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栽培模式对田间微环境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对单垄双行、单垄单行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温湿度、行间气温等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马铃薯植株光合能力与产量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垄单行栽培相比,单垄双行的马铃薯在产量、商品薯率上均有所降低;在存在有效降水的情况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提高土壤截留和积蓄降水的能力;在缺乏有效降水的条件下,单垄双行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水分;两种栽培模式下,植株叶绿素含量与离体叶片光合速率变化无明显规律;与单垄单行模式相比,单垄双行模式除了在水分利用上对马铃薯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外,但在其他方面对马铃薯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温度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刺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刺槐种子吸水规律及不同温度和PEG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旨在明确刺槐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条件,以期为刺槐资源开发及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刺槐种子在吸胀24 h后种子吸水率达到58.75%,并在44 h后种子开始萌发;在5~35℃时,刺槐种子均能萌发,但5℃时种子萌发率很低,只有1%,20℃时种子萌发达到最高响应,萌发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不同PEG胁迫对刺槐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萌发率随PEG浓度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处理中,萌发率最高为59.33%,20%PEG处理的萌发率为42%,显著低于对照。


不同培养基及采花期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种辣椒为试材,研究不同培养基、采花期和基因型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花药培养中,MS培养基中花药褐化率、污染率均最低,膨大率最高,分别为33.2%、17.5%和39.4%;花药在3种培养基中反应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表现为B5=CP>MS,胚状体诱导率大小为MS>CP>B5。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5种辣椒材料的单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国塔106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1.18%,单身如意最低,仅为0.24%,杂6、8024和辛香8号诱导率为0.52%~1.03%。其中,只有杂6、8024和辛香8号3种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胚状体诱导率分别为0.06%、1.25%和0.05%,单身如意和国塔106均未诱导出胚状体。说明在相同的诱导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的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在盛花期采样,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和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82%和1.840%。


不同施氮量辣椒的冠层光谱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辣椒田间光谱诊断技术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辣椒冠层高光谱响应在不同测定日期内的变化情况,以及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田间辣椒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350~760 nm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760~1350 nm先急剧升高后波动下降;过量施氮处理辣椒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与其叶片SPAD的相关系数曲线基本呈反相关,光谱范围内的相关系数达95%显著水平。


三种生防芽孢杆菌对5种烟田常用化合物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芽孢杆菌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重要的生防细菌。采用浊度测定法研究了生防细菌——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多粘芽孢杆菌对烤烟专用复合肥[m(N)∶m(P2O5)∶m(K2O)=10∶10∶25]、生石灰、甲霜灵、代森锰锌及硫酸链霉素5种烟草生产上常用化学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甲霜灵对3种芽孢杆菌的生长无影响,而烤烟专用复合肥和生石灰对3种生防细菌均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而代森锰锌和硫酸链霉素能显著抑制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的生长,其EC50值分别为14.15、11.88、11.30μg/mL和5.20、5.69和2.64μg/mL。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多粘芽孢杆菌 敏感性 甲霜灵 代森锰锌 硫酸链霉素


优良牧草黔草2号苇状羊茅原种基地建设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草2号苇状羊茅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育成的牧草新品种,是一种饲草及水土保持兼用型牧草,为了保存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促进其种子的商品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构建了黔草2号原种的标准化繁育体系,具体包括原原种的繁育标准、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原种的加工、分级标准、包装及贮存、种子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


贵州天麻主产区蜜环菌的分离及rDNA-ITS序列分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贵州天麻主产区蜜环菌的生物种及其地理分布.[方法]在代表性主产区采集蜜环菌样本,利用双抗培养基分离菌索或子实体;从液体培养的菌丝中提取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扩增rDNAITS片段,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并送测序;利用SeqMan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并用MEGA软件构建进化树.[结果]从大方、德江等县分离到35株蜜环菌;得到DF1等17个菌株的rDNA-ITS完整序列,GenBank中蜜环菌rDNA-ITS序列比对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一致.[结论]17个rDNA-ITS序列分析的蜜环菌株中,4株属于生物种Armillaria gallica;8株属于Armillaria cepistipes;5株与Armillaria mellea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其同源种.贵州省内A.mellea,A.cepistipes的分布最广,其次是A.gallica.


干旱高钙对多花木兰和木豆种子萌发的交互影响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与高钙已成为岩溶地区鲜明的生境特征,是限制该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因素。以多花木兰和木豆种子为试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设置(0 MPa、-0.2 MPa、-0.4 MPa、-0.6 MPa、-0.8 MPa、-1.2 MPa)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以CaCl2设置(0 mmol/L、5 mmol/L、15 mmol/L、30 mmol/L、50 mmol/L)模拟高钙胁迫研究单一和交互作用下种子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强,多花木兰种子发芽率呈现二次函数变化趋势(p<0.01),而木豆的发芽率呈现负二次函数变化趋势(p<0.01);随着Ca2+胁迫的增强,多花木兰的发芽率呈现直线下降趋势(p<0.05),而木豆的发芽率呈现负二次函数变化趋势(p<0.01);不同干旱与Ca2+交叉胁迫处理,发现多花木兰和木豆种子萌发率对干旱与高钙交互效应不明显。


施肥对贵州直播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1-2012年于贵州省油菜主产区设置直播油菜氮磷钾硼肥田间试验,以推广品种油研599为材料,研究施肥对产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了解当地(典型的南方水稻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提高了直播油菜的产量,各处理中以NPKB处理的产量最高,平均为2 189kg/hm2。缺氮、缺磷、缺钾和缺硼处理相比NPKB处理分别减产961、342、295和184kg/hm2,表明该地区直播油菜的养分限制因子依次为N>P>K>B。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NPKB处理增加了施肥量,产量明显提升,平均增产430kg/hm2;养分累积量和肥料利用率也均有明显提高,氮、磷、钾及相应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28.6kg/hm2和13.5%、9.6kg/hm2和3.3%、71.4kg/hm2和23.9%。从经济效益看,NPKB处理相比FFP处理收益平均增加1 109元/hm2。肥料合理配施可以明显提高直播油菜产量、养分累积和经济效益,在当前贵州省直播油菜的生产中,应积极推行合理的平衡施用技术和科学的施肥方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目的。
关键词: 直播油菜 施肥 产量 养分累积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