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852条记录
贵州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和稻米品质差异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贵州新选育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和稻米品质差异,为选育与栽培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优325、贵丰优998、泰丰优118、兴香优1101、粒粒优118、千乡优100、两优127、泰丰优111、荃优118、露优330、原香优113、两优819和两优金竹香1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比较试验,分析不同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差异。【结果】1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为8.34~12.25 t/hm~2,其中,G优325、贵丰优998、两优127、荃优118和露优330产量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同较好。稻米食味品质以G优325、兴香优1101、千乡优100、两优127和露优330相对较优,但G优325、千乡优100和露优330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稻米综合品质以兴香优1101和两优127相对更优。【结论】结合产量和稻米品质看,G优325、两优127和露优330为高产优良食味品质品种(组合),且两优127的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较好,可在贵州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组合 产量 品质 G优325 两优127 露优33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酶添加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添加菌酶对喀斯特地区全株青贮玉米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新型青贮菌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以真空袋法青贮全株玉米,设5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分别为添加等量纯化水(对照组)、植物乳杆菌(试验A组)、纤维素分解菌(试验B组)、纤维素酶(试验C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分解菌(试验AB组)、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试验AC组).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1×105 CFU/g;纤维素分解菌为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2∶1,添加量为3.0×105、1.5×105 CFU/g,纤维素酶按0.3%添加.发酵60 d后同时采样并测定全株玉米的发酵特性、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有氧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均有微弱香味,对照组则气味较平淡,综合评分均到达一级;试验组pH均低于4.2,达到优质青贮料标准,C、AC组pH显著低于A、B、AB组(P<0.05);A、B、C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乙酸(AA)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PA)和丁酸(BA)均未检测出;A、B、C、AB组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氧稳定性(AS)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B组粗蛋白(CP)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B组粗灰分(A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优劣排序为AC组>C组>AB组>B组>A组>对照组.说明AC、AB组可有效改善全株青贮玉米的青贮品质,提高有氧稳定性,以AC组效果最好;因此,纤维素分解菌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纤维素酶用于全株青贮玉米发酵.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纤维分解菌 纤维素酶 发酵特性 有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NA RybB缺失后沙门氏菌的转录组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沙门氏菌在sRNA RybB缺失后的转录组变化情况,试验对沙门氏菌LT2菌株和RybB基因缺失株进行高通量测序,运用DESeq2算法筛选sRNA RybB缺失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及EggNOG功能注释,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出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共筛选出19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101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主要注释了酰胺转运、肽转运、大分子蛋白定位等生物学过程,参与了鞭毛组装、双组分系统、沙门氏菌感染、丙酸代谢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27个KEGG信号通路,EggNOG功能注释了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一般功能预测、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氨基酸的转运和代谢等蛋白分类。差异表达基因STM1049、STM1246、STM4504、STM1394、STM1050、STM3600、STM3599、STM3601、STM3598和STM3602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sRNA RybB缺失后会影响细菌的生命活动,以及可直接或间接调节沙门氏菌的各种代谢途径。

关键词: 沙门氏菌 sRNA RybB 基因缺失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OL1A1和COL1A2基因生信分析及其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COL1A1(Collagen type I alpha 1 chain, I型胶原蛋白α1链)和COL1A2(Collagen type I alpha 2 chain, I型胶原蛋白α2链)基因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解析其对梅花鹿组织发育的影响,为影响梅花鹿重要经济性状的候选基因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qPCR方法检测COL1A1和COL1A2基因在雄性梅花鹿心脏、肝脏和脾脏等16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合NetPhos 3.1、Motif Search和ProtParam等系列软件预测分析COL1A1和COL1A2基因的生物信息及其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并在此基础上构建COL1A1和COL1A2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COL1A1和COL1A2基因CDS区分别编码1463和1364个氨基酸,理论PI分别为5.60和9.19,COL1A1和COL1A2均是一种具有信号肽和磷酸化位点的亲水性稳定蛋白质;二者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构成;与其他动物相比,鹿COL1A1和COL1A2基因均与反刍动物山羊、绵羊和牛的同源性最高,其中,鹿COL1A1基因与山羊、牛、绵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9.5%、99.5%和99.2%,鹿COL1A2基因与牛、绵羊、山羊的同源性分别为99.1%、99.0%和98.9%,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COL1A1和COL1A2基因在梅花鹿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COL1A1基因在心脏、背最长肌和腿肌中的表达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COL1A2基因在心脏、肝脏、肾脏和瓣胃中的表达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此外,COL1A1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较高,COL1A2较低;二者在其余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高一低,相互协同的作用趋势。【结论】COL1A1和COL1A2可能通过相互协同共同维持组织结构及组织发育,相关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COL1A1和COL1A2影响梅花鹿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COL1A1 COL1A2 梅花鹿 组织表达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模式对贵州黑山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饲养模式对贵州黑山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膻味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了生长状况良好的平均体重为(12.68±1.32)kg的3月龄贵州黑山羊公羔羊42只,使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RCBD)的方式分成放牧组和舍饲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按照放牧模式和舍饲模式开展饲养试验,预饲期7d,正试期120d。结果表明,放牧组贵州黑山羊体重、平均日增重、体长、体高、胸围均低于舍饲组;舍饲组的屠宰性能(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净肉率、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均高于放牧组;舍饲组的剪切力低于放牧组,熟肉率、滴水损失高于放牧组,pH值无显著差异;放牧组4-甲基辛酸(4-methyloctanoicacid,MOA)、4-乙基辛酸(4-ethyloctanoicacid,EOA)和4-甲基壬酸(4-methylnonanoicacid,MNA)的含量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总体上低于舍饲组,但在皮下脂肪中,MNA的含量高于舍饲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舍饲能明显提升贵州黑山羊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但放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膻味脂肪酸的含量。

关键词: 贵州黑山羊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膻味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朝天椒新品种黔研001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黔研001是以自交系CZLB2009-4为母本,以HB3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中熟,株型半直立,果实羊角形,平均果长7.2 cm,单果质量6.7 g,单株结果数122.8个。青熟果深绿色,老熟果鲜红色,定植至商品青果始收约43 d(天)。田间对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单生理想52,每667 m~2鲜红椒产量1 600 kg左右,适宜贵州地区春季种植。

关键词: 辣椒 黔研001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分析31份甘薯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甘薯资源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收集保存的31份甘薯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材料之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基于筛选获得的多态性较好的21对SSR标记,共检测到405个多态性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等位位点数为19.3个。31份甘薯材料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282 9~0.975 8之间,平均值为0.430 419,说明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638时,可将31份甘薯品种(系)分为四个类群。

关键词: 甘薯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遗传相似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淹水胁迫下鸭茅根系基因差异表达及相关通路分析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草牧业的发展.鸭茅作为重要的生态草种和优质牧草,耐淹性较差的特性严重影响其在频繁遭受洪涝区域的推广应用.本研究以国审品种"安巴"鸭茅为研究对象,对淹水胁迫0、8和24 h处理后的幼苗根系生理和转录等进行分析,以探究鸭茅在淹水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淹水胁迫引起鸭茅根系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相对电导率先减少后显著升高.在淹水胁迫处理8 h后(相较于0h),鸭茅根系中有5788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上调基因2872个,下调基因2916个.胁迫处理24 h后,鸭茅根系中共有880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上调基因4123个,下调基因4684个.GO富集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涉及多糖代谢、微管结合、纤维素代谢过程、抗氧化反应等.KEGG富集显示,鸭茅根系主要通过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谷胱甘肽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以及糖酵解/糖异生等途径来响应淹水胁迫.进一步分析苯丙烷生物合成、碳代谢、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推测HXK1、HXK2、ADH1、GST和APX2等关键基因在鸭茅响应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MYB、NB-ARC、WRKY、GRAS和AP2等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淹水胁迫中表达丰富,可能与鸭茅的耐淹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鸭茅耐淹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后续的鸭茅耐淹性状改良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鸭茅 淹水胁迫 根系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石阡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

西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石阡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开发和保护石阡茶树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石阡7个茶树群体122份资源进行SSR位点多态性、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石阡茶树资源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2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2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3.43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9~0.76,平均为0.51,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分布均匀且多态性较高。7个茶树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值为0.22,Shannon信息指数(I)均值为0.33,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均值为75%,遗传距离为0.0177~0.1036。122份石阡茶树资源的遗传距离为0.10~0.67,当遗传距离为0.21时,分为3个大类群:第I类群包含113份资源,第Ⅱ类群仅有1份茶树资源(SWXD009),第Ⅲ类群包含8份茶树资源,分别是SWXD-B、SWXD-F、SWXD-H、SWXD-M、SQT3、SQT4、SWX005和SWX006;在3个大类群中均有五德镇长兴村的茶树资源。【结论】贵州石阡茶树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群体内个体单株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尤其是五德长兴茶树群体内的遗传背景较丰富,筛选优异资源的基础较好。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贵州 石阡 遗传多样性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鲜食嫩南瓜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中国瓜菜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鲜食嫩南瓜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以自育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度采收的种子活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逐渐发育饱满,种皮木质化明显;授粉后 45d时种子已具有萌发能力,授粉后 70d种子活力最高;贮藏物质在授粉后35~50 d基本完成积累,脂肪、蛋白质、淀粉大量形成,而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同期持续减少.吸胀8h的南瓜种子中SOD、CAT、POD活性受MDA含量变化影响,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波动不同,其中SA与BR含量整体上呈显著增长趋势且高于其他激素,GA3 与AB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ETH含量授粉后 35d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活力指标与SOD、POD活性以及淀粉、粗脂肪、CTK、GA3、IAA、BR、SA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MDA、ABA、ETH含量呈负相关.综上,不同成熟度对鲜食嫩南瓜种子质量和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鲜食嫩南瓜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过程复杂,伴随着贮藏物质的大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与MDA、内源激素含量不断变化.

关键词: 鲜食嫩南瓜 种子活力 生理生化特性 成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