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三种豆科牧草光合与蒸腾特性的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晴天条件下研究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白三叶、红三叶、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白三叶、红三叶和紫花苜蓿的日均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0.01μmolCO2/m2·s、8.48μmolCO2/m2·s、8.07μmolCO2/m2·s,白三叶日均净光合速率高于后两者,同时白三叶日均蒸腾速率又低于红三叶和紫花苜蓿。相对而言,白三叶属于高光合、低蒸腾型,红三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中等,紫花苜蓿则属于低光合、高蒸腾型,白三叶水分利用效率高于红三叶和紫花苜蓿。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角度综合考虑,白三叶与红三叶、紫花苜蓿相比更适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殊生境条件。


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株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猪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PCR扩增获得PRV gE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MD18-T-gE,作为阳性标准品。对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猪PR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研制诊断试剂盒。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只出现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对猪圆环病毒(PCV-2)、猪细小病毒(PPV)、PRV(gE基因缺失株)、猪源E.coli、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均无阳性信号扩增,且重复性好,灵敏度可达2.3×101拷贝/μL。结果表明,研制的PRV野毒株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特异、灵敏、快速、重复性好,适于伪狂犬病毒临床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野毒株 gE基因 荧光定量PCR 诊断试剂盒


黑麦草新品种引种观察试验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品种对稻田轮作黑麦草产量的影响,引进6个黑麦草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出苗速度基本一致,但分蘖期有所差异,长江2号和特高分蘖较早,泰德、钻石T、奇瑞思和海湾分蘖晚3 d,以后各生育期没有差异;产草量以长江2号最高,为72 536.25 kg/hm2,其次是钻石T,为71 785.88 kg/hm2,海湾最低,只有59 029.50 kg/hm2;6个品种茎叶比差异较大,海湾和泰德茎叶比都达2以上,特高和长江2号茎叶比分别为1.79和1.77,说明产量潜力大,品质较好;泰德、钻石T和奇瑞思3个品种的平均分蘖数都达8个以上,特高和长江2号平均只有7.7和7.4个,海湾平均最低,只有6.9个。生产中可优先选用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和钻石T多花黑麦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的氟磺隆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玉米和土壤中氟磺隆残留的液质串联快速分析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中的氟磺隆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石墨化炭黑(GCB)净化,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以碎片离子对418.2/252.1定性、离子对418.2/139.1进行外标法定量。[结果]仪器在0.005~1.0 m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在0.005~0.5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氟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4.8%~103.9%,变异系数为2.8%~7.5%。该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31~0.034μg/kg,定量限(LOQ)为5μg/kg。[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国内外法规的要求,可用于玉米和土壤样品中氟磺隆的农药残留确证检测。
关键词: 氟磺隆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分散固相萃取 玉米 土壤


贵州南部地区鸭茅种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1年进行了贵州南部地区鸭茅种子生产的高产品种选择、不同生育期施氮量以及不同种植行距对鸭茅种子产量的影响等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黔草4号鸭茅新品种单位面积生殖枝数、种子粒数、结实率等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可用于替代国外引进品种作为贵州鸭茅生产的当家品种大量繁种推广应用,以黔草4号鸭茅为供试品种的不同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和行距对种子产量影响试验表明,不同生育期不同施氮量处理的种子产量差异极显著,分蘖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225 kg/hm2可获得鸭茅种子694.5~723 kg/hm2的高产水平,在贵州南部鸭茅种子生产中,适宜种植行距应为65 cm。
关键词: 贵州 南部地区 鸭茅 种子生产 品种选择 高产栽培


贵州省玉米地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省玉米地杂草发生危害情况,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贵州21个县114块玉米地杂草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种类有35科107种,其中,阔叶杂草90种,占84.11%;禾本科杂草12种,占11.21%;莎草科杂草5种,占4.6%;相对多度居前10位的杂草依次为马唐、胜红蓟、辣子草、狗尾草、鸭跖草、铁苋菜、腺梗豨莶、鬼针草、金荞麦和野艾蒿;不同地区间玉米地发生的主要优势杂草种群存在差异,马唐为贵州省玉米地杂草的优势种群,在各地的相对多度均>48%;杂草发生密度玉米单作的大于间套作的。


水分胁迫下菊苣航天诱变新品系保护酶活性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航天诱变对菊苣不同品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为南方喀斯特地区筛选耐旱植物提供科学依据,以‘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选育出的菊苣新品系和目前主推的菊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增加,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在处理12 d时,分别上升了0.575、0.72和0.844μmol/g;SOD、POD和CAT活性迅速升高,在处理9 d时,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SOD分别上升了878.9、809.2和711.1 U/g,上升幅度为139.1%、136.7%和121.1%;POD分别上升了4397、3754和2767 U/(g·min),上升幅度为265.84%、257.65%和204.06%;CAT分别上升了402.1、277.1和170.9 KU/L,上升幅度为73.08%、39.69%和26.20%;之后3种保护酶均出现大幅度下降,12 d时,PA-82、普那菊苣和PA-43的SOD分别下降1206.5、1144.7和1108.6 U/g,POD分别下降3145、2876和2753 U/(g·min),CAT分别下降587.2、698.1和584.1 KU/L。经综合评价,3种菊苣的抗旱能力为PA-82>普那菊苣>PA-43。


三倍体枇杷的茎尖培养及诱导生根
《植物生理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三倍体枇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MS培养基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浓度配比对茎尖培养及诱导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培养时,选择生长饱满、健壮的顶芽及适宜的消毒方式,外植体剥离长度0.5~0.8 cm,能显著提高茎尖培养的成活率;MS培养基浓度的变化对外植体的褐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最适茎尖的启动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 NAA,成活率高达84.8%;最适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1 NAA+0.01 mg·L-1 IAA+0.3%活性炭,生根率达66.7%,每株平均生根2.83条。该研究结果将为三倍体枇杷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利用转基因技术对三倍体无籽枇杷进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烤烟苗期茎部腐烂病病原菌九州镰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中国烟草学报 》 2014 CSCD
摘要:2012年在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苗期发现茎部腐烂病,经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该致病菌被鉴定为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该病原菌在利马豆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5~41℃,最适30℃;分生孢子产生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35℃;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42℃,最适20~35℃;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范围为70%~100%,最适100%;可生长pH值为2~11,最适5~7;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光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变慢,但分生孢子产量增加;在供试的95种碳源中,该病原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反丁烯二酸等89种碳源,不能利用N-乙酰基D-半乳糖胺、N-乙酰基-?-D-葡萄糖胺、葡萄醛酰胺、癸二酸、L-丝氨酸和腺苷-5’-磷酸盐6种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