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湾扇贝虾池不同保苗器试验

海洋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湾扇贝(Argopeclen irradians Lamarck)育苗保苗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扇贝养殖业的发展。扇贝中间暂养一般在海上进行,由于海区海况复杂,使保苗率偏低,一般在8~15%。 为了提高扇贝的保苗率,1987年作者在文登市小观乡养虾场,利用170亩(1亩=666.6m~2,下同)的对虾养殖池进行了海湾扇贝稚贝的保苗试验。6月1日出池稚贝2.995×10~7只,到6月26日达到商品苗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略论武汉东湖枝角类种类演替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水生生物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武汉东湖1980—1988年间枝角类的种类演替,并分析了种类演替与主要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同时还与他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十年来,枝角类种类组成已趋于简单,并由六十年代的47种减少为八十年代的26种。优势种群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冬、春季节仍以透明溞(Daphnia hyalina)为第一优势种,但以往夏、秋季节的优势种群隆线溞一亚种(Daphnia carinata ssp.)规模却日趋减少,并趋于消失;而杂食性的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种群规模则不断变大,最终跃为东湖夏、秋季节枝角类的优势种群。即在夏、秋季节,优势种群已由专性植食性种演变为杂食性种。在种类演替的同时,枝角类小型化现象也十分明显。其平均体长与时间的回归方程式分别为: 隆线溞一亚种:Y=122.23-0.06107X 透明溞:Y=142.28-0.07117X 短尾秀体溞:Y=61.56-0.03067X 渔业的强化,浮游植物的演替及水体富营养化的日趋严重导致了东湖枝角类的种类演替。同时,这也是引起枝角类小型化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

关键词: 种类演替 枝角类 生态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水产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论述有关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试验。以鱼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作为试验饲料的参考标准,用酪蛋白为基础饲料,加入不同水平的某一氨基酸及恒量的维生索、无机盐等制成颗粒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对五种必需氨基酸适宜需要量范围(克/公斤饲料),精氨酸为20.4~20.8;亮氨酸为20.2~21.7;组氨酸为6.O~6.2;赖氨酸为18.6~19.8;异亮氨酸为14.6~14.7。

关键词: 团头鲂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静态重金属除去装置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水产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众所周知,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幼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随水域污染的加剧,给增养殖业的关键环节——育苗带来了困难。 在对虾育苗中,Cook等首先使用了螯合剂EDTA来提高卵子孵化率和幼体成活率。随后,EDTA广泛应用于对虾人工育苗与高密度养殖中。1981年,Lawrence等通过EDTA改变铜、镉等离子对蓝对虾(P.stylirostris)无节幼体的毒性,阐明了EDTA在对虾育苗与养殖中的主要作用是改变重金属元素的存在形态,减少游离金属离子的浓度,降低其毒性。关于EDTA在水生生物培养与育苗中的作用及EDTA的性质,袁有宪已做过全面评述。

关键词: 重金属 中国对虾 半静态除去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射肋珠母贝培育珍珠的初步试验

海洋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射肋珠母贝Pinctada radiata(Leach)属热带海洋贝类,喜欢在珊瑚礁上群居,在水深2~5m的海区中分布很多。我国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资源较丰富。该贝个体小,壳形斜,壳表有放射肋而得名(图略),一般壳高为5.5cm,壳内面珍珠层呈金黄或紫色,光泽鲜艳。我们于1989年初,在海南省陵水县南海水产研究所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江鱼类单殖吸虫一新记录

水生生物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三代虫在黑龙江省各虹鳟鱼场普遍发生,为害程度与日俱增。1989年春,牡丹江上游宁安县境内的两处虹鳟鱼场继1988年再次爆

关键词: 虹鳟 单殖吸虫 三代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坝下江段胭脂鱼性腺发育及自然繁殖的影响

水产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大坝兴建后,阻隔在坝下江段的胭脂鱼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只要达到性成熟年龄(雌鱼 7龄、雄鱼 5龄),胭脂鱼性腺不仅能在坝下江段正常发育成熟,而且能自然繁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有砾石或礁板石水流较紊乱的江段。自然繁殖主要与水温有关。产卵期2月至4月。文中同时讨论了坝下江段胭脂鱼保护等问题。

关键词: 枢纽 堤坝 胭脂鱼 性腺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对虾投饵量的研究(Ⅱ)

海洋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多年生产性试验及测量对虾体长和对虾投饵量的记录,整理出不同体长每万尾对虾投饵量的计算式:Q=1/a+be~(-l)=1/0.6245+42.2379e~(-l)

关键词: 对虾养殖 投饵量计算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芬河驼背大麻哈鱼移殖放流及回归效果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驼背大麻哈鱼人工放流及其回归效果。根据驼背大麻哈鱼具回归母河川的生物学特异性,在注入日本海的绥芬河水系进行移植放流试验。1988年4月放流稚鱼72万尾,1989年6~8月放流群体回归母河川,在我国境内河区重捕回归成鱼 647尾,比该水系自然群体猛增约30倍,回归率为0.087%,标志回归率为0.023%。该项放流试验效果显著,为绥芬河水系驼背大麻哈鱼资源增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绥芬河 驼背大麻哈鱼 放流 回归 洄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改变对墨吉对虾生长的影响

海洋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usis de Man)象其它虾类一样,需要生活在一定的海洋生态环境中。温度、盐度、pH等理化因子,对其生长和生存都有很大影响。本文将新开挖虾池的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Ⅰ.试验设计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