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别以多酚含量400 mg/kg BW/d的剂量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干预.连续灌胃4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指数、白色脂肪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结果:与CON组相比,MODEL组胰岛素水平(Insulln,INS)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P<0.05,P<0.01)提高,血脂四项中高密度脂肪(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肪(Low-density lipopr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氧化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肠道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相比,多酚干预组(RF、RP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RF组抗氧化物SOD、GPx活力显著提升(P<0.01),RF组和RP组肠道内ZO-1、Claduin-1和SCFAs水平均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刺梨多酚提取物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内代谢紊乱,减缓体重增长,保护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缓解肥胖小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且RF效果优于RP.

关键词: 刺梨多酚提取物 肥胖小鼠 血脂 炎症因子 短链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降解秸秆效果研究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离、筛选并构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滤纸酶(FPA)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复筛,从腐烂的水稻秸秆、森林腐殖质和腐殖土中筛选获得产酶能力较高的5株单一菌株,编号为K3、P4、H7、R18和C25,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3)、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4)、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H7)、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18)和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C25)。通过对无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等比复配构建了8组复合菌系,经酶活性测定最终将复合菌系B (P4,R18)、C(R18,C25)、F(K3,R18,C25)、G(P4,R18,C25)和H(K3,P4,R18,C25)作为优势复合菌系,用于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的酶活性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系F、G和H对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处理26 d后的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32.96%、36.24%和46.41%,其中复合菌系H对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02%、36.31%和25.16%,对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细菌 筛选 玉米秸秆 降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的不同生育期玉米花青素含量估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Anthocyanin)是玉米体内的重要色素,对花青素含量的便捷、无损估测对监测玉米长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关中地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以及乳熟期玉米冠层叶片Anth值及高光谱数据建立多个单因素模型和多因素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玉米叶片原始光谱特征总体一致、局部不同。变换光谱的特征波段与Anth值相关性优于原始光谱,其中一阶导数光谱特征波段最优。连续投影算法(SPA)降维能力较好,筛选出的建模参数在2~27个。最优单因素模型与多元性线性回归模型精度均为抽雄期最优,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次之,乳熟期最差。所有模型中,抽雄期基于一阶导数光谱的麻雀搜索算法-极限学习机回归(SSA-ELMR)模型精度最佳,该模型建模与验证R~2分别为0.847、0.895,相应nRMSE为6.44%和7.21%。本研究结果表明抽雄期是玉米叶片花青素含量反演的最佳时期,极限学习机能进一步提升传统模型精度。

关键词: 玉米 花青素 光谱变换 支持向量回归 极限学习机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白绢病病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与室内毒力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究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 7种药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烯唑醇及丙环唑)对其室内毒力.[结果]魔芋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其菌丝在OA和PDA培养基生长速度最快,培养 3d,菌落直径达 7 cm,菌丝生长速率为 2.33 cm/d;25~30℃为最适培养温度,培养 3d,菌落直径达 7.2 cm,菌丝生长速率为 2.48 cm/d;pH为 5~7的偏弱酸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生长速率最高达2.33 cm/d;氮源以蛋白胨、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生长速率分别为 2.14 cm/d和 2.43 cm/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戊唑醇、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白绢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的防效最好,EC50 为 0.101 mg/L;其后依次为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EC50 依次为 0.165 mg/L、0.185 mg/L、1.026 mg/L、1.842 mg/L和 2.112 mg/L.[结论]S.rolfsii为引起土传病害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其适宜生长温度为 25~30℃,弱酸和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戊唑醇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

关键词: 魔芋 齐整小核菌 药剂筛选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一组可精准快速地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进行分型的引物组合.[方法]针对前期文献已报道的34对引物,采用PCR技术验证该34对引物对中国Psa菌株的扩增效率及准确性;利用模拟PCR获取菌株串联重复(TR)数;以辛普森指数(Simpson's index,SI)作为筛选引物组合的标准,基于R软件平台,筛选最优引物组合.[结果]34对引物对中国Psa扩增效果均良好,其中TR14与TR11II、TR19与Psa-01引物序列相同;TR8与Psa-08、TR39II与Psa-10、GM-1834与TR10I、GM-1553与TR64II、TR19Psa-01与TR19II扩增同一TR;Psa-09扩增产物串联重复单元长度不唯一,TR2II扩增产物侧翼变异较大,不能通过电泳确定串联重复数;最终确定SI值与全部引物组合相同的最低引物数量为9对,使用该9对引物的组合可将Psa已知的5种生物型准确分开.[结论]TR23/Psa-04、Psa-03、Psa-05、Psa-06、TR10IGM-1834、TR30I、TR1II、Psa-10TR39II、TR64IIGM-1553等9对引物可代表当前文献报道的34对引物,进行Psa分型研究,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的传播和流行规律,为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 群体遗传结构 引物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天麻块茎抽薹前后的差异代谢产物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并分析了天麻抽薹前后的小分子代谢物质,以了解天麻块茎从休眠期到抽薹期的发育过程。通过LC-MS/MS检测、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及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抽薹前后共鉴定出65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分别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芳香族、核苷/氨基酸、核苷、核苷酸、硫脲、糖类、萜类、维生素、甾体、甾体皂苷等14类化合物,其中上调代谢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型化合物、生物碱等,下调代谢物主要是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和有机酸及衍生物。KEGG分析显示,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到苯并恶嗪类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玉米素的生物合成等相关的通路上。

关键词: 天麻 抽薹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鳞明胶-脂肪酸偶联物荷载β-胡萝卜素制备饮料的储藏及模拟消化稳定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升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以8~18烷基链长的明胶-脂肪酸偶联物(gelatin-fatty acid conjugate,GFC)为载体,用于荷载β-胡萝卜素以制备饮料,同时探讨外部条件对GFC荷载β-胡萝卜素效率的影响,并对荷载有β-胡萝卜素的GFC(β-GFC)在饮料加工后的储藏稳定性及模拟胃肠消化进行评价。运用明胶-辛酸结合物(gelatin-caprylic acid conjugate,GCC)、明胶-月桂酸结合物(gelatin-lauric acid conjugate,GLC)和明胶-油酸结合物(gelatin-oleic acid conjugate,GOC)荷载β-胡萝卜素制备饮料(β-GCC、β-GLC和β-GOC),发现搅拌速率为600 r/min、温度为40℃、GCC浓度为2 mg/mL时,GCC溶液中的β-胡萝卜素浓度达到最高(7.31±0.14)μg/mL;当搅拌速率为400 r/min、温度为40℃、GLC浓度为3 mg/mL时,GLC溶液中的β-胡萝卜素浓度达到最高(10.76±0.30)μg/mL;在搅拌速率为500 r/min、温度为30℃、GOC浓度为3 mg/mL时,GOC溶液中β-胡萝卜素浓度达到峰值(13.21±0.34)μg/mL。利用GFC荷载β-胡萝卜素加工饮料并探究其在热加工及储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β-GOC饮料在70、80、90℃下连续加热50 min后,β-胡萝卜素降解速率最慢,并在储藏第36天时,β-胡萝卜素保留率最高(在25℃下保留率为77.02%,在4℃下保留率为83.87%)。在模拟体外消化中发现,GFC蛋白质的保留率顺序为GOC>GCC>GLC,β-胡萝卜素的保留率顺序为GOC>GLC>GCC。综上所述,GFC对疏水性营养物质在加工、储藏及胃肠道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 明胶 脂肪酸 β-胡萝卜素 饮料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大棚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处理对大棚草莓连作土壤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未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甜玉米轮作、棉隆消毒、生物炭利用、菌渣混土等7个不同修复技术对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轮作处理(T1)土壤含水量、容重最高,EC值最低,养分含量除了全氮、全钾、碱解氮、有效锌外最低,盐分离子含量均低于CK;小麦秸秆炭处理(T3)土壤含水量、容重较低,EC值最高,pH值高于CK,有机质、全磷、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含量最高,盐分离子含量除了F-和Cl-外均高于CK;T1草莓植株生长指标高于CK,单果重、单株产量高,果实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糖酸比、固酸比最高。综上所述,T3可有效改善土壤板结和酸化,减少养分损失;T1土壤保水性好,养分利用率高,可消耗部分过多养分,减轻土壤富营养化,减缓连作土壤次生盐渍化,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草莓 连作 土壤养分 生长发育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化剂对桑树幼苗生物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桑园中主要塑化剂类型对桑树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为后期评估塑化剂对林木的生态毒理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 5种外源化学生化试剂(油酸酰胺、芥酸酰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油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替代桑园塑化剂,用蒸馏水作对照(CK)进行室内盆栽试验,分析外源添加高浓度(0.05 mol/L)塑化剂对桑树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结果]棕榈油酸甲酯对桑树地上部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桑树幼苗地上部生物量仅为 0.56 g/株,比CK降低 0.38 g/株,芥酸酰胺会造成桑树幼苗死亡;各塑化剂处理桑树地上部、根部总氮积累量分别为 5.08~7.88 mg/株和 4.65~7.73 mg/株,地上部、根部铵态氮积累量分别为 0.81~32.02 μg/株和 9.75~20.99 μg/株,地上部硝态氮积累量为54.52~106.89 μg/株,均显著低于CK;各塑化剂处理桑树幼苗根部硝态氮积累量为 7.38~15.5 μg/株,均显著高于CK.[结论]5种塑化剂对桑树生物量和氮素积累有抑制作用,其中,芥酸酰胺施用直接造成桑树幼苗死亡,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桑树地上部硝态氮积累抑制性最强.

关键词: 塑化剂 桑树 幼苗 生物量 氮素积累 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指形朝天椒品质差异分析及综合评价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5个地区的指型朝天椒为原料,通过测定其10项品质指标,分析该指标显著性差异,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朝天椒品质综合评价,并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朝天椒品质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HS-1~HS-5分别检测出66、64、62、66种和60种挥发性物质,各自分别含有8、12、6、9种和12种特有物质,而5种朝天椒中均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27种.β-蒎烯是HS-1、HS-2和HS-5中含量最多的挥发性物质,HS-3、HS-4中含量最多的挥发性物质为十六烷.基于朝天椒的10个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根据这3个主成分对朝天椒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的最优品种为HS-1,这可为辣椒育种和加工优质原材料的选择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 指型朝天椒 特有物质 共有物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