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平菇菌株的培养特征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进行生物学培养特征测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评价供试菌株的多样性水平,为丰富和开发平菇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创制材料及基础数据支撑。【方法】利用生物学方法和ISSR标记技术对15株野生平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菌丝培养特征方面,各平菇菌株菌丝颜色基本为白色,菌株间无明显差异;而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来自中国云南菌株04131菌丝长速最快,来自新西兰的菌株00440长速最慢;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2条清晰的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9条,多态比率为95.16%;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58~0.84,在遗传相似系数0.60水平上15个供试菌株分为5个类群,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域性。【结论】15个不同来源的野生平菇菌株菌落形态、菌丝长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平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来源较为相关,而与生物学性状无明显相关,供试菌株遗传多样性丰富,具有较好的驯化育种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次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棉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新疆得到了广泛的种植,棉秸秆粉碎一般在棉花收获后进行,季节性强,如果棉秸秆不能及时处理,将影响棉田的秋耕冬灌作业。为此,设计了一种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并与残膜回收机联合作业的二次抛送式棉秸秆粉碎还田机,并阐述了总体设计方案,确定了抛送装置、粉碎装置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的最优值。田间试验表明:还田机在秸秆粉碎刀棍转速为2400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4~6km/h时,棉秸秆掉落率的平均值为9.52%,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5.24%,满足了棉秸秆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戈壁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南疆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获得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补光模式。【方法】以NS3389番茄作为材料,LED为补光光源,于08:00~22:00期间内,以无补光处理为空白对照(CK),并设置3种叶背补光模式:T1,100μmol/(m2·s)持续补光;T2,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200μmol/(m2·s)间歇补光;T3,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μmol/(m2·s)时按照100μmol/(m2·s)自动补光。【结果】T2和T3下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以及糖酸比均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下番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VC)、番茄红素和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结论】揭帘前后的适度高光强补光模式(T2处理)较适合南疆地区戈壁温室高品质番茄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沙漠玫瑰品种系统发育关系初步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基于DNA分子数据分析和田沙漠玫瑰品种与丰花玫瑰、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品种的关系,构建和田沙漠玫瑰的系统发育关系,以探讨其杂交起源。结果表明:(1)和田沙漠玫瑰具有独特的遗传组成,品种内遗传距离(0.017±0.003)小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29±0.005、0.024±0.004、0.022±0.003)。(2)和田沙漠玫瑰在系统发育上没有与其他3个品种的序列发生聚集,说明和田沙漠玫瑰遗传上区别于丰花玫瑰、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应视为独立的品种。(3)GAPDH系统发育显示,和田沙漠玫瑰部分克隆与来自中国或东南亚的硕苞组(sect.Bracteatae)、金樱子组(sect.Laevigatae)、木香组(sect.Banksiae)的4个物种[硕苞蔷薇(R.bracteata)、金樱子(R.laevigata)、小果蔷薇(R.cymosa)和木香花(R.banksiae)]聚在一起,且位于基部位置;部分克隆与欧洲的Caninae组、合柱组(sect.Synstylae)、法国蔷薇组(sect.Gallicanae)的4个物种(椭叶蔷薇(R.elliptica)、常绿蔷薇(R.sempervirens)、R.trachyphylla和R.abyssinica)聚在一起;与上述近缘物种的序列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9个杂合位点,暗示和田沙漠玫瑰的杂交起源比较古老。(4)叶绿体系统发育和序列分析发现,和田沙漠玫瑰与欧洲的Caninae组、合柱组、法国蔷薇组的14个物种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和田沙漠玫瑰为杂交品种,可能为中国和欧洲蔷薇属物种或品种杂交而来,杂交亲本可能为硕苞组、金樱子组、木香组、Caninae组、合柱组、法国蔷薇组的若干物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对亚洲玉米螟解毒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明确新疆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及该药剂对玉米螟3种解毒酶活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新疆乌鲁木齐、伊宁、疏勒和泽普4个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利用氯虫苯甲酰胺LD20和LD50处理玉米螟3龄幼虫72 h以及LD50连续筛选9代,然后测定不同处理及不同田间种群的解毒酶活性并观察处理后的玉米螟生长发育状况.[结果]与乌鲁木齐种群相比,疏勒和泽普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降低(抗性倍数分别为4.0和4.2倍).伊宁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酶和疏勒种群的以DCNB为底物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最高;氯虫苯甲酰胺LD20和LD50处理玉米螟72 h可导致其GST(DCNB为底物)活性显著升高,分别是对照的1.46和1.86倍;连续用氯虫苯甲酰胺LD50筛选的玉米螟F5和F8代的P450酶活性是敏感品系的4.27和5.09倍,F5和F8代的GST(底物CNDB)活性以及F8代GST(底物DCNB)活性是敏感品系的1.27、1.33和1.36倍.LD20处理72 h可使当代种群蛹重和单雌产卵量显著降低,连续用氯虫苯甲酰胺LD50处理玉米螟9代可导致F10代幼虫期延长,蛹重和成虫羽化率增加,而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比对照降低14.83%和5.84%,最终选育品系的内禀增长率显著低于敏感品系.[结论]新疆地区玉米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产生的风险较高,氯虫苯甲酰胺对P450和GST有诱导作用,这2种代谢酶可能参与玉米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形成.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氯虫苯甲酰胺 解毒酶 生长和发育 亚致死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沙基质块的性能及定植后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新疆地区丰富的黄沙资源,对黄沙进行改良,制备适合辣椒生长的新型黄沙基质块。研究测定黄沙基质块的总氮含量、pH、EC值、力学性能,考察基质块对辣椒苗期以及定植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沙基质块氮素释放速率在第7周时养分释放率达到74.4%,基质块3种酶活性分别比基质高60.5%、69.1%、62.4%。采用分段掉落且第一次掉落高度高于第二次掉落高度的方式移栽,可有效降低基质块的损伤。定植后基质块培育辣椒幼苗生长状态优于黄沙基质培育辣椒。基质块培育辣椒其中所含的辣椒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粗纤维、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基质培育高28.57%、29.2%、3.31%、10%、20.41%。该黄沙基质块能缓慢释放养分,能为幼苗以及定植后的辣椒生长提供营养,且栽培作物生长状况及品质都显著优于普通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