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火龙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
《植物生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野生火龙果量天尺和贵州主栽品种‘紫红龙’、‘晶红龙’、‘粉红龙’扦插幼苗为试材,人工控温进行抗寒锻炼、低温冷害处理及恢复生长,以未处理作对照,测定不同处理下幼苗的电解质渗出率(RE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降低逐渐增加,恢复生长后电解质渗出率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别。幼苗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在抗寒锻炼和低温处理后升高,恢复生长后降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随不同处理变幅较大,MDA和可溶性蛋白随不同处理变幅较小。运用Fuzzy数学中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得出火龙果抗寒性强弱表现为量天尺>‘晶红龙’>‘粉红龙’>‘紫红龙’,与恢复生长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火龙果 抗寒性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脯氨酸 丙二醛


DEB-2菌株对贵州苹果早期落叶病病原的毒力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苹果早期落叶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形态与分子鉴定方法鉴定贵州苹果落叶病病原,用生物测定法研究DEB-2菌株对贵州苹果早期落叶病病原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贵州苹果早期落叶病主要为苹果轮斑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其病原分别为轮斑病病原(Alternaria mali)和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Altemaria alternata);DEB-2菌株发酵液对A.mali和A.alternata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1.34%和0.12%;对抑制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2.32%和5.32%。DEB-2菌株发酵液有效地抑制了贵州苹果早期落叶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
关键词: 苹果早期落叶病 苹果轮斑病 苹果斑点落叶病 DEB-2菌株 毒力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含油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亲本产量、含油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为杂交油莱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组配强优势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新育成的6个性状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母本,9个甘蓝型油菜优质骨干亲本作父本,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54个杂交组合的含油量及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结果表明,在综合一般配合力上,6个不育系母本的优劣顺序为2310A>2007A>2225A>2043A>2081A>2326A,9个父本品系的优劣顺序为3016>3377>3354>3299>3115>3028、3146>3074>3320,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115,含油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2225A×3074,性状遗传力以千粒质量广义遗传力最高,其次为含油量和有效分枝高。2310A、2007A、2225A和3377、3354、3115是综合性状较好、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产量、含油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较高。


杨梅雄株花序形态特征及花粉活力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贵州杨梅雄株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扫描电镜对贵州12个杨梅雄株资源花序的形态特征和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贵州12个杨梅雄株花序的平均长度为2.569~4.235 cm、粗度为0.582~0.698 cm,每个花序有小花81.2~123.9朵,花序有红黄色、玫瑰红、粉黄色、浅粉色、黄绿色、粉色和红色7种颜色,花药充实度和花粉量均以9号和10号样品最好。2电镜扫描观察12个杨梅雄株花粉粒的大小为(25.3×28.5)~(19.2×22.8)μm,萌发孔横径为3.29~4.35μm,生活力为68.64%~87.39%,花粉均有3个萌发孔,外壁纹饰清晰,并呈颗粒状突起(粗颗粒状、中粗颗粒状、细粗颗粒状),花粉外壁纹饰的粗糙度可分为光滑、粗糙和中间3种类型。


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品系不同杀虫剂的抗性情况,采用点滴法和浸液法,测定了小菜蛾不同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和苏云金杆菌等1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对多杀霉素、虫螨腈、苏云金杆菌、氟虫腈、杀虫丹、杀虫单和甲维盐的抗性指数都小于5,没有产生交互抗性;对所测药剂中,阿维菌素品系的抗性指数最低,其次是复配剂品系,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最高,同时3个抗性品系间对选育的药剂存在交互抗性。


三系杂交籼稻锋优85的选育及应用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系籼型杂交水稻锋优85,是用多系1号/IR 5452杂交后代F6与蜀恢527杂交选育成的迟熟恢复系丰恢85,再与三系迟熟不育系锋68 A组配成的迟熟杂交组合。在2009年贵州省杂交稻预试,2010年、2011年贵州省杂交稻区试和2012年贵州省杂交稻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产量分别为8.48 t/hm2、9.44 t/hm2和8.54 t/hm2,比对照Ⅱ优838分别增产6.22%、6.01%和9.06%。201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制种技术简便,产量较高,花期相遇较好,精心管理下,产量可达3.75 t/hm2,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提高花生新品种黔花生四号繁殖系数技术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提高黔花生四号4种快速繁殖方法的研究和比较表明:4种方法对提高黔花生四号繁殖系数均有效,一年两季繁殖法可提高85.7%;扦插无性繁殖法可提高42.3%;单粒稀播繁殖法可提高18.9%~163.7%;侧枝压枝法可提高27.4%。


种子(拟南芥)休眠与萌发的调控机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萌发是大多数开花植物生长发育的起始阶段,受种子本身的激素水平调控,同时也受外部光照、温度等环境影响,是外部环境与种子自身代谢交互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介于其在生产生活上的重要意义,种子萌发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激素、光照、细胞修复、组蛋白修饰对种子萌发的调控,同时结合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针对这些热点问题,综述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以期为人们从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流苏石斛多糖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热浸法提取流苏石斛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为评价指标,对不同产地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流苏石斛多糖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2℃、料液比(V/W)26∶1、提取时间2.5 h,理论提取率为9.31%,实际提取率为9.18%,相对误差为1.40%;兴义、罗甸、云南、广西4个产地的流苏石斛多糖含量分别为10.34%、8.36%、3.35%、6.66%;以IC50作为判定抗氧化活性强弱的指标,分析表明,4个不同产地中以云南产流苏石斛多糖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