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50条记录
海南卷萼兜兰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2008

摘要: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野生兰卷萼兜兰[Paphiopedilum appletonianum(Gower)Rolfe]进行了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研究。结果表明,卷萼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6 L+4 M_2+18 M_1+8 S,核型公式为2n=32 m+4 sm,染色体类型主要由中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卷萼兜兰的核型属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7.01%,从染色体水平证明卷萼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进化种类。

关键词: 卷萼兜兰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海南株系SecY基因序列分析及亚组分类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利用植原体16S rⅠ组通用引物对secYF1/secYR1,应用PCR技术从采自海南省儋州地区的表现典型丛枝症状的苦楝植株总DNA中扩增到约1.4 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的结果表明,该片段长1 358 bp,苦楝丛枝病海南株系(Chinaberry witches'-broom phytoplasma strain Hainan,CWB-Hn)与玉米丛矮(Maize bushy stunt,MBS)植原体聚类在同一条进化枝上;AluⅠ,MseⅠ和Tsp509Ⅰ这3种酶的电子酶切图谱表明,CWB-Hn与MBS的酶切图谱一致,故初步判定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海南株系属于secY-L亚组,在亚组水平上进一步明确了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海南株系的分类地位。

关键词: 苦楝丛枝病 植原体 海南株系 secY 亚组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香蕉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热带农业 2008

摘要:香蕉是位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粮食作物,也是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宗水果,更是世界水果贸易量最大宗的鲜果。香蕉起源于亚洲东南部,即东南亚、马来西亚一带及中国。我国南部是香蕉原产地之一,香蕉分布在北纬18°~30°之间,只有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等少数省区的部分地区才能生产,而芭蕉(大蕉)在四川、贵州、西藏(络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也能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螨利用研究进展

热带农业科学 2008

摘要:蒲螨是一类寄生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的外寄生螨,寄生导致寄主麻痹甚至死亡。本文对蒲螨的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进展、国内外作为天敌的利用情况以及蒲螨体内提取的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tox34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蒲螨 分类学 生物学 生态学 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菌肽CMIV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摘要: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改造的家蚕抗菌肽CMIV引入6×His.Tag序列,构建大肠杆菌硫氧还蛋白融合型表达载体pTrxFus-CMIV,转化GI724得到阳性克隆菌6#。6#工程菌经L-Trp诱导表达,裂解物用His-bindNi2+预装柱进行"一步纯化法"分离及纯化,得到了重组的抗菌肽。纯化产物与经过非变性凝胶电泳目的带的电洗脱、脱盐、肠激酶切割后、初步抑菌实验的结果一致。试验结果为以后的研究和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抗菌肽 CMIV基因 大肠杆菌 一步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促进基层广播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看法

民营科技 2008

摘要:在当今社会广播信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基层广播事业只有加强不可削弱,为促进基层广播理论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宣传教育工作 基层广播 理论宣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邑甜茶多胚现象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平邑甜茶具有产生多胚种子,萌发多实生苗的能力。平邑甜茶的种胚数最大为三。随着种子的生长发育多胚种子的逐渐下降,而单胚种子的比率逐渐上升。种子完全成熟时,三胚的种子完全消失,双胚种子的比例为0.61%-0.86%。

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 平邑甜茶 多胚现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剥对毛叶枣叶片氮同化能力和糖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对当年春季抽生的毛叶枣(Indian jujube)枝条进行环剥,并以不环剥的枝条为对照,探讨环剥对毛叶枣叶片氮(N)同化能力和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后能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导致叶片总N含量降低;环剥使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加。

关键词: 毛叶枣 环剥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可溶性总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尾叶桉U6 4CL基因cDNA克隆及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获得桉树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构建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研究4CL基因对木质素的调控机理。[方法]从尾叶桉U6幼茎组织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得到1.4 kb 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质粒载体pGEM-T Easy。[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1413 bp,编码471个氨基酸。克隆片段经双酶切消化,反向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构建成4CL反义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冻融法将携带反义cDNA的植物表达载体质粒导转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得到完整的Ti质粒表达载体系统。[结论]为该基因转化桉树的主栽品种尾叶桉U6以降低其木质素含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尾叶桉 4CL基因 反义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种质库遗传多样性的EST-SSR标记

热带作物学报 2008 CSCD

摘要:采用49对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标记(EST-SSR)引物对76份木薯材料(39份新引进材料和37份原始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35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数为1~4个,平均为2.75个;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范围在250~750bp之间。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将所有材料分为5组,即A、B、C、D和E组,其中A、C、D、E4个组均为新引进种质,B组以0.6250为阈值,又将其分为5个亚组,其中B1、B2除了个别外,均为新引进种质,B2来自非洲,而B3、B4和B5主要为原有种质和育种品系。同时估算了分组后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到0.4465。比较原来多样性分析结果,说明新引进这一批国外种质具有新的遗传类型,丰富了我国木薯种质资源库。

关键词: 木薯 种质资源 EST-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