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193条记录
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火龙果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长末端重复序列信息设计引物,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的完全随机正交试验,对Mg2+浓度、dNTPs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和DNA含量进行优化,建立火龙果IRA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5μL反应体系含基因组DNA 20ng、2.5mmol/L MgCl2、0.10mmol/L dNTPs、10×PCR Buffer 2.5μL、Taq DNA聚合酶0.75U、0.25μmol/L LTR引物,0.080g/mL的非变性PAGE胶适于IRAP多态性检测。

关键词: 火龙果 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标记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产东魁杨梅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试剂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东魁杨梅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从东魁杨梅果实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峰,鉴定了其中32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3.45%。其主要组分是石竹烯,相对含量为15.48%;其次是8S,14-雪松烯二醇,相对含量为13.54%;相对含量较高的还有棕榈酸(9.98%)、甲酸芳樟酯(6.11%)、β-谷甾醇(5.96%)、乙酸环阿屯酯(4.37%)、环氧化长叶松烯(4.01%)、金合欢醇(3.53%)、蛇麻烯(3.52%)等,同时研究发现东魁杨梅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东魁杨梅挥发油中主要含有萜、甾体、有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并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其潜在的开发价值,并为其质量指标的制订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东魁杨梅 水蒸气蒸馏法 挥发油 气质联用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新品种黔糖5号抗病性分子鉴定与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病性是甘蔗品种选育的目标之一。了解和掌握新育成的优良品种的抗病性,对于合理布局抗病品种,有效利用抗病基因进行科学防控甘蔗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老品种黔糖3号为对照品种,通过症状诊断、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RT-PCR检测和人工接种等技术对新品种黔糖5号的抗病性进行了系统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种黔糖5号免疫甘蔗条纹花叶病毒病(SCSMV),高抗甘蔗褐条病、甘蔗眼斑病、甘蔗花叶病毒病(SCMV)和高粱花叶病毒病(Sr MV);抗甘蔗黑穗病。研究结果为新品种黔糖5号的合理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蔗 黔糖5号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马铃薯“黑美人”辐射处理表型及DNA变异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 Coγ射线对紫色马铃薯品种黑美人萌芽薯块进行诱变处理。诱变材料表型鉴定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其半致死剂量为70Gy,致死剂量为80Gy。辐照处理能显著延缓出苗时间,导致叶片减少、茎杆变细、植株变矮。高剂量处理可提高分枝数。与CK相比,各处理结薯数差异不显著。单株产量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降低,CK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表型鉴定的基础上,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辐射材料进行DNA检测。10对引物集团选择结果表明,6对具有多态性,共获得1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有1.7条。单株检测共获得扩增条带28条,其中8条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8.9%。说明,辐射可引起紫色马铃薯黑美人表型和DNA水平的变异。

关键词: 马铃薯 60 Coγ辐射 变异 SSR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壤中土霉素残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测定黄壤中土霉素残留量,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取以及测定黄壤中土霉素残留量。通过对提取缓冲液、流动相比例以及流速等测定条件研究,HPLC测定结果表明,提取液为Na2EDTAMcllvaine,流动相为乙腈:1/1 000甲酸(V??V=15??85),温度为25℃,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50nm是测定黄壤中土霉素残留量最适宜方法。相关系数(n=18)为0.997;检出限为0.09 mg·kg-1;回收率(n=18)为88.1%~95.3%;相对标准偏差(RSD,n=18)为3.3%~11.7%。

关键词: 土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 黄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花生耐阴性研究思考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研究贵州花生耐阴特性,借鉴国内外植物耐阴特性研究概况,指出了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研究意义,提出从植物形态、叶片解剖结构,酶活性,光合作用,遗传规律等方面研究贵州耐阴花生特性的思路。

关键词: 贵州耐阴花生 形态学酶活性 光和特性 遗传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青方式对茶样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理化成分检测法测定茶样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旨在探索不同杀青方式对厌氧/好氧处理茶叶中GABA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为富含具有降压功能的Gabaron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茶鲜叶中GABA含量很低,在0.041~0.061mg/g之间;经厌氧/好氧处理后GABA含量显著提高,在1.37~1.81mg/g之间。微波、滚筒、水潦、锅炒和蒸汽5种杀青方式对茶样中GABA含量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有差异。微波杀青对茶样中GABA保留量最高,为1.81mg/g,较对照样提高了28.7倍;滚筒杀青和蒸汽杀青次之;水潦杀青和锅炒杀青最差。微波杀青和蒸汽杀青对茶样中氨基酸和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其他3种杀青方式高,水潦杀青对茶样中氨基酸和茶多酚的保留量较差。微波杀青作业有利于茶叶品质的保留,但各种组合杀青方式还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杀青 厌氧/好氧处理 γ-氨基丁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野生型(NG)及其正反交后代材料(F1和rF1)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分析五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b素和总叶绿素均大幅减少,其中叶绿素b减幅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但气孔导度与野生型相当,表明光合速率不受气孔限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暗呼吸速率与野生型等相当,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显著降低;CO2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显著降低,CO2饱和点则显著升高;突变体的荧光参数,包括R、n、Fv/Fm、Fv'/Fm'、ФPSII、qp、NPQ和ETR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低,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突变体的黄化持续时间较长,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较大,单株籽粒产量只有野生型的57.09%,但与正常材料组配F1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 光合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低产氮低效型、高产氮中效型和高产氮高效型具有代表性的6个粳稻品种,在各自最适氮素水平下,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的差异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较之低产类型品种,高产类型品种物质生产总量提高20.29%,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在够苗前、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分别提高15.05%、27.04%、24.75%和15.05%、28.38%、23.00%,够苗至拔节阶段则互有高低。同为高产类型品种,因氮利用率的差异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不同。较之高产氮中效型,高产氮高效型品种各生育时期的单位而积茎蘖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够苗、拔节、抽穗和成熟期平均分别降低5.76%、11.61%、7.01%和5.7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成穗率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够苗、拔节、抽穗和成熟期分别降低12.18%、10.54%、8.29%和5.01%,收获指数却显著提高。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率提高5.40%,群体生长率提高5.19%。说明抽穗前适当控制群体生长,抽穗后保持较高的群体生长水平及较高的收获指数是高产氮高效型品种的重要物质生产特性。

关键词: 水稻 高产高效 物质生产 物质转运 Rice High-yielding and high N-efficiency Dry matter production Dry matter translocatio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

茶叶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1份树龄约100年以上的贵州野生茶树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地理分布和形态特征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81份资源分为茶组植物4种2变种,9份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主要分布于温湿度较高的贵州西南部;9份秃房茶(C.gymnogya)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相似的贵州西北部;1份厚轴茶(C.crassicolumna)位于金沙马路;3份阿萨姆茶(C.assamica)分布在温湿度较高的广西贵州交界处;59份茶(C.sinensis)主要分布于贵州中西部,境内分布广泛。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要素影响了81份资源的分布,如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对秃房茶分布影响较大。秃房茶、厚轴茶及大厂茶乔木型、植株高大,叶大、革质或薄革质;阿萨姆茶小乔木型,叶大、无革质;59份茶以中叶种为主,品种多,形态多样,叶面积与年极端最高气温相关系数r为0.28(P<0.05)。贵州可能存在野生茶树资源秃房茶、大厂茶和茶的分布中心,气候要素影响了其分布、演化及部分形态特征。

关键词: 野生茶树资源 地理分布 形态 气候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