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电子束辐照对羊肚菌营养成分影响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羊肚菌保鲜技术,应用电子束辐照探索羊肚菌辐照保鲜技术对羊肚菌营养成分及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辐照剂量≤2 k Gy时,羊肚菌鲜菇冷藏至第11 d生物学形态保存完好,粗蛋白、粗纤维、粗多糖及营养元素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营养价值略有增加。初步证明,低剂量下(≤2 k Gy)羊肚菌鲜菇电子束辐照保鲜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 羊肚菌 电子束辐照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特征研究

土壤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之下,埋藏着更加古老的新近纪红黏土。以黄土高原甘肃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为例,采集了两个剖面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典型样品,比较了各自风化强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新近纪红黏土样品的风化强度与第四纪古土壤较为接近,远强于第四纪黄土;但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显著减弱,在西峰剖面平均只有古土壤的1/5、黄土的1/2;在灵台剖面平均亦不到古土壤的1/2,并小于黄土。两剖面黄土、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与有机质和活性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含量与铁活化程度对磁性矿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的减弱,可能由于沉积年代久,有机质含量减少,氧化铁矿物老化,磁赤铁矿转化成赤铁矿;也有可能与地下水活动,导致磁性矿物的溶蚀有关。有关机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古土壤 新近纪红黏土 磁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植物保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上海市水稻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水稻田杂草共有55种(含变种),隶属于16科35属,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种类最多.优势杂草有无芒稗、千金子、多花水苋、耳叶水苋等4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马唐、杂草稻、鳢肠、假稻、稗、空心莲子草、水莎草等7种,这11种杂草是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此外常见杂草有8种,一般杂草有36种.从杂草区域分布来看,上海西部地区水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但优势种集中性最低;东部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集中性均最高;江中沙洲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从相似性指数和聚类分析来看,上海市水稻田杂草群落可划分为3组,其中东部地区和江中沙洲地区各一组,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杂草群落结构最类似,为一组.水稻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发生特点与地理区域、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和除草剂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词: 稻田 杂草群落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的红蓝光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品种春秋王为材料,以LED为光源,研究了不同比例的红蓝光组合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5%蓝光处理外,蓝光比例的增加降低了黄瓜幼苗干质量、鲜质量、叶面积、茎粗及株高等与生长相关的参数,与之相反的是,蓝光比例的增加促进了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增加;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处理中蓝光比例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气孔导度则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此外,rbc L、rbc S及rca等三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随着蓝光比例的增加而上调。其中,10%蓝光处理最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

关键词: 红蓝光 黄瓜 生长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RPV6基因沉默对蛋鸡十二指肠和空肠钙离子跨细胞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瞬时性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酸受体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receptor 6,TRPV6)基因沉默对蛋鸡十二指肠和空肠跨细胞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血浆钙磷浓度、PTH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将64只220日龄高产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RPV6基因沉默组,分别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和pSIRENTRPV6-3质粒,连续观察28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SIREN-TRPV6-3质粒注射第7、14和21天,十二指肠和空肠中均检测到ZsGreen蛋白表达;TRPV6、CaBP-D28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浆PTH浓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此外,血浆钙、磷浓度不受影响,股骨和胫骨骨密度有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siRNA TRPV6质粒抑制十二指肠和空肠TRPV6和CaBP-D28K的表达,但不影响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和骨密度水平,表明在正常日粮钙水平条件,沉默TRPV6通道蛋白不影响蛋鸡体内正常的钙转运.

关键词: TRPV6基因 RNAi 蛋鸡 肠道 钙离子转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食用菌学报》为例

编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中国约有4/5的期刊为非核心期刊,以《食用菌学报》为例,从夯实中心工作(明确办刊宗旨、选调主编和编委、培养中文编辑、聘请英文编辑、加强组约稿力度)和重视基本工作(变更主办单位、改版、加入数据库、了解国内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和流程)两方面论述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方法,为非核心的期刊成为核心期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期刊 学术水平 影响力 竞争力 提升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番茄花青素提取条件筛选及稳定性分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紫色番茄为原料测定果实中花青素质量分数并优化其提取条件。以花青素质量分数为指标,通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紫色番茄提取效果的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进行分析,得出紫色番茄果实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分析了光、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对紫番茄浸提液中花青素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基于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体积分数80%甲醇,30℃提取温度,浸提时间为2 h的提取效果最好;光、温度、pH值、某些金属离子均能对花青素浸提液产生显著影响,光强和温度均与花青素质量分数呈现出负相关性,pH值在酸性范围内对花青素影响较小,受测离子中Mg~(2+)、Ca~(2+)、Al~(3+)、Na~+、Mn~(2+)在提取过程中能保护和提高花青素,而Zn~(2+)、Cu~(2+)却降低了花青素的提取量。该结论为简单、快速、高效、测定紫色番茄果实中花青素质量分数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紫色番茄 花青素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及其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品种‘红优’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基质栽培法,对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1、0.5、1.0、2.0mmol·L~(-1))水杨酸(SA),研究SA预处理对低温(昼12℃/夜6℃)胁迫7d及恢复7d后甜瓜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能明显抑制甜瓜幼苗的生长,外源施用不同浓度SA预处理均能缓解低温对甜瓜幼苗的伤害,并以1.0mmol·L~(-1) SA作用最明显,且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地上鲜重和叶绿素含量。(2)适宜浓度的外源SA预处理可明显提高低温胁迫下甜瓜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增强其渗透调节作用。(3)低温胁迫下外源SA预处理能够诱导提高甜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增加甜瓜幼苗叶片中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ASA/DHA及GSH/GSSG,从而有效降低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研究发现,适宜浓度的外源SA预处理,能够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诱导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激活ASA-GSH循环系统,促进甜瓜幼苗的生长,从而提高甜瓜幼苗的耐低温性能。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甜瓜幼苗 低温胁迫 植株生长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 of Science数字出版研究态势分析

编辑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国内外20年来的数字出版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态势。结果表明,1998—2017年,数字出版研究成果的发文量存在两个特点,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2015年之后中国发文量增多,虽排第2名,但与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文献引用率较低,高质量文章较少。文章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研究问题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今后数字出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文献计量 发文量 Web of Scien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肠道微生物对家禽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家禽肠道中定植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积极参与家禽的消化与免疫应答过程,对家禽健康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抗生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限制或禁用,家禽肠道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然而,对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还停留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首先综述了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以及家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措施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及其代谢产物对动物肠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黏膜免疫系统对肠道微生物调控的潜在机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改善家禽肠道健康的营养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 肠道微生物 肠道免疫 肠道健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