cry1C蛋白 抗独特型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基因工程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血多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鸡血的产品附加值,制备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铁补充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鸡血多肽和FeCl2·4H2O的螯合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表征分析,比较鸡血多肽与FeCl2·4H2O螯合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螯合参数为鸡血多肽与铁的质量比6.3∶1.0,螯合时间30 min, pH值5.1,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73.27%;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螯合反应产生了区别于多肽的新型螯合物;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与亚铁螯合后,螯合物中天冬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显著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鸡血多肽为表面光滑的片状结构,鸡血多肽亚铁螯合物为表面粗糙的颗粒结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鸡血多肽中的羧基、酰胺基参与了螯合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