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检测石蒜属3种生物碱
《分析测试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QTRAP-MS/MS),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石蒜属植物中加兰他敏(Gal)、力可拉敏(Lycm)和石蒜碱(Lyc)含量的方法。提取液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15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水溶液(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 L/min,在正离子扫描下以MRM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al、Lycm和Lyc在0.5~5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 9~1.000 0,可在6.0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Gal、Lycm和Ly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86、2.31、1.95 min。3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97.2%~98.6%,相对标准偏差为0.8%~4.3%。应用此方法测得石蒜属12个种的Gal、Lycm和Lyc含量分别在21.98~496.77、0.17~467.21、9.34~4 510.18μg/g干重之间,3种物质含量在种间差异均较大。
关键词: 石蒜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 加兰他敏 力可拉敏 石蒜碱


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稻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在水稻抗逆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从水稻品种日本晴中克隆了1个编码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基因,命名为OsGPDH1,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酶具有NAD(P)+结合域和脱氢酶域,且这2个结构域在植物中高度保守。构建过表达OsGPDH1基因载体转化水稻得到转基因植株,RT-qPCR分析表明,OsGPDH1基因在水稻孕穗期的叶、幼穗、茎、节、叶鞘中均有表达,说明该基因参与了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OsGPDH1基因也受到PEG6000、高盐、双氧水等逆境和甲基茉莉酸(mJA)、水杨酸(SA)等激素诱导表达,且诱导12h后,OsGPDH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但对脱落酸(ABA)不敏感。盐胁迫下的发芽试验表明,过表达转基因水稻的发芽率高于野生型,说明OsGPDH1基因表达量的提高可增强转基因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对过表达OsGPDH1的转基因水稻进行苗期20%PEG6000胁迫处理后,转基因水稻的成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OsGPDH1基因过表达可提高水稻苗期抗旱能力。本研究初步证明了OsGPDH1水稻抗盐胁迫和渗透胁迫的重要作用,为培育抗性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国内新型基因2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有两种基因型:基因1型(BVDV-1)和基因2型(BVDV-2)。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BVDV-1的分布和流行区域更加广泛,但近年来国内BVDV-2的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BVDV-2通常会引起严重的急性感染和出血综合征,给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就BVDV-2特异性检测方法和基因分型的建立,型特异性BVDV-2毒株的分离与鉴定,BVDV-2优势分离株的全基因组测定与遗传特性分析及BVDV-1和BVDV-2抗原和抗体检测平台的建立等方面展开简要综述。


蛋膜蛋白补充对大鼠一次性力竭运动损伤的预防作用
《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蛋膜蛋白提取物(Esm)补充对一次性下坡跑运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4只,随机分为普通鼠料对照组(CON)和Esm实验组。Esm实验组每天灌胃补充Esm 200 mg/(kg bw);对照组补充等量的酪蛋白,2w后进行一次性下坡跑运动。运动后空腹12h取材,检测血清乳酸、尿素、丙二醛等指标,肌肉组织检测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一次力竭性运动后,Esm组大鼠血清乳酸、尿素和丙二醛(MD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sm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尽管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Esm补充显著降低了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2w的Esm补充显著降低了运动后骨骼肌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P<0.05);且比目鱼肌组织中TNF-α表达显著高于股四头肌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 Esm对运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促进机体自由基清除和调节骨骼肌TNF-α的表达有关,从而加快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对猪场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臭氧氧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深度处理猪场尾水,测定了不同浓度臭氧氧化处理有机物含量和组分的变化,并考察了臭氧氧化-苦草处理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结果表明,10(AO1)、30(AO2)和50 mg·L-1(AO3)3个臭氧投加浓度处理分别使UV254降低15.6%、17.6%和29.4%,UV436降低12.2%、7.6%和22.0%,使DOC/UV254比值增加13.9%、16.7%和39.4%;臭氧氧化-苦草处理使DOC含量、UV254和UV436分别降低8.5%~17.6%、16.2%~35.3%和12.9%~21.8%,使DOC/UV254比值增加10.3%~35.6%。臭氧氧化可使猪场废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形态发生转化,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以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改革开放以来的观察与实证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上海农业技术进步的情况总结得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用机械装备经历了3个阶段的转变,机械技术的进步使农机设备呈现大型化、综合化、配套化的趋势,以满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农业生化技术的进步在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改变了种植业的生产结构。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路径的刻画发现,上海农业呈现"S型"的增长路径,农业技术进步因循了"劳动节约型—停滞—土地节约型(主)+劳动节约型(辅)"的演进路径。进而构建双对数形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1990—1999年、2001—2014年上海郊区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实证结果支持相关论断。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 土地节约型 路径 面板数据


CRISPR/Cas9技术在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种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ISPR/Cas是一种在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目前已发现的CRISPR/Cas系统包括Ⅰ、Ⅱ和Ⅲ型,其中Ⅱ型系统的组成较简单,由其改造成的CRISPR/Cas9技术已成为一种便捷、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广泛地应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研究。本研究主要介绍了CRISPR/Cas9的组成和原理,及其在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种中的应用,并对其进一步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组编辑 基因功能 突变 作物遗传育种


干旱对水稻生物钟基因和干旱胁迫响应基因每日节律性变化的影响
《遗传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源生物钟的节律运动不仅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在调控植物响应和适应环境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和生物钟基因在干旱条件下每日表达变化情况,本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旱稻品种IRAT109在干旱胁迫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早晨生物钟基因OsPRRs、OsLHY和OsZTL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振幅减弱;同时导致夜晚生物钟基因OsTOC1、OsGI和OsELF3整体表达量升高,振幅增强,但对OsFKF1基因影响不大。同样,大部分水稻干旱胁迫响应基因在干旱胁迫后整体表达量显著升高,但OsDST基因表达量下降;同时大部分抗逆基因周期性表达被扰乱,但OsCIPK12、OsCDPK7和OsDREB1A依然保持24 h内震荡。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能影响生物钟元件的基因表达,这种互相影响改变了部分基因每日的震荡变化。


NaCl胁迫下杂交一代番茄幼苗不同部位对蛭石引发的响应
《植物生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发作为种子播前处理技术,可以提高逆境条件下种子活力。本文探讨了盐胁迫下杂交一代番茄2个品种(‘大红合作909’和‘粉红合作906’)幼苗不同部位对蛭石引发的响应。利用蛭石在15°C黑暗条件下对2个番茄品种的种子引发处理5 d,引发和未引发的种子分别放入浓度为0、100 mmol·L~(-1) NaCl盐溶液的发芽盒内,(25±1)°C发芽10 d后取根、茎、叶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显示,与未引发种子相比,蛭石引发能显著提高幼苗茎、根干重和鲜重。此外,蛭石引发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茎、根中丙二醛含量,提高根、茎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积累较多渗透调节物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且发现叶绿素b(Chlb)比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比叶绿素(a+b)在盐胁迫下稳定。结果表明:蛭石引发能够提高盐胁迫下番茄幼苗不同器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光合器官及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番茄幼苗的耐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