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乳酸菌对杂交鳢肠道菌群和生长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鳢(Channa)是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导致其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极大阻碍了鳢养殖产业的发展。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对鳢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乌斑杂交鳢(Channa argus (♀)×Channa maculata (♂))为研究对象,实验组(QXSY)用LAB拌料投喂,对照组(DZ)不添加LAB投喂。在实验第0、26、60、73 d分别采集DZ和QXSY组杂交鳢肠道及内容物用于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同时,每次取样时从DZ和QXSY组随机抽样9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实验过程中记录饲料消耗、发病情况和最终存活率。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LAB后,杂交鳢肠道菌群的丰度没有明显变化,但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变化;随着LAB添加时间的增长,QXSY3 (实验组第60 d采样)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DZ3 (对照组第60 d采样)组,此时两组的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含量相差不大;QXSY4 (实验组第73 d采样)组的乳酸杆菌含量显著超过DZ4 (对照组第73 d采样)组(P<0.05),此时,QXSY4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DZ4组,说明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与此同时,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乳酸杆菌属在DZ组和QXSY组中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实验结束时,QXSY组的生长速度高于DZ组,快(12.0±2.3)%;QXSY组的饲料系数(1.02)低于DZ组(1.13)。本研究表明在杂交鳢饲料中添加LAB可以改善其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增加益生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优化其肠道内环境。本研究为乳酸菌在杂交鳢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初步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杂交鳢 乳酸菌 肠道菌群结构 生长性能 饵料转换率


团头鲂与鲫鱼养殖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上)
《科学养鱼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团头鲂俗称武昌鱼、鳊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经济鱼品种,原产于长江中下游一些大、中型湖泊中。团头鲂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肉质细嫩,已成为我国七大大宗淡水鱼之一。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环境下团头鲂病害问题比较严重。近年在一些地方市场流通的团头鲂出现药物残留超标问题,引起管理部门和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团头鲂、鲫鱼养殖中常见病害,提供了具体的防治参考意见。


基于IncoPat数据库的探鱼仪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2
摘要:探鱼仪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渔业探测装备,在海洋渔业精准高效捕捞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为快速全面的了解全球探鱼仪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专利数据挖掘并分析探鱼仪技术的申请趋势、地域分布、重点技术领域与主要申请人及申请人专利价值等,通过可视化方法展示该技术领域的创新情况与研发态势.结果表明:目前,探鱼仪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相关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已经意识到探鱼仪的重要潜在价值,均加大了对该技术领域的研究.尽管国内探鱼仪技术领域专利申请较多,但与渔业发达国家相比,其专利质量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探鱼仪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未来探鱼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前库区江段鱼类资源研究
《人民长江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库蓄水前其库区江段鱼类资源状况,于2016~2018年对该江段开展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其鱼类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乌东德库区江段共计采集鱼类59种,隶属于5目12科41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7种,占采集种数的28.81%.优势种为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鲫(Carassius auratus)、张氏(?)(Hemiculter tchang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和中华纹胸鮡(Glyptothorax sinenses),占渔获物比重的67.42%.库区段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7.28,3.31和0.81.蓄水前库区江段鱼类种类数目相比历史记录有所下降,资源状况呈现衰退趋势,但鱼类群落多样性较高,组成结构相对稳定.为科学保护金沙江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建议采取栖息地修复、水文情势改善、资源增殖等措施,以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维持自然种群规模.
关键词: 鱼类生态学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乌东德水电站


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中甲基汞的污染特征与食用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主产区的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甲基汞(methylmercury,MeHg)累积情况与食用安全风险.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HPLC-AF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9个地市生产的127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样品的MeHg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single-element pollution indices,Pi)和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目标危害商值(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法分别评价了其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性.结果 MeHg的检出率达93.7%,含量范围为0~0.313 mg/kg,所有样品的MeHg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限量值;不同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MeHg污染程度排序为:湖南>安徽>湖北.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表明成人每周摄入量(estimated weekly intakes,EWI)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联合专家委员会(Joint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推荐的食品添加剂的PTWI.结论 所有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样品的THQ均小于1,介于0.044~0.328之间,表明摄入这些地区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MeHg暴露风险较低.


标准化船载加工模式中南极磷虾脱壳加工的虾水配比关键技术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南极资源开发需求,解决目前船载南极磷虾脱壳加工装备无序发展,虾水配比关键技术缺乏导致脱壳运行稳定性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机理分析法,基于国内某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的南极磷虾脱壳生产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等,建立南极磷虾脱壳加工的标准化船载加工模式.采用机理分析法,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狄克松准则及数据融合滤波算法等,构建南极磷虾供料系统的采集信号数据处理方法,动态虾水配比数学模型,虾水配比控制模型和工作流程,并利用国内某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的脱壳加工装备开展了虾水配比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实验设定的工艺参数,虾水配比围绕预设值波动,最大变化控制在±2%内.其中在启动状态时,海水流量和虾质量速率的调控时间约119 s,二者均能按预设参数稳定运行;在运行状态时,海水流量和虾质量速率的调控时间约32 s,随后伴随着液位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稳定变化,海水流量偏差为?0.48至0.42 m3/h,虾质量速率偏差为?0.48至0.42 m3/h,得肉率提高了0.7%.研究表明,本研究的标准化船载加工模式中南极磷虾脱壳加工的虾水配比关键技术能保证虾水配比稳定,虾水配比最大变化控制在±2%,得肉率提高0.7%,确保南极磷虾脱壳加工稳定运行,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南极磷虾;脱壳;虾水配比;加工模式


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特征
《水产养殖 》 2022
摘要:为了解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特征,于2016年1月、4月、6月和10月对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水域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30科49属84种,其中硅藻门(41.67%)物种数最多,其次为绿藻门(30.95%)和蓝藻门(14.29%);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184.07×103 ind./L和0.1043 mg/L,其中密度主体为蓝藻门,生物量主体为硅藻门.指出,整体上长江镇江和畅洲水域浮游植物多样性较高,现存量较大,该水域可为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及长江江豚等重点保护对象提供丰富的饵料,是理想的栖息及繁育场所.


中国渔船执行EEXI的适用性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22
摘要:本研究介绍了针对渔业船舶能效计算和能效折减研究的必要性,解释了新建商船能效指数(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EEDI)和现有商船能效指数(Energy Efficiency Existing ship Index,EEXI)评价的方法,从EEXI的计算方法入手,将渔船的航行工况、作业工况与商船的营运工况分别进行了比较,阐述了在渔船上直接应用EEXI的合理性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分析了中国渔船在航行和作业工况下如何开展能效指数的评价,指出了不同捕捞方式渔船确定能效指数计算的关键步骤,提出了中国渔船制定能效折减系数的设定须考虑的诸多因素,并为中国捕捞行业如何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途径提出了政策建议.


草鱼粉中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草鱼粉中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磺胺二甲异噁唑(Sulfaisoxazole,SFZ)、磺胺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e,SM2)、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e,SM1)药物残留基体标准物质制备方法.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制对象,样品经过药浴、均质、冷冻干燥、过筛、包装制备而得.经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多家实验室合作定值以及不确定度评估等过程,确定草鱼肌肉粉中SMZ、SFZ、SM2、SM1的量值分别为(22.22±7.75)、(24.04±8.04)、(31.11±5.84)、(28.55±7.18)μg/kg.结果表明,草鱼粉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良好,稳定性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要求,定值结果可靠.该方法可为水产品基质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草鱼粉 磺胺类药物 基体标准物质 样品制备 联合定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