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添加提高黄壤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 2018-2022 年连续 4 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肥(U0)、控释尿素(CRU180)、普通尿素(U180)以及在普通尿素施用下配施 3 种有机物料[秸秆(U180+S)、生物炭(U180+B)和商品有机肥(U180+O),均为 3000 kg/hm2],在冬油菜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生物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与U0 处理相比,CRU180 和U180 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提高 732.5 和 588.8 kg/hm2,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产量较U180 处理分别增加 516.9、662.6 和 622.0 kg/hm2,其中以U180+B处理冬油菜产量最高,为 2646.8 kg/hm2.与U0 处理相比,CRU180 和U180 处理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与U180 处理相比,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4 年均以U180+B处理最优,但与U180+S和U180+O处理差异不显著.冬油菜氮磷钾累积量均以U180+B处理最大,4 年平均值分别为 164.7、31.9 和 139.1 kg/hm2.CRU180 处理氮素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EPN)和吸收利用效率(REN)高于U180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AEN、PEPN和REN较U180 处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以U180+B处理最高,分别为 6.95 kg/kg、14.70 kg/kg和 38.43%,高于其他处理.U180+S处理冬油菜经济效益为 7109.9 元/hm2,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秸秆、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添加均能提高冬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利用,且以配施生物炭冬油菜产量最高,但配施秸秆冬油菜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贵州黄壤区冬油菜生长季,正常肥料施用量情况下,可施用控释尿素替代常规尿素,且适当增施外源有机物料以保证冬油菜的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有机物料 黄壤 冬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贵州黑山羊生长性能、免疫指标以及肉品质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贵州黑山羊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生长状况良好、平均体重为(21.66±1.64)kg的贵州黑山羊44只,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11只,对照组和试验1、2、3组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50、250、500 mg/(d·只),预试期7 d,正试期120 d,每天测定各组黑山羊的采食量,每隔30 d测定各组黑山羊的体重.试验结束后计算各组黑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采集各组黑山羊血液,测定血清免疫指标;每组随机选取3只黑山羊进行屠宰,测定肉质性状以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的ADG提高了16.23%,免疫因子含量也有提高,其中IgA和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肌肉剪切力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250 mg/(d·只)时提升贵州黑山羊生长性能、免疫性能以及改善肉质指标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维生素E 贵州黑山羊 生长性能 免疫指标 氨基酸 脂肪酸


基于PacBio Iso-Seq构建低温胁迫后中华蜜蜂工蜂全长转录组
《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东方蜜蜂Apis cerana在中国地区分布最广泛的亚种,在地理适应和生态多样性方面有显著优势.中华蜜蜂的低温适应性优于西方蜜蜂A.mellifera,可用于高海拔高山地区和冬季蜜源的采集,该性能在生产方面有重要作用,探究中华蜜蜂低温耐受性可有助于优良品系的筛选,为农业经济创造更大价值.[方法]收集分别在常温(25.0±0.2)℃(对照)和低温(4.0±0.2)℃下处理6 h时的中华蜜蜂3,10和21日龄工蜂6组样本,进行转录组二代测序(Illumina RNA-Seq)和全长转录组三代测序(PacBio Iso-Seq),利用二代测序数据对三代测序数据进行校正,基于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对比NR,NT,Pfam,KOG/COG,Swiss-Prot,KEGG和GO数据库,对新转录本和新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中华蜜蜂工蜂6组样本全长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71.17,42.76,58.82,53.45,40.33和42.79 Gb读段,平均N50达到205895 bp,质控后得到164194条一致性序列;通过比对到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可获得21519条新转录本,与中华蜜蜂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和信号转导等密切相关,且不同日龄中华蜜蜂受低温胁迫后,物质代谢、细胞发育、寿命及神经发育等受到影响,同时还鉴定到28647条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中lincRNA和sense_intronic两种类型LncRNA的占比最多,分别为35%和45%.[结论]本研究利用矫正后的中华蜜蜂工蜂PacBio Iso-Seq转录组数据鉴定到大量未注释的新基因和新转录本,并对其进行了功能注释,分析了LncRNA的数量和类型,研究结果完善了东方蜜蜂参考基因组,为中华蜜蜂抗寒机制的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背景.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低温 转录组 参考基因组 发育阶段 PacBio测序


生、熟浆工艺包浆豆腐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生浆工艺和熟浆工艺制作包浆豆腐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样品中共检测到59种化合物,其中醇类15种、酯类9种、烷烃类2种、醛类18种、酮类11种、酚类2种与其他化合物2种。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结果表明包浆豆腐中关键性风味物质(ROAV≥1)有23种,其中,正己醛、庚醛、正辛醛、2-庚烯醛、反-2-辛烯醛、癸醛、(E,E)-2,4-壬二烯醛、2-十一烯醛、反式-2,4-癸二烯醛、正戊醇、1-辛烯-3-醇、正庚醇、正壬醇、仲辛酮、2-壬酮和2-正戊基呋喃是两种包浆豆腐共有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对包浆豆腐的独特风味起着重要作用。反式-2-癸烯醛、2-庚酮是熟浆样品中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壬醛、正壬醇、正己酸乙酯、己酸-2-苯乙酯是生浆样品中特有的关键风味物质。了解熟浆工艺和生浆工艺制作包浆豆腐的风味物质,这对于包浆豆腐的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鉴定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的无机元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4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机元素通过改变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次生代谢途径而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贵州环境特点复杂,不同地区林下土壤的无机元素差异大,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无机元素差异,为林下种植农作物的品种选择以及种植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十分必要。研究针对贵州7个地区的12份林下土壤,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其中无机元素进行检测,并选择了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Ti、 K2O、 Co、 P、 Zn、 Cl这11个与植物生长发育息息相关的无机元素对土壤种植农作物的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林下土壤中共含有23种元素成分,其中Si、 Al、 Fe等常量元素占据了土壤中的70%左右,甚至有些地区超过了90%以上;聚类分析发现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地区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欧氏距离为6时,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毕节市大方县与黔东南州黎平县的土壤的得分更高,有利于林下作物的种植,可能为林下种植类产业重点发展的区域。X射线荧光光谱法能够快速、简便、有效地鉴定土壤中多种无机元素的成分,探究贵州林下土壤的元素特征差异,为林下农作物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的含量,选择同一饲养水平下的 3、6、12 和24 月龄贵州黑山羊公母各 40 只进行生长性能测定,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段公母羊各 5 只进行屠宰性能分析,并对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公羊的不同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论公羊还是母羊,不同月龄的贵州黑山羊在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等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随着月龄增大而增大,其屠宰性能各项指标也随月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对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分析发现,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背最长肌和腿肌中3 种膻味脂肪酸4-甲基辛酸(MOA)、4-乙基辛酸(EOA)和4-甲基壬酸(MNA)含量均呈现出随月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3种膻味脂肪酸均在 24 月龄时含量最高.在皮下脂肪中,MOA和MNA的含量均在24 月龄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而EOA含量在 12 月龄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在脂肪组织中,3 种膻味脂肪酸的含量均在 24 月龄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月龄.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月龄贵州黑山羊生长和屠宰性能有较大差异,且膻味脂肪酸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形成和沉积.


乳杆菌发酵速煮薏米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食淀粉乳杆菌CGMCC1.3395发酵制备速煮薏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时间、含水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并以原料薏米(CK1)和常规浸泡薏米(CK2)为对照,比较发酵前后薏米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食淀粉乳杆菌CGMCC1.3395发酵速煮薏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12 h、发酵温度30℃、含水量40%、接种量0.5%。在此条件下,发酵后薏米的最佳蒸煮时间为48.0 min,较CK1、CK2分别降低45.9%和22.2%;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为分别为278.9%和351.4%,约为双对照的2倍;精米硬度和米饭硬度分别为1079 g和77 g,较双对照均显著降低2倍或以上;米汤p H值为5.50,无明显酸味;米饭食味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双对照。此外,发酵薏米的总淀粉、总蛋白、粗脂肪含量及γ-氨基丁酸等组分含量分别为57.4%、15.5%、5.39%、903.2 mg/kg,均在发酵后显著增加。综上,该工艺使薏米蒸煮时间缩短、质地变软、口感和营养提升,可为薏米的蒸煮品质改良提供技术参考。


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的分离及促生特性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挖掘贵州省内野生牧草根际产铁载体菌资源,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菌种资源,为解决植物缺铁症促进植物抗逆增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法对白三叶根际产铁载体菌进行分离,利用定性、定量分析对其产铁载体能力进行测定,通过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并对菌株促生特性进行检测.[结果]从贵州黔南、贵阳、铜仁地区 3份白三叶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产铁载体菌5株(TSQD-1、TSQD-2、TSGH-1、TSTY-1、TSTY-2),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其中,菌株TSGH-1、TSQD-1和TSQD-2有较强的产铁载体能力;5个菌株均具有溶解无机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其中,TSGH-1有较强的溶解无机磷能力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TSTY-2具有较高的产IAA能力.[结论]贵州白三叶根际土壤产铁载体菌株均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TSGH-1、TSQD-1和TSQD-2菌株同时具有溶磷、固氮和分泌IAA能力,具有多重促生特性.
关键词: 白三叶 根际 铁载体产生菌 促生特性 假单胞菌属 固氮酶活性


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糖酸组分差异及品质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不同产区蜂糖李果实的糖酸品质特征,为提高蜂糖李果品质量整体水平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安顺4个种植区(AZNL、AZND、AZNJ和AZYH)、黔南州3个种植区(QNLF、QNLM和QNHD)以及贵阳(GXFS)、黔西南州(QXQG)、铜仁市(TYHG)和遵义市(ZSYX)种植的蜂糖李新鲜成熟果实为材料,考察果形指数和硬度等外观品质,检测分析果实糖酸组分及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等主要风味指标,并对果品品质2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1份蜂糖李果实糖含量为102.29~160.71 mg/g,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平均56.21 mg/g,山梨醇含量最低,仅20.71 mg/g;有机酸含量为5.29~7.89 mg/g,有机酸组分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平均达5.31 mg/g,抗坏血酸含量最低,仅0.04 mg/g。主成分分析共提取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2.89%,获得品质评价函数:F=0.361 F1+0.241 F2+0.153 F3+0.107 F4+0.066 F5。聚类分析显示,QXQG和AZNL各为一类,其余9个样品聚为一类,其中,AZNL和QXQG综合得分较高,品质最佳。【结论】贵州11份不同种植区蜂糖李果实品质依次为AZNL> QXQG> QNLF> AZNJ> AZND> QNLM> AZYH> QNHD> GXFS> ZSYX>TYHG。
关键词: 蜂糖李 糖组分 酸组分 品质评价 果形指数 果实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 可滴定酸


氮磷钾配施对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及茶花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的氮(N)、磷(P2O5)、钾(K2O)3因子施肥试验(N0P0K0、N0P2K2、N1P2K2、N2P0K2、N2P1K2、N2P2K2、N2P3K2、N2P2K0、N2P2K1、N2P2K3、N3P2K2、N1P1K2、N1P2K1、N2P1K1),通过测定白叶一号茶叶产量、品质、茶花生物量,拟合氮、磷、钾与茶叶产量及茶花生物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结合不同氮磷钾配施条件下茶叶的品质性状确定施肥量。结果表明,N2P1K2施肥处理茶叶产量仅次于N2P2K0、N2P1K1和N2P2K3,茶花生物量仅高于N0P2K2,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为13.5%,高于其他施肥处理。N2P1K1施肥处理茶叶产量占茶花生物量百分比仅次于N2P1K2处理,但其春茶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其中茶多酚含量为14.31%、儿茶素含量为6.64%,均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通过拟合氮、磷、钾肥和茶叶产量的三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解析推荐施肥量为氮(N)349~526 kg/hm2、磷(P2O5)0~56 kg/hm2、钾(K2O)0~145 kg/hm2,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2O5)56 kg/hm2、钾(K2O)0 kg/hm2。该茶园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综上所述,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氮(N)349 kg/hm2、磷(P2O5)56 kg/hm2、钾(K2O) 0 kg/hm2。
关键词: 白叶一号 “3414”肥效试验设计 茶叶产量及品质 茶花生物量 施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