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红茶通氧发酵过程中发酵叶相变化分析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黔湄419、黔湄502、黔湄601、黔湄809和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茶青为原料,利用自制的通氧发酵装置进行通氧发酵,以自然发酵为对照;每15 min记录1次发酵叶感官品质变化情况,测定叶温及pH值。结果表明:通氧发酵处理前期叶面升温迅速且高于自然发酵叶温;明显加快发酵过程中叶面色泽的红变,促进特征香气的形成;发酵过程中,发酵叶pH值均呈降低趋势,通氧发酵处理降低速度更快;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通氧发酵样品品质整体不低于自然发酵样品。

关键词: 红茶 通氧发酵 感官品质 叶温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种植茶树品种调研分析及优化调整探讨

种子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上接2014年第5期第100页)3贵州茶树品种选择及区域布局调研结果显示,在已调研的48个茶树品种中,省内育成品种5个,省内地方群体品种6个,引进适制绿茶品种26个,引进适制乌龙茶品种11个。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品种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为:福鼎大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气溶素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利用普通PCR技术扩增获得hlyA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作为阳性标准品。通过对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诊断方法,以此为基础研制出试剂盒。试剂盒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对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迟缓爱德华菌、柱状黄杆菌均无阳性信号扩增,重复性好,灵敏度可达1.0x101拷贝/uL。结果表明研制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具有特异、灵敏、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适合于大鲵临床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荧光定量PCR 气溶素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水稻秸秆青贮的适宜性(英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稻草的利用效率。【方法】对贵州和四川栽培的6个水稻品种的适宜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水稻收割完后将秸秆样品切成约2~5cm长,然后按鲜重比50g/kg添加玉米粉,并对稻草鲜样和青贮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TBN、WSC、CP、NDF、ADF)进行测定,经过40d的青贮然后对其pH值和感官特征分别进行测定和评估。【结果】稻草的营养成分受基因和生长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基因比生长环境对稻草的影响更大,说明育种方法能提高其使用价值。ZY-238、CXY-6和GY系列(P>0.05)等6个品种之间的ADF和NDF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却显著高于Ⅱ-Y系列(P<0.05,P<0.01)中ADF和NDF的含量。Ⅱ-Y系列的WSC和CP含量比其他品种高,GY系列的WSC含量处于中间水平,在同一系列中还有类似的特征。Ⅱ-Y系列和GY系列中的DM、WSC、CP含量随种植区域和品种的变化而变化。【结论】即使不是优质稻草,在人工添加玉米粉的条件下也能成功青贮,WSC含量增加,pH值和TBN含量减少。稻草鲜样青贮之后添加玉米粉和乳酸菌,pH值降到4.2以下,TBN含量小于0.12%,WSC和CP增加到2.5g/kg和6.89g/kg,ADF和NDF含量明显降低。从整体上来说,Ⅱ-Y系列和GY-257稻草青贮适宜性更好,青贮饲料在添加了玉米粉和乳酸菌之后质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水稻 青贮 适宜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亲本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SSR标记遗传距离与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产量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采用SSR标记估算出6个隐性核不育系和9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对15个亲本材料及其54个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中亲优势以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产量性状,第3是角粒数;超亲优势以产量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其次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第3是角粒数,而单株有效角果数的超亲优势平均值最小;说明在高密度直播种植条件下,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杂种的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决定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亲本间SSR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3,与杂种产量性状的中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17,与杂种产量性状的超亲优势相关系数为0.08,均未达显著相关水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核不育 SSR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宿主布氏杆菌分离与遗传关系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不同宿主布氏杆菌(Brucella)遗传关系,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PCR对奶牛、肉牛、山羊、绵羊、猪、马、犬和鼠检测后,采集阳性者全血分离布氏杆菌,基于omp25基因分析菌株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从3个奶牛群和1个肉牛群共分离到遗传距离介于0.000~0.002的牛流产布氏杆菌(B.abortus)9株、从1个B.abortus感染奶牛群同时分离到遗传距离0.0000的猪布氏杆菌(B.suis)2株、从1个山羊群中分离到遗传距离0.000的山羊布氏杆菌(B.melitensis)2株;奶牛与肉牛源布氏杆菌间遗传距离介于0.000~0.002,牛源布氏杆菌与奶牛源猪布氏杆菌间遗传距离介于0.003~0.005,牛流产布氏杆菌与山羊源山羊布氏杆菌间遗传距离介于0.006~0.008,奶牛源猪布氏杆菌与山羊源山羊布氏杆菌间遗传距离0.006。说明,3种布氏杆菌流行于3种宿主动物,同一奶牛群存在2种布氏杆菌混合感染现象,不同种布氏杆菌omp25基因具有统一标志性点突变,但流行菌株间遗传关系较近。

关键词: 布氏杆菌 不同宿主 遗传变异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组织提取总蛋白浓度测定2种方法的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两种方法测定玉米蛋白质浓度的差异,用Plant Total Protein Extraction试剂盒提取8个玉米高赖氨酸近等基因系的苗期心叶、抽雄期旗叶,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的总蛋白质,用Ptotein Assay和2-D Quant Kit2种方法测定其浓度。结果表明:籽粒中高于叶片中的总蛋白浓度,且籽粒发育越成熟提取的总蛋白质浓度越高。两种方法测定中,在不同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质间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授粉后10、20、30和40 d籽粒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苗期心叶提取的总蛋白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抽雄期旗叶提取的总蛋白,两种方法测定的浓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D Quant Kit测定的蛋白浓度比Ptotein Assay准确,但花费较高,应根据试验要求,选择适用的方法。

关键词: 总蛋白 浓度测定 方法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栽培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论文旨在探明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方法】于2010—2011年在贵州省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不同生态稻区,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设计精确定量施肥模式(accurate fertilizer,AF)与常规施肥模式(conventional fertilizer,CF),通过对两种施肥模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精确定量施肥模式以斯坦福(Stanford)方程为基础,根据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计算总施氮量,各阶段的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的阶段需氮量确定。精确施肥模式的总氮按照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为30%﹕20%﹕35%﹕15%施用,常规施肥模式氮素总量按基肥﹕分蘖肥﹕促保花肥为20%﹕60%﹕20%施用。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取地上部分测定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成熟期考查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结果】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点的水稻产量,增产幅度为12.4%—48.0%,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穗数和穗粒数均较常规施肥模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穗数增加8.1%以上,穗粒数增加2.5%以上,群体颖花量增加14.3%以上,而结实率和千粒重两种施肥模式的差异较小;比较分析两种施肥模式的穗型大小,精确定量施肥模式较常规施肥模式穗粒数小于100粒的小穗比例降低、100—250粒的大穗和250粒以上的特大穗比例增加,小穗比例减少了36.7%—100%,大穗比例提高了2.2%—11.4%,特大穗比例提高了23.3%—94.9%;在叶面积指数与粒叶比方面;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的群体叶面积指数拔节前有所降低(4.2%—11.8%)、抽穗期显著提高(4.2%—13.9%);粒叶比明显增大,其中颖花/叶为9.3%—32.7%、实粒/叶为12.8%—35.7%、粒重/叶为10.1%—36.3%;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拔节前有所降低,拔节至抽穗期提高了9.8%—50.8%,抽穗至成熟期提高了26.9%—62.7%。【结论】精确定量施肥模式显著提高了贵州杂交籼稻产量,其途径主要通过控制拔节前的群体生长,促进拔节后的群体发展,适度减小拔节前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扩大拔节后尤其是抽穗后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在稳定提高穗数的基础上,控制晚生小穗数量、促进大穗形成,提高穗粒数和粒叶比,实现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的高积累,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高原山区 精确施肥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岩溶山区石漠化生境灌木层植物功能群划分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植物功能群是研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途径。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情况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变化响应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研究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对于揭示岩溶山区生态系统植被自我更新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以岩溶山区石漠化生境灌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环境特征与植物适应功能关系来划分植物功能群,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系统灌木层划分为7个植物功能群。有助于了解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功能群结构及功能,同时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石漠化 功能群 灌木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育成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变化与种质基础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贵州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统计分析了2000-2012年贵州省审定115个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变化及其亲本种质基础。结果表明:12000-2012年贵州省育成杂交玉米品种的产量由500 kg/667m2左右逐步增加到近年的615 kg/667m2以上,且审定品种与对照品种的产量增幅逐渐缩小,对照品种在年际间的稳产性逐渐增强。2贵州省杂交玉米品种的种质基础主要是Suwan、PB、地方种质和Reid种质,suwan(PB种质)×改良Reid种质是贵州省的玉米杂优模式之一,也是贵州省抗逆性和丰产性玉米育种的代表模式。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产量变化 种质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