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花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1

摘要: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关键词: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变化与其养殖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免疫指标 土池 理化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中鳞被发育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鳞被类型和研究进展,对将来了解鳞被的发生及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同时对于理解上皮-间质细胞之间的互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鳞被 发育 模式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蛤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中国蛤蜊的受精卵,研究了几种环境因子对受精卵发育的影响。以阴干加升温、降温刺激的方法催产,获得中国蛤蜊的直线铰合幼虫,研究几种环境因子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19.5±0.62~28.4±0.56℃范围内,受精卵的发育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其最适的海水盐度为24.67~30.65,最适pH为7.5~8.5。面盘幼虫在水温28℃下生长最快,日均增长19μm,其生长适宜的海水盐度为21.16~30.65,最适盐度为24.67~27.18。饵料方面,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duna)加扁藻(Platym onas spp.)混合投喂的效果较佳。人工育苗试验结果:在水温26.54±0.91℃,海水盐度25.00~27.18,pH 8.1~8.4的条件下,幼虫经9 d培育后下沉附着。平均体长265μm的初期稚贝,经20 d的培育,平均壳长达到1 955μm。试验共获得稚贝6.9×105cfu,平均出苗率6.22×104cfu/m2。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幼虫 稚贝 环境因子 人工培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霉素在斑节对虾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

中国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自然海水(盐度33),水温为(28.0±1.0)℃养殖条件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研究口灌(100mg/kg)和围心腔注射(20mg/kg)2种给药途径下,土霉素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围心腔注射和口灌给药下,血药药时曲线均适合采用二室模型拟合。围心腔注射下血药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80.71±13.12)mg/L、378.25mg.h.L-1、17.398h;口灌给药下的相应值分别为(21.98±3.32)mg/L、324.52mg.h.L-1、23.372h,土霉素在斑节对虾体内的生物利用度(F)为17.16%。口灌土霉素后,肝胰腺Cmax为(138.655±21.375)μg/g,是血药的6.3倍、肌肉峰浓度的130.2倍,药物在肝胰腺中含量最高;然而,肌肉和肝胰腺中土霉素消除较快,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28.18h和19.311h。根据我国水产品中药物残留限量规定,水产品中土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NY5070-2002)为0.1mg/kg,结合本试验研究结果,斑节对虾使用土霉素后的休药期为5d,肌肉可食组织即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要求。

关键词: 土霉素 斑节对虾 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围心腔注射 口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七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鱼形态观察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0.5±0.5℃、盐度30.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38h45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59±0.071mm,至4日龄全长2.27~2.36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6日龄,全长4.99mm时,鳔形成;至25~30日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5d,至7d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仔鱼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随着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饥饿仔鱼与正常条件下仔鱼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体瘦,长期饥饿后脑后部下陷。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饥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wE模型在评价渔业水域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水生态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渔业影响了水域生态环境,如过度捕捞、鱼类生存环境变迁等都使得原有渔业水域生态系统越来越脆弱。科学开发有限的渔业资源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构建生态系统模型可以更完整地认识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型是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平衡为理论基础,融合了生态学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主要用于探讨生态学的基本问题、评估渔业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渔业管理政策、评估海洋保护区域的效果和位置确定、评估环境变化对渔业的影响。该模型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提供了分析和管理工具。

关键词: EwE模型 渔业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 营养级 渔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InDel-RFLP标记开发及其在连锁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淡水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随机测序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基因组片段,尝试开发基于InDel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InDel-RFLP)。结果显示:共133个片段中,65个在一个野生鲢群体(该野生鲢群体采自长江流域荆州段,31个个体)中表现多态性。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每位点等位基因数从2到4不等,平均2.5个。65个多态性标记中,有35个被添加到鲢SSR-AFLP性别平均连锁图谱上。长约2 kb的片段比长约1 kb的片段更适用于InDel-RFLP标记开发。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片段,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BsuR I、Hha I、Taq I和Vsp I)之一切成适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的小片段,电泳分离、银染分型。该标记系统避免了对InDel精确定位的困难,通过高分辨PAGE分型,可为鲢连锁图谱构建和性状定位提供丰富的标记位点。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碱基插入缺失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连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层平板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效果评价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了双层平板(DLAP)计数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分析效果。通过在混合菌悬液和鱼、虾、贝等生物体中人为模拟染菌,并进行冷冻受伤减菌处理,采用DLAP计数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处理前后的菌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PN法、BCVM平板计数法和TCBS平板计数法3种方法作为对照,运用SPSS软件分析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的控制条件下,4种方法对不同基质条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测定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在菌体活力不强或受伤状态下,DLAP计数法对该菌的测定结果与MPN法在同一水平上且缩短了5d的检验周期,其准确性优于BCVM平板计数法和TCBS平板计数法,具有省时、准确的特点,适合广普应用。

关键词: 双层平板 MPN法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食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鱼基因组同源框Hoxa3a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分子进化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11

摘要: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鲤(Cyprinus carpio)基因组中同源框基因Hoxa3a与多种鱼类及其它生物的同源性,构建了分子进化树。结果表明:鲤与斑马鱼(Danio rerio)的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等四种鱼类的同源性次之为84%,与米氏叶吻银鲛(Callorhinchus milii)和鳐(Leucoraja erinacea)的同源性最低为74.5%,与三种鸟类的同源性为75%左右。这结果也说明,Hox同源框基因序列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在序列比较的同时发现了2个鲤的SNP位点,T101C和A213G。上述研究结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揭示生物进化历程及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同源框基因 序列同源性 分子进化 S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