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AtWRKY26转录因子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4 CSCD
摘要:WRKY转录因子是一超级基因家族,数目众多,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等过程,并在植物抵御各种生物及非生物逆境胁迫发挥十分重要的功能。本研究根据WRKY基因家族的一员AtWRKY26的cDNA序列信息进行克隆,通过PCR扩增、酶切、连接等把AtWRKY26基因片段连接到质粒pBI121上构建转基因过表达载体,为AtWRKY26基因转化及后续的功能鉴定奠定基础。


小麦萌发期耐旱性材料的筛选与评价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小麦的耐旱性,使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鉴定小麦的相关性状并采用综合耐旱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参试材料的耐旱性。结果表明,在胁迫条件下,发芽率、苗高、根长、苗干重、根干重等性状测量值总体上都有所下降,发芽率、根干重、根长耐旱能力较强,苗高、苗干重耐旱力较差。耐旱性较好的材料分别为节燕970012、贵麦13、05中38、贵阳紫麦、绵麦39、98212-3、贵麦11、9201、07 M 6065和082001-52。


翻压绿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玉米养分利用效益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翻压绿肥条件下,化肥减量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15000kg/hm2光叶苕子鲜草条件下,与化肥处理比较,减少化肥用量30%~45%,玉米产量未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玉米产量达到显著增产水平(P<0.05),增产幅度达19.92%;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分别提高11.1%,8.1%,12.7%,农学效益分别提高172.21%,172.15%,172.21%。施用绿肥条件下,与化肥处理比较,减少化肥用量30%~45%,玉米纯收入未达到显著增收水平,减少化肥用量15%时,玉米纯收入达到最高值,增收695元/hm2,增收幅度11.5%,达到显著增收水平(P<0.05)。翻压光叶紫花苕子15000kg/hm2的条件下,化肥减量15%可提高玉米产量,化肥减量30%~45%玉米产量也可达到当地常规产量水平,化肥的适宜用量为N 153kg/hm2,P2O5102 kg/hm2,K2O 153 kg/hm2,化肥适宜减量水平为15%。


不同烤烟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的植物生理反应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贵州当前主栽烤烟品种抗旱性水平,通过盆栽试验,在烤烟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旺长期,人工创造如同自然状态下的干旱胁迫环境,对不同烤烟品种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参试品种光合速率下降了26.6%~81.1%,气孔导度下降率为27%~78.7%,胞间CO2浓度增加率为5.4%~62.8%,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下降了6.7%~21%,损失率在9%~29%之间,叶片细胞叶绿素相对含量损失率为6.3%~20.2%,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0.189~1.32μmol/mmol,升高幅度为8%~39%;各品种叶温日变化幅度较正常供水条件下升高了5.7~12.1℃,增幅为21%~55%。不同参试品种在干旱胁迫下烟株生理指标抗旱能力表现有差异,各指标之间表现不尽一致。


玉米杂交种金玉818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种子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玉818(原名贵州为黔818,云南为黔801),是贵州省旱粮研究所2006年12月在海南用自育自交系T 32作母本、QB 506作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组合,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结实性好等特点。2008~2009年参加贵州省玉米跨区E组区域试验,2009年同时参加贵州省玉米生产性试验,2009~2010年参加云南省普洱市玉米区域试验,2010年同时参加云南省普洱市生产试验。增产点次率均达到100%。于2010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11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
《菌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黑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对茶叶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以黑毛茶为原料,比较了"发花"前后各品质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发花"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减少16.75%,黄酮类物质减少5.65%,水溶性蛋白减少22.77%,可溶性糖减少10.73%,水浸出物变化不明显。采用HPLC方法对"发花"前后黑毛茶中的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有机酸类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发花"过程中氨基酸总量减少达88.62%,其中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的下降最为剧烈;生物碱"发花"后呈上升的趋势,咖啡碱的含量提高8.55%,可可碱提高11.76%;儿茶素类成分总量下降,其中没食子酸和简单儿茶素"发花"后含量升高,其他酯型儿茶素降低;主要的有机酸类成分总含量下降,苹果酸下降迅速,琥珀酸的含量上升到发酵前的8.42倍,研究结果为科学阐述"发花"对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及其作用提供参考。


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
《西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贵州珍稀名贵药用植物兴仁金线莲,进行了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结果表明: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为带节茎段,诱导率达100%,6-BA和ZT对丛生芽的增殖效果优于KT,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培养基中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 5.8,在此培养基中丛生芽的增殖系数为4.3。种子用1/2MS培养基(其中,添加土豆汁10%、3%糖、0.8%琼脂,pH 5.8)无菌培养,可通过原球茎增殖形成丛生芽。用MS和1/2MS培养基(添加3%的糖、0.8%的琼脂,pH5.8)壮苗生根,生根率达100%。以草炭土和腐殖土作种植基质,成活率在95%以上。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表观遗传研究的重要内容,其行使去乙酰化功能的去乙酰化酶更是临床肿瘤抑制剂研究开发的热点。通过动物和酵母的深入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广泛的参与了生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介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植物上的相关研究较少,文章借鉴动物和酵母的研究结果,归纳了其作用方式,通过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分析了植物去乙酰化酶可能行使的功能,得出以下结论: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对对激素及非生物胁迫的响应来看,HDACs广泛的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酵母、动植物HDACs蛋白保守结构域分布有所不同,表明植物HDACs可能存在与酵母、动物不同的功能和调控方式;植物也存在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但其发挥功能的酶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