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绿绿僵菌侵染对褐飞虱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3个不同浓度(1.0×10~7、1.0×10~8和1.0×10~9孢子/m L)黄绿绿僵菌孢悬液处理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体内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以及尿酸与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随侵染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浓度绿僵菌溶液处理的褐飞虱种群体内Car E与GST含量在处理72 h后均呈现显著下调趋势;而CAT与SOD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OD 3个浓度处理至72 h时分别达到430.87、377.64和376.16 U/mg显著高于对照的276.63 U/mg;酚氧化酶PO含量在24和48 h内均无显著变化,直至72 h,1.0×10~9孢子/m L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PO含量上升至316.43 U/mg。结果显示,虽然低浓度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产生大量尿酸的囤积,但同一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的6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未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处理72 h后,1.0×10~7孢子/m L处理褐飞虱种群体内赖氨酸(Lys)与苏氨酸(Thr)含量反而突然上升至204.68和112.38μg/g。结果显示绿僵菌的侵染会对褐飞虱体内解毒酶、保护酶以及氨基酸含量等造成影响。
关键词: 黄绿绿僵菌 褐飞虱 保护酶 解毒酶 酚氧化酶 尿酸 氨基酸


稻瘟病菌分泌蛋白组学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菌分泌蛋白在稻瘟病菌入侵水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收集稻瘟病菌(Guy11菌株)液体培养的上清液,富集蛋白,经过烷基、还原处理和酶解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酶解肽段进行分离及鉴定,利用信号肽预测工具Signal P和蛋白质亚细胞定位软件Protcomp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验证。结果显示,共鉴定出30个稻瘟病菌的分泌蛋白,其中:24个蛋白具有N端信号肽,26个蛋白可分泌到胞外,3个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对其功能进行分类,发现多数为酶类,参与水解及能量代谢。这些酶类和蛋白的发现与进一步研究,将为揭示稻瘟病菌侵染的机理提供帮助。


中国主要东方蜜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具代表性的东方蜜蜂遗传资源中7个种群的线粒体DNA tRNA~(leu)~COⅡ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43个单倍型,其中10个单倍型在GenBank数据库对比确认属于新发现单倍型;7个群体中,阿坝中蜂、滇南中蜂和海南中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长白山中蜂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群体遗传多样性居中;不同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较大,其中海南中蜂与滇南中蜂、阿坝中蜂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长白山中蜂与云贵中蜂、北方中蜂、华南中蜂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显示7个种群可聚为4个类群。


利用高密度SNP芯片精确定位长豇豆耐早衰性QTLs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早衰性是长豇豆的一个重要不利农艺性状。由于嫩荚是长豇豆最主要的商品器官,植株早衰容易影响后期结荚数,导致豆荚产量下降,给种植者带来经济损失。本研究以长豇豆品系ZN016和ZJ282杂交构建的一个含119个株系的扩大重组自交系(F6:8代)群体为材料,利用由豇豆60K高密度SNP芯片构建的含8 032个SNP位点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长豇豆耐早衰性状进行QTL精确定位,最终将长豇豆耐早衰性状的主效QTL定位在LG11上约0.424 c M的区间内。与早期对同一性状QTL定位结果相比证实了本实验室前期的粗定位结果,并且本次QTL定位精度明显提高,大幅度缩小了侧翼标记间的距离。本研究为今后针对耐早衰性这一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克隆提供了基础。


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快速腌蛋装置设计与试验
《浙江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咸蛋腌制品质,缩短腌制时间,在超声波-正压脉动联用的基础上设计一套小型的自动快速腌蛋试验装置,并集中讨论了装置的设计及控制系统实现。该装置可以实现正负压脉冲式变化、恒温、超声波,以及排水进液等功能,为腌制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将台达DVP-SS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台达DOP-7S触摸屏相结合作为控制系统。试验表明,装置运行稳定,可全视化监控,2 d就可腌制出效果较好的咸蛋,腌制周期较超声波-正压脉动联用缩短了33. 3%,腌制过程中没有出现蛋壳破裂、蜂窝蛋白、蛋白泛黄的情况,验证了自动快速腌蛋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早熟无核葡萄新品种‘天工墨玉’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工墨玉’葡萄是由‘夏黑’芽变选育的欧美杂交种早熟新品种。果穗圆锥形或圆柱形,平均穗质量597.3 g;果粒近圆形,自然粒质量3~3.5 g,经赤霉素处理平均单粒质量为6.7 g,果皮蓝黑色;果肉爽脆,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ω,后同)为18.0%~23.1%,可滴定酸含量为0.39%,维生素C含量为54.3 mg·kg-1,品质上等。基本无种子。在浙北海宁地区6月下旬果实成熟,比‘夏黑’早熟7~10 d。植株生长势强,适应性和抗病性较强,易栽培。


甜橙油纳米乳的优化及其流变特性
《中国食品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橙油纳米乳的制备可通过改变均质条件和纳米乳的组分来优化。通过控制均质的压力和循环次数、剂油比、甜橙油的种类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等,对各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的平均粒径、吸光度、乳化分层率和流变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欲制备稳定性较好的纳米乳液,选择均质压力60 MPa、循环5次最为适宜。制备单倍油含量10%的纳米乳液,选择质量分数为20%的T80为表面活性剂,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5%~10%。用不同倍数的甜橙油制备的纳米乳液稳定性能相差不大。5倍油和10倍油制备的纳米乳液颜色较深,严重影响感官,更适用于饮料工业生产。


中国地方鸭品种的边际多样性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系统评价中国地方鸭品种或遗传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保种经费得到最为有效的分配和使用,采用边际多样性方法,并结合STR分型的DNA遗传距离、灭绝概率等对中国21个地方鸭品种或遗传资源的品种贡献率、边际多样性及保护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山麻鸭、广西小麻鸭、吉安红毛鸭的灭绝概率最高,分别达到0.67、0.59和0.59;临武鸭、金定鸭、高邮鸭的灭绝概率最低,分别为0.15、0.18和0.19;群体现实多样性为7.718 6,500年后群体期望多样性为5.138 4±1.150 2;中国番鸭的边际多样性最大(-2.189 6),占期望多样性的42.61%;广西小麻鸭次之(-0.484 9),占期望多样性的9.44%;金定鸭的边际多样性最小(-0.119 2),占期望多样性的2.32%。番鸭的保护潜力最大(0.612 0),广西小麻鸭次之(0.287 6),金定鸭的保护潜力最小(0.021 0)。该研究计算的保护潜力可为制定中国地方鸭品种或遗传资源的保护顺序提供了理论参考。


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卵寄生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彩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是创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可能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本研究旨在探明彩色稻对水稻主要食叶害虫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及其卵寄生蜂的影响,为创意农业稻田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稻纵卷叶螟在紫色稻、黄色稻和常规稻(对照)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幼虫及蛹的历期、幼虫及蛹的存活率、蛹重和性比等;比较稻纵卷叶螟成虫在彩色稻和常规稻之间的产卵选择性;比较稻纵卷叶螟的重要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和稻螟赤眼蜂(T.japonicum)对彩色稻和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并在大田条件下调查彩色稻稻田和用紫色稻写字的创意稻田中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情况。【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趋向于在彩色稻上产卵,在彩色稻上的产卵百分比达60%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同时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用紫色稻和黄色稻叶片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率和蛹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稻。彩色稻对稻纵卷叶螟的发育历期、蛹重和性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赤眼蜂对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选择性有差异,螟黄赤眼蜂偏向寄生紫色稻上的卵,对黄色稻的选择性最低,但寄生率无显著差异;而稻螟赤眼蜂偏向寄生绿色常规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卵,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3种水稻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对常规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是紫色稻上的4.3倍,是黄色稻上的2.1倍。在大田情况下,紫色稻和黄色稻稻田中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和幼虫密度显著高于常规稻田,紫色稻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最高,为15.3%,是常规稻的10.9倍,黄色稻的3倍;紫色稻和黄色稻的稻纵卷叶螟残虫率分别为4.5%和3.3%,也显著高于常规稻(1.1%)。以紫色稻进行田间彩绘时,紫色稻上的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均在6%以上,显著高于常规稻田(4%以下)。【结论】彩色稻相对于常规水稻更易于吸引稻纵卷叶螟危害,且稻纵卷叶螟在彩色稻上的生态适应性高于常规稻,而稻螟赤眼蜂对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卵的选择性最低,不利于紫色稻上稻纵卷叶螟的生物防控。在利用彩色稻进行创意农业稻田彩绘时应充分考虑其负面的生态影响,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
关键词: 观赏水稻 稻纵卷叶螟 产卵选择性 生态适应性 寄生偏好


菜用大豆质膜水通道蛋白的干旱表达谱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Ps(plasmamembrane intrinsic proteins)是质膜内在蛋白,属于水通道蛋白的一个亚类,因其广泛参与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过程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对大豆GmPIPs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主要包括成员鉴定、蛋白特性、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特性、干旱表达谱以及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22个GmPIPs。多序列比对显示所有GmPIP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均含有高度保守的特征结构域:6个跨膜螺旋(TM-TM6)和2个氨基酸元件NPA盒(Asp-Pro-Ala box)。进化分析显示大豆GmPIPs主要划分为2个亚家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多数GmPIPs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逆境和激素应答元件。组织表达分析显示多数GmPIPs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QRT-PCR分析发现在根中高表达的8个GmPIPs候选基因均受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其中,GmPIP2;6干旱应答最为明显。进一步的亚细胞定位显示GmPIP2;6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以上研究结果为后续GmPIPs基因抗旱功能的研究及生产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菜用大豆 PIPs 组织表达 干旱响应 亚细胞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