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马拉硫磷及其水解产物对圆瘤浮萍的生长抑制及氧化损伤作用

生态毒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马拉硫磷和主要水解产物对圆瘤浮萍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氧化损伤机制,采用静态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马拉硫磷及其水解产物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DMDTP)、二甲基硫代磷酸酯(DMTP)、二甲基磷酸酯(DMP)对圆瘤浮萍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体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7 d后,浓度为100 mg a.i.·L-1处理下的浮萍叶状体生长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DMDTP、DMTP和DMP对圆瘤浮萍叶状体生长量的半数抑制浓度(7 d-IC50)分别为52.9、45.5和98.0 mg a.i.·L-1。随着试验液中DMDTP、DMTP和DMP浓度的升高,圆瘤浮萍叶绿素含量均明显降低,叶绿体活性则分别表现为诱导-抑制、抑制和抑制效应。在DMDTP、DMTP和DMP胁迫下,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圆瘤浮萍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均受到影响。总体表现为随着DMDTP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DMTP和DMP胁迫下,SOD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POD和CAT活性则随3种水解产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这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对外部胁迫的应答很复杂。马拉硫磷对圆瘤浮萍的毒性较小,其水解产物DMDTP、DMTP和DMP均对圆瘤浮萍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应多加关注马拉硫磷水解产物对环境生物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 马拉硫磷 水解产物 圆瘤浮萍 IC50 叶绿素含量 叶绿体活性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疏果核仁苦杏仁苷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杨梅疏果核仁苦杏仁苷提取物的生物活性,采用DPPH和ABTS抗氧化体系,考察其粗提物和精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小鼠止咳祛痰试验研究提取物的止咳祛痰功效。研究发现杨梅疏果核仁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且提取物浓度与清除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分析并计算得到粗提物与精提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 335 mg/L和261 mg/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 447 mg/L和281 mg/L,杨梅疏果核仁苦杏仁苷精提物较粗提物表现出了更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ICR小鼠止咳祛痰功能试验发现杨梅疏果核仁苦杏仁苷粗提物45,90,180 mg/kg各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减少2 min内的咳嗽次数,其中90 mg/kg剂量组咳嗽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表明其有较好的止咳功效。杨梅疏果核仁苦杏仁苷粗提物各剂量组以及苦杏仁苷标准品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影响不显著,表明无明显祛痰作用。

关键词: 杨梅疏果 苦杏仁苷 抗氧化 止咳 祛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TP硫酸化酶基因MoMET3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真菌对硫元素的利用始于ATP硫酸化酶对硫酸根离子的活化。对稻瘟病菌ATP硫酸化酶在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可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药物靶标。【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对突变体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Mo MET3基因是病菌营养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所必需的,但不是毒力因子。稻瘟病菌ATP硫酸化酶编码基因Mo MET3缺失后,突变体营养生长速率减慢,产孢量降低,但是突变体对寄主的毒力不受影响;虽然基因缺失不影响突变体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成熟,但突变体在硫营养限制时孢子萌发后次生菌丝的生长明显受抑。Mo MET3基因互补后,突变体恢复正常生长,能利用硫酸盐。【结论】无机硫的还原对分生孢子的萌发和附着胞的成熟并不是必需的,分生孢子内储存的还原态硫化合物可以满足这一过程中硫营养的需求,但病菌侵入寄主组织后需要吸收利用寄主源还原态硫以利于侵染菌丝的扩展。

关键词: 稻瘟病菌 ATP硫酸化酶 MoMET3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结果树各器官的矿质营养特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杨梅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及分配特性,以东魁杨梅为材料,测定初果树和盛果树的不同器官在花期、幼果期、秋梢发生期和休眠期的矿质元素含量(包括N、P、K、Ca、Mg、S、Fe、Mn、B、Zn和Cu)。结果表明:N、K、Ca、Fe、Mn等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阶段的含量差异较大,P、S、Cu、Mg和B差异较小;初果树和盛果树的N含量均以叶最高,其次为枝。初果树的K含量以枝、叶较高;盛果树K元素含量在果实中最高,其次为枝、叶;Ca含量均以枝最高,在6 g·kg-1以上,而果实中Ca含量最低,在0.6 g·kg-1及以下;Mn含量均以叶、枝中较高;Fe含量均以根中较高;与初果树相比,盛果树各器官的N、Mn、Zn含量上升,P和Fe含量降低。试验结果可为杨梅生产中的矿质营养管理提供施肥原则。

关键词: 杨梅 初果树 盛果树 矿质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的选育

蚕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孵化率高且后代全为雌性个体的雌蚕无性克隆系雌35与平衡致死系平28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新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型大、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新品种的龄期经过略长于对照雄蚕品种秋华×平30,虫蛹率高于对照品种0.66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99%、3.73%,茧丝洁净94.80分,出丝率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可实现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也能提高杂交率和蚕种质量,促进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5月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山东、河南等省蚕区春季和晚秋季推广饲养。

关键词: 雄蚕品种 浙凤2号 无性克隆系 平衡致死系 杂交育种 单交制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山茶油的品质比较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分析法、HPLC、GC-MS法分析水酶法、水代溶剂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所得山茶油的理化指标、角鲨烯、维生素E、主要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结果显示,水酶法和水代溶剂法提取山茶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相近,优于有机溶剂萃取法所提山茶油。水酶法所提山茶油中的角鲨烯(255.00μg·g~(-1))、α-维生素E(247.44μg·g~(-1))、β-维生素E(46.05μg·g~(-1))、δ-维生素E(11.65μg·g~(-1))含量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提山茶油。各方法提取的山茶油中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从感官、理化指标和特征活性物质角鲨烯及维生素E含量综合来看,水酶法提取山茶油的品质较优,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提取方法 水酶法 山茶油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鱼碱溶蛋白肽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肽段,研究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评价了4种蛋白酶(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甲鱼碱溶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中性蛋白酶为最适酶。用酶解、凝胶色谱制备甲鱼碱溶蛋白肽,用MTT肿瘤抑制实验评价抗肿瘤能力,并用HPLC测定高活性肽段的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甲鱼碱溶蛋白经中性蛋白酶酶解获得较高水解度的产物,水解度为14.47%。经Sephadex G-25分离获得分子质量184~4 588 u的小分子肽,其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IC_(50)为32.26μg/m L。

关键词: 甲鱼碱溶蛋白 A549细胞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荷花‘玉如意’种球的抗寒性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姜荷花是国内新兴的一种热带花卉,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导致种球不能自然越冬保存。为了明确姜荷花‘玉如意’种球的抗寒生理、并找出提升种球抗寒性的方法。本研究对经不同低温胁迫处理‘玉如意’种球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开展了种球的抗寒药剂筛选试验。种球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试验表明,‘玉如意’种球在9℃时开始受逆境胁迫;根据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的变化可知,在5℃和1℃时种球调动了自身的抗逆系统抵御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在-3℃时,各抗逆相关指标基本上降低到最低点,超出了种球的耐受极限。抗寒药剂筛选试验表明,各药剂处理(包括脱落酸(ABA),水杨酸(SC),芸苔素内酯(BR),6-BA,多效唑(PP333)等)对增强种球的抗寒性都有一定的作用。根据细胞受损程度分析,ABA、6-BA和PP333处理对种球的保护效果较好。ABA主要通过调整渗透调节系统来增加种球抗寒性,而6-BA则主要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系统来达到目的。SC和BR处理的抗寒效果稍差。

关键词: 姜荷花 玉如意 种球 抗寒性 脱落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浙恢7954的稻米品质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浙江省第1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浙恢7954是杂交稻育种中综合性状优异的恢复系,但其直链淀粉含量偏高(约25%),食味品质较差。多年来,通过传统育种手段改良该品种的稻米品质,收效甚微。利用Wx基因第1内含子剪切处的SNP位点,设计分子标记,以综合性状优异且直链淀粉含量中低的93-11为供体,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通过杂交和多代回交,获得了直链淀粉含量中等,食味品质明显提升,而粒型、粒重、精米率等其他综合性状近似于亲本浙恢7954的品系L2和L9,表明成功地改良了浙恢7954的稻米品质。SNP分型结果显示,除Wx位点外,L2和L9在浙恢7954背景下导入的93-11片段均不到7%。这些中间材料的获得,为高产优质的杂交稻亲本及其杂交组合选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浙恢7954 直链淀粉含量 蜡质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下游单季稻一次性施肥产量效应及影响因子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由不同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组合成的单季稻一次性施肥方案进行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并选择类似商品缓控释肥在浙江、安徽等省进行多点大区对比。多点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缓释氮肥支持下,长江下游单季稻一次性施肥大部分试验点可达到与尿素常规分次施用处理持平或略增的产量。4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中,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60%∶40%配比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8 287.6 kg·hm~(-2)),与常规分次施用处理的产量(8 151.4 kg·hm~(-2))相比略有增加。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多点小区试验的结果,树脂包膜尿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产量9 356.0 kg·hm~(-2),比常规分次施肥平均增产9.78%。土壤类型影响一次性施肥的效果,树脂包膜尿素在大部分土壤中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稳定性肥在各种土壤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在较黏重的土壤上一次性施肥的效果好于较轻质土壤。不同缓释氮肥品种支持的一次性施肥效果在不同水稻品种类型间亦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长江下游 单季稻 一次性施肥 产量效应 土壤类型 水稻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