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水稻ACGM遗传标记在谷子中的可转移性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检验水稻基因组分子标记在谷子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及多态性,选取59份不同的谷子材料,利用基于水稻基因组数据设计的38个扩增共有序列遗传标记(ACGM)进行分析,并采用DARwin5.0.156软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分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3对引物可以在至少5份以上谷子材料中获得扩增产物,占引物总数的87%。其中,在供试材料之间有多态性的引物共7对,占引物总数的18.4%。供试材料的分子聚类结果表明,采用水稻ACGM标记进行的聚类并没有按谷子的表型数据或生态类型聚在一起,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结果表明基于水稻基因组序列开发的ACGM标记在谷子中具有较高的可转移性,但与其他作物相比,这些ACGM标记在谷子中的多态性偏低。

关键词: 谷子 水稻 ACGM标记 标记可转移性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存在显著差异.5种土地利用方式0~20 cm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均显著大于20~40 cm和40~60 cm土层.5种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30.09t·hm-2)>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24.78 t·hm-2)>杨树人工林(24.14 t·hm-2)>撂荒地(22.06 t·hm-2)>农田(17.59 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0~60 cm土层土壤氮储量(4.94 t·hm-2)最高,其次是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3.53 t·hm-2)、杨树人工林(3.51 t·hm-2)和撂荒地(3.40 t·hm-2),农田土壤氮储量(2.71 t·hm-2)最低.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较好的两种土地利用方式.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碳氮含量 土壤碳氮储量 黄土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地区“早黑宝”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总结了"早黑宝"葡萄在新疆设施栽培技术,从设施选择与管理、栽植建园、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新疆地区"早黑宝"葡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黑宝” 设施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作物小孢子胚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小孢子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短暂而重要的阶段,是减数分裂后四分体释放出的单核细胞。现从细胞学和分子机制两方面对近年来有关蔬菜作物小孢子胚胎发生诱导中小孢子细胞形态的变化、生化改变和细胞质的模型再建、细胞核重排、分裂途径、多细胞花粉胚的发育和蔬菜作物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如胚胎发生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胚胎发生相关蛋白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及展望,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奠定技术基础。

关键词: 小孢子胚胎发生 细胞学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松免耕种植对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山西旱作玉米田,采用行间深松免耕作业,研究了玉米深松免耕种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等的量化指标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深松免耕种植模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玉米生长与产量提高。0~60cm土壤容重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降低了5.45%(2008年)、3.47%(2009年);生育期平均蓄水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增多5.43%(2008年)、5.88%(2009年);玉米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对照;先玉335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分别提高6.15%(2008年)、8.77%(2009年),富友9号产量深松免耕比旋耕平作提高7.05%(2009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免耕种植是适合旱作地区推广的一种保护性耕作模式。

关键词: 玉米 深松 免耕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青素合成调控转录基因作为直观标记的载体构建及其在玉米幼胚中的瞬时表达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青素调控因子C1/Bperu分别与玉米胚特异性启动子Glb1和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构建成植物转化载体pGlb1CB和p35SCB,并利用基因枪转化方法,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玉米幼胚。显微观察结果证实,这两个载体均能在玉米幼胚细胞中瞬时表达。用花青素作为标记基因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方面的担忧,而且可以帮助直观地从转化当代和后代种子中通过颜色标记筛选到转化籽粒,从而可以大大简化筛选程序,提高效率,节约检测成本。

关键词: 花青素 直观标记 载体构建 瞬时表达 玉米幼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以六叶期紫苏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个尿素浓度(0、1、2、4和8g/L)和5个阔世玛浓度(0、0.125、0.25、0.5和1.0mL/L)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子粒产量和紫苏田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阔世玛显著降低了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升高,说明阔世玛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性能,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而1~4g/L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阔世玛先后处理,比单用阔世玛处理效果好,先施4g/L的尿素,后施0.5mL/L阔世玛,能显著缓解阔世玛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和产量。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技术和安全高产的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紫苏 阔世玛 尿素 光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有机硅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增效作用

果树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增效作用。【方法】在测定Silwet 408、HS-312和Breakthru S240、S200、OE441 5种有机硅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固体表面的扩展性能的基础上,研究了200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中添加Silwet 408后表面张力和扩展性能的变化,并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孵化抑制活性和毒杀活性。【结果】在质量分数大于0.001%时,5种有机硅均可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显著增强其在聚苯乙烯表面的扩展能力,其中Silwet 408在质量分数为0.1%时效果最优;当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中含有0.05%Silwet 408时,其表面张力即开始显著降低,且在聚苯乙烯表面的扩展能力开始显著增加。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添加0.05%Silwet 408的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3 000倍和4 000倍药液药后3 d对梨小食心虫卵的校正孵化抑制率分别为93.94%、84.85%和81.82%,Silwet 408质量分数为0.1%时则分别为98.99%、93.94%和89.90%,均显著高于未添加Silwet 408的对照药液;药后4 d校正孵化抑制率及校正杀卵率也显著高于对照药液。【结论】Silwet 408与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混用对防治梨小食心虫卵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有机硅 氯虫苯甲酰胺 梨小食心虫 杀卵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边鸡MyoG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作为研究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边鸡的MyoG基因进行SNPs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MyoG基因的多态性与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yoG基因上发现2处同义突变,MyoG基因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MyoG基因在胸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中的表达量(P<0.01)。由此推测,边鸡MyoG基因的多态性对其生长和屠体性状有一定影响,对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存在调控机制,但是否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标记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MyoG基因 SNPs 生长性状 屠体性状 实时荧光定量PCR 边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渗入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品系CH5383是源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的兼抗多种小麦病害的新种质。为明确其抗性来源和外源DNA片段的渗入位置,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CH5383进行分析,GISH分析未发现外源信号,FISH结果观察到CH5383的3BL染色体端部与对照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中国春相比有明显的重组信号,初步推断CH5383染色体3BL端部可能有中间偃麦草DNA片段插入。用135对PLUG(PCR-based landmark unique gene)标记对CH5383、中国春和多个近缘物种进行扩增分析,发现位于3B染色体长臂端部的引物TNAC1383,能在CH5383和中间偃麦草中扩增出大约1 300 bp的特异DNA产物。从而进一步证实,CH5383是一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小片段渗入系,携带抗条锈病基因的外源中间偃麦草DNA渗入片段位于3B染色体端部0.81-1.00区段。CH5383可以作为优异的小麦抗病育种新种质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小麦 中间偃麦草 渗入系 原位杂交 PLUG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