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Ⅴ大规格幼鱼消化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及盐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大规格幼鱼(全长10.53±1.41 cm,体质量15.02±2.46 g)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以及5、15、25、30、35五种盐度对肠、幽门盲囊、胃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下,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各消化器官的分布是相同的,由高到低依次为肠、幽门盲囊、胃、肝。在胃和肝中,蛋白酶活性随盐度增加先升高再降低,盐度25组显著高于其它盐度组(P<0.05);在肠和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盐度组5、15、25显著高于盐度组30、35(P<0.05)。淀粉酶活性在胃和肝中随盐度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盐度25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盐度组5、30、35(P<0.05);在肠和幽门盲囊中,淀粉酶活性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盐度30后升高。在胃、肝、幽门盲囊中,脂肪酶活性随盐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5时酶活性最低;肠脂肪酶活性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P<0.05),盐度5时最低(P<0.05)。盐度变化对幽门盲囊蛋白酶活性、胃淀粉酶活性和肝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大规格幼鱼 消化酶 盐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三倍体批量化诱导及其生长和性腺发育观察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牙鲆三倍体鱼苗的诱导、生长及性腺发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14.8~15.5℃的海水温度条件下授精,授精后3 min将受精卵放入3℃的海水中冷休克处理45 min,可以得到牙鲆三倍体;120日龄、348日龄、630日龄时对三倍体和二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发现在120日龄时二倍体与三倍体体质量差异不显著,348日龄时三倍体体质量明显大于二倍体体质量(P<0.05),630日龄时三倍体的全长和体质量均高于二倍体,且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比较630日龄时的性腺指数,发现二倍体牙鲆雌性和雄性的性腺指数分别是三倍体的3.3倍和3.1倍,三倍体牙鲆性腺明显小于二倍体,二倍体和三倍体卵巢指数之间及精巢指数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01);组织切片观察显示,在二倍体卵巢中可见正常卵母细胞,三倍体卵巢处于未分化的卵原细胞阶段,三倍体精巢中有精母细胞,但数量明显少于二倍体精巢。结果表明,研究采用的方法能够大量获得诱导率为100%的三倍体牙鲆鱼苗,三倍体成鱼性腺发育不良,并且其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二倍体对照,适合在生产中推广。

关键词: 牙鲆 三倍体 生长 性腺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素、维生素C及其配伍对团头鲂抗拥挤胁迫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1200尾健康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Yih),体重为(133.44±2.11)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50.3 mg/kg维生素C,以L-抗坏血酸-2-多聚磷酸酯为Vc源),另外3组为试验组,投喂饲料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60 mg/kg大黄素、700 mg/kg Vc、60 mg/kg大黄素+700 mg/kg Vc。饲养60d后,从各池中取25尾规格基本一致的鱼,进行连续48h的拥挤胁迫(100 g/L)实验,分别于0h、12h、24h、48h取样分析团头鲂血液和肝脏的生化指标以及肝脏两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各组鱼的累积死亡率。结果表明,在拥挤胁迫前,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血清总蛋白(TP)、溶菌酶(LSZ)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水平,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诱导型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皮质醇(COR)、甘油三酯(TG)以及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且大黄素组还显著提高了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配伍组虽然血清TP、LSZ以及肝脏HSP70 mRNA的水平显著升高,肝脏MDA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但均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在拥挤胁迫后,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Vc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团头鲂血清TP和AKP的水平,肝脏SOD和CAT的活性以及HSC70和HSP70 mRNAs的表达水平,降低了血清COR、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TG以及肝脏MDA的水平,而LSZ活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在配伍组中,这些指标虽然有类似以上的变化趋势,但大多差异不显著(P>0.05),且同样未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统计表明,大黄素和Vc组鱼的累积死亡率在拥挤胁迫24h、48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配伍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黄素60 mg/kg或Vc 700 mg/kg,可提高团头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抗氧化能力以及两种HSP70s 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二者配伍则效果不佳,其相互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团头鲂 大黄素 维生素C 拥挤胁迫 HSP70s mRNA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比较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对摄食青草和人工配合饲料的草鱼(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评价了鱼肉品质。结果表明,青草组鱼肉水分、灰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配合饲料组草鱼鱼肉。青草组和人工配合饲料组鱼肉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占鱼肉干样的1.5263%和1.4182%,其中7种EAA(Leu、Ile、Phe、Try、Th r、Val、Lys)、1种HEAA(Arg)和4种NEAA(Glu、Ser、Tyr、Pro)的含量在青草组与人工配合饲料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132.34、36.29,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2.52、1.85,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干样的0.3749%、0.1853%;两者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青草组草鱼肌肉味道更鲜美,氨基酸组成更为合理。

关键词: 草鱼 人工配合饲料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过硫酸钾法在测定网箱养殖沉积物总氮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就应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网箱养殖沉积物总氮的条件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试剂纯度、试验用水、消解用具、消解后溶液的测定方法等均对试验结果有影响。研究表明:选用普通蒸馏水双蒸并进行去离子后的高纯水或市售纯净水做溶解试剂,经电热鼓风干燥箱消解沉积物待测样(0.10g恒重沉积物样品加入10mL氧化剂(0.48mol/LNaOH和0.15mol/LK2S2O8等体积混合液))50min可得到稳定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总氮 海水网箱养殖 沉积物 过硫酸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养殖海区中小型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检测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DNA);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 栉孔扇贝 浮游生物 病毒携带 荧光定量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加强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研究 2011

摘要:传统经济的运行方式是基于工业革命和管理制造业的基础上,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地来源于成本、质量,低成本、标准化的产品是决胜的关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产品标准化,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经济,企业倾向于在不同市场上复制同样的政策和程序,目标是高效率;为了达到目标,企业以传统的官僚方式运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多来源于企业的创新能力。经营者要对环境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能及时应变,不断创新,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识。

关键词: 企业 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的选择响应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流水池饲养环境里,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系F6~F9 4代鱼生长性能进行比较。153 d的试验结果表明,F6~F9 4代鱼绝对增重率分别为1.31、1.38、1.45、1.51 g/d。其中,F9比F8提高4.14%,F8比F7提高5.07%,F7比F6提高5.34%,生长速度逐代提高的平均值为4.85%,与2004年研究得到F7比F6提高4.42%的结果相近。F6~F9 4代鱼体重变异系数分别为0.33、0.31、0.29、0.29,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试验期间,F6~F9 4代鱼的雌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69%、2.73%、2.77%、2.78%,F6~F9 4代鱼雄鱼特定每天增重率分别为2.81%、2.85%、2.88%、2.90%,雌、雄鱼间差异显著(P<0.05)。F6~F9 4代鱼的生长性能比较表明,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生长性状的选择响应约4.85%。

关键词: 罗非鱼 生长性状 选择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鲈鱼对7种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及其对肝脏、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Cr2O3为指示物,以70%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饲料原料组成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采用虹吸法收集粪便,测定了初始体重为30±2.3 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对白鱼粉、血粉、虾糠、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中干物质、粗蛋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98.71%~41.84%。其中白鱼粉为98.7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白鱼粉和米糠的蛋白表观消化率很高,均在98%以上,双低菜粕也较高,为86.86%,血粉、羽毛粉和高筋粉在62.94%~71.08%之间,虾糠仅为45.01%,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鲈鱼对不同饲料原料的能量表观消化率为95.24%~65.54%,对白鱼粉和高筋粉在90%以上,对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和米糠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74%以上。进行70 d的饲养实验后,取鲈鱼肝脏和肠道组织制作切片。观察到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高筋粉和米糠对鲈鱼肝脏表现出肝损害所致的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水样变性和脂肪变性等病理特征。血粉、羽毛粉、双低菜粕组鲈鱼肠道皱襞出现顶端上皮细胞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症状。

关键词: 鲈鱼 饲料原料 消化率 肝脏 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微卫星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分子标记或基因辅助育种在牙鲆养殖中成功运用,并快速提高牙鲆产量,使用微卫星标记首次构建了国内第一张牙鲆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筛选出大量微卫星序列,从中随机挑选1 000条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利用2009年建立的第10号家系为作图群体,使用JoinMap4.0软件,构建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SSR标记遗传连锁图谱。雌雄图谱分别由24个连锁群组成,其中雌性图谱标记212个,总长度1 320.4 cM,覆盖率为77.7%;雄性图谱标记198个,总长度1 361 cM,覆盖率为76.1%。每个连锁群长度变动在9.3~116.1 cM之间,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3~21个之间。各连锁群上的SSR标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中1、3和8号连锁群存在标记密集区。该图谱能够进行初步的QTL定位分析和基因定位相关研究,为开展牙鲆基因和QTL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等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 牙鲆 遗传连锁图谱 微卫星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