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精喹禾灵对夏大豆田间的控草效果和光照及养分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和仪器测定分析的方法,观察了10.8%精喹禾灵乳油对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稗草、马唐、牛筋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对田间光照、养分和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有效控制夏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危害,对稗草、马唐、牛筋草的综合密度防效为94.00%~100.00%,综合鲜重防效为95.02%~100.00%;施用10.8%精喹禾灵乳油能显著提高大豆田间的透光率,降低杂草对田间养分的吸收,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分析科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测定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5×10-11g,最小检出浓度在植株和土壤中均为0.05 mg/kg,加样回收率为植株71%~76%、土壤96%~103%、棉籽74%~7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16%、5.2%~12%、4.8%~6.5%。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以用于敌百虫的残留分析。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结果表明,敌百虫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T50)分别为0.4~0.6 d和0.5~1.2 d;以推荐剂量施药2~3次,或以2倍推荐剂量施药2~3次,采收间隔21 d,棉籽和土壤中敌百虫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
关键词: 敌百虫 植株 土壤 棉籽 HPLC-ESI/MS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播种期与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关系初探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系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为对象,初步探讨了水稻播种期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曲病和纹枯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播种期与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曲病发生关系较密切,与稻纹枯病发生的关系不密切,播种期以5月16日前后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一代肉用性能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麻城黑山羊与波麻一代(F1)山羊从初生至18月龄的体重变化、12月龄屠宰性能以及羊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麻F1代公、母羊在初生、3月龄、6月龄体重均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12月龄和18月龄波麻F1代公羊体重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净增7.18kg和12.89kg,母羊净增6.51kg和11.37kg,差异极显著(P<0.01);各阶段平均日增重除初生至3月龄波麻F1代比麻城黑山羊公、母羊高10.22g和10.44g(P<0.05)外,其余各阶段均高出19.00g以上,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麻城黑山羊公羊高3.35%和6.61%,比母羊高3.31%和5.22%,差异显著(P<0.05);肌肉物理性状差异不大,基本保持了麻城黑山羊原有的风味。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特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湖北省3个水稻主产区25个样点稻田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程度,分析了各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群落的特点。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有23科43种,据综合草害指数优势种杂草依次为稗、双穗雀稗、水花生、鸭舌草、千金子、丁香蓼、鳢肠、浮萍。其中襄樊-随州地区以稗、水花生为优势种类,江汉平原以稗、双穗雀稗为优势种类,黄冈地区以稗、鸭舌草为优势种类。江汉平原与黄冈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相似性较大,S?renson相似性指数为0.7741,二者均与襄樊-随州地区的相似性较小。总体上看,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的丰富度较低,可能与长期施用除草剂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地方桃品种红肉特异种质——大红袍
《湖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检索了湖北省地方桃品种红肉特异种质大红袍的来源与历史,简要介绍了对其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利用等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后代种质变异的主要原因,评价了其优良与不良性状,并根据现有杂交后代的表现,初步推测了桃红肉性状的可能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