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海区电脉冲与桁杆虾拖网渔获比较研究
《海洋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量阐明电捕作业方式损害渔业资源的科学依据,通过2019年7月1—7日在东海北部近海进行的平行拖网同步试验,分析比较电脉冲虾拖网(电捕网)和对照虾拖网(对照网)渔获组成及捕捞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渔获组成和渔获率随不同渔具和昼夜均呈显著性差异.电捕网渔获种类73种,对照网渔获种类80种,两种渔具共有种类58种;两种渔具主要渔获种类均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等6种虾类所占渔获量比例仅为2.8%~3.2%;电捕网和对照网渔获的种类组成平均相异性为43.85%,主要相异性分歧种有三疣梭子蟹、绿鳍鱼、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等;电捕网和对照网昼夜渔获种类组成平均相异性分别为44.60%和40.73%.相比对照网,电捕网渔获率提高了81.9%,主要渔获物中绿鳍鱼、三疣梭子蟹和鹰爪虾渔获率有显著提高;电捕网和对照网夜间渔获率较日间分别提高了54.4%和31.4%.研究结果表明,电捕作业可有效提高捕捞效率(尤其在夜间),但渔获物仍以底层鱼类和蟹类为主,而主要目标物种虾类比例很低,目标选择性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鲟饲料养殖效果分析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估国内鲟饲料的状况和养殖效果,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筛选了4种品质达标、价格一致的鲟饲料.以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schrenckii♂)作为养殖对象进行8周的养殖实验,对比分析4种鲟饲料养殖效果.将240尾初始体重为(512.48±3.10)g的杂交鲟幼鱼按投喂饲料品牌分为4组,分别为B、F、G和H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4组饲料实测粗蛋白含量分别为42.13%、45.85%、43.33%和43.64%,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3.41%、14.58%、14.26%和13.56%.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种鲟饲料均可满足杂交鲟幼鱼的生长需要(增重率110.62% ~125.98%),但在养殖效果上仍存在差异.B组实验鱼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组和H组.同样使实验鱼增重1 kg,B组饲料成本最低,其中B组、F组和G组显著低于H组.B组、F组和G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H组.B组和F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G组和H组.B组和F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或活性均显著低于G组和H组.G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B组和H组,同时G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综合结果表明,B组和F组鲟饲料在养殖效果上具更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更低的饲料成本,同时提高了鱼体蛋白蓄积率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A. schrenckii♂);生长性能;体成分;生化指标;养殖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南极半岛北部水域南极磷虾渔场时空演变特征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极磷虾是南极海域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是南极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其渔场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明晰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的变动情况,本研究根据中国2010—2020年南极磷虾渔业统计资料,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热点分析对该水域磷虾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获量在空间分布上由分散演变为集中,由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lands,SSI)北侧逐渐过渡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BS),高值均沿陆地分布.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高值主要发生在SSI北侧和BS内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沿陆地分布.2010—2020年南极半岛北部水域磷虾渔场呈显著空间聚集性,2014、2015、2016、2018和2020年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磷虾渔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时空演变特征明显,热点区由SSI北部逐渐向BS内迁移,SSI北部逐渐由热点区变为冷点区,而BS内逐渐由冷点区转变为热点区.
关键词: 南极磷虾;空间自相关;Global Moran’s I;热点分析;南极半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麻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电麻醉工艺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麻醉效应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暂养24 h后的石斑鱼投入电击箱,采用脉冲直流电压对鱼体进行电击,以未电击组作为对照组,通过计算麻醉率、休眠时间和72 h存活率作为其麻醉效应的评价指标,优选100 V、110 V和120 V 3组电压,通过测定血液中48 h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葡萄糖、乳酸和皮质醇6项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鱼体的生理应激情况.结果显示:通电时间一定时,电压越大,麻醉率越高,休眠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试验鱼在电刺激期与电紧张期停留时间越短;100 V、110 V、120 V电压均能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完全麻醉且72 h存活率为100%.100 V试验组平均休眠时间17.0±3.84 min,且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谷草转氨酶数值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外,谷丙转氨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血清中葡萄糖、乳酸以及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采用100 V标准脉冲直流电电击3 s对鱼体没有永久性损伤,是一种耗时短、伤害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麻醉方式,可以提升珍珠龙胆石斑鱼保活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效率.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电麻醉;行为特征;生化指标;应激;活鱼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致病性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胞外产物的毒力特性分析
《微生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hotobacteriumdamselaesubsp.damselae,PDD)是一种可导致多种海洋生物患病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以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中分离的具有强磷脂酶活性、强溶血性表型且具有高致病性的2株PDD菌株为研究对象,分析PDD菌株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的致病性及细胞毒性,及其与菌株致病性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培养基平板法测定菌株PDD1605、PDD1608的ECP体外磷脂酶活性和溶血性;通过人工感染实验测定PDD1605和PDD1608活菌株及其ECP对许氏平鲲的致病性,并进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的病理损伤;通过向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系MCFS等2种培养细胞中添加菌株PDD1605和PDD1608的ECP测定其对哺乳动物的细胞毒性.[结果]人工感染PDD1605和PDD1608活菌株对许氏平鲉均表现为高致病性,5×108 CFU/mL的菌液浓度24 h内受试鱼全部死亡;菌株PDD1605和PDD1608的ECP对许氏平鲉同样表现为高致病性,受试鱼的死亡曲线与感染活菌株的死亡曲线趋势基本一致;病理切片观察发现,感染ECP后许氏平鲉组织发生明显病变,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层组织崩解,心脏心肌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血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脾脏出现血铁蛋白沉积等;2株PDD菌株的ECP也具有体外强溶血活性和强磷脂酶活性,与菌株的毒力特性基本一致;2株PDD菌株的ECP对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系MCFS具有细胞损伤作用,均使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积萎缩,形成了圆形细胞簇等退行性变化.[结论]通过体外测定溶血性、磷脂酶活性,许氏平鲲人工感染实验和病理切片观察,以及细胞毒性研究,证实2株高致病性PDD菌株的致病性表型与其ECP致病性表型和细胞毒性高度一致,从而说明ECP是高致病性PDD菌株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
关键词: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胞外产物 毒力特性 细胞毒性 许氏平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渤海莱州湾硬骨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演变
《水产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莱州湾作为黄渤海众多渔业生物关键栖息地,其鱼类早期发生量和补充量直接影响渤海乃至黄海渔业资源动态及其可持续性。实验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构建莱州湾鱼卵、仔鱼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分析阐述近40年来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浮性鱼卵、仔稚鱼)群聚特性和演替过程。结果显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结构处在持续更替过程中,不同时期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资源丰度、优势种类和物种多样性水平等呈明显季节更替。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和资源丰度均在2010s (2010—2019,以下同此表示)初期跌至历史低值,近年来均又呈现一定程度回升。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由1980s的44种,1990s前期的34种、后期的40种,2000s的35种,逐次下降至2010s前期的24种,2010s中后期开始逐步回升至38种。当前鱼卵种数仅为1980s的60%左右,资源丰度不足彼时三分之一;仔稚鱼种数为1980s的四分之三左右,资源丰度约为彼时的90%。生命周期短、性成熟早、处于食物链低端的中上层和底层小型鱼类为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的主体成分。长期变化,相同季节优势种种类更替现象明显,且近年来呈明显加快趋势;鱼卵仔稚鱼物种多样性水平呈年际和年代际剧烈波动;栖息类型、适温类型产卵亲体种数均呈先降后升变动趋势,全年综合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所占比例升高,中底层和底层鱼类所占比例降低。研究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已发生结构性改变,这些变化均由一系列复杂并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鱼类早期资源每个物种数量动态相互作用驱动,是捕捞和环境双重压力下导致鱼类群落内生态位错位交替和结构性渔业资源衰退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硬骨鱼类 鱼类早期资源 补充量 物种多样性 长期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 莱州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淡水渔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三峡库区典型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于2018年5月(低水位期)和10月(高水位期)对御临河、澎溪河、大宁河和香溪河回水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99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种类数排序为澎溪河>大宁河>御临河>香溪河。5月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以蓝藻及绿藻为优势类群,水华蓝藻、微囊藻为这些水域的共同优势种;10月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类群,硅藻门小环藻为这些水域的共同优势种。5月各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丰度显著高于10月,均以澎溪河回水区丰度最高,御临河回水区丰度最低。不同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5月和10月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5月各支流间差异不显著,10月各支流间差异显著。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对三峡库区支流回水区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5月,pH和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0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磷酸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晾晒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研究
《渔业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鲜海带在晾晒情况下海带总多糖、甘露醇和褐藻胶含量的变化,掌握其晾晒干燥特性并建立可准确预测干燥进程的干燥模型,以湿基含水率、干燥速率、干燥时间为指标,海带湿基含水率达到18%以下作为干燥终点,分析山东荣成海域海带在光照度大于30000 Lx且相对湿度小于70%情况下晾晒,湿基含水率以及海带总多糖、甘露醇和褐藻胶含量的变化,并用6个干燥数学模型拟合建立海带晾晒干燥模型.结果显示:海带根部厚度不同,但初始含水率接近,均在88%~92%之间.晾晒过程主要分为调整阶段、快速降水阶段和慢速降水阶段,干燥速率经历加速和降速两个阶段.不同的新鲜海带,其初始总多糖、甘露醇、褐藻胶含量有差异,经长时间晾晒后,总多糖含量下降最大,褐藻胶次之,甘露醇变化最小.使用6个常见的干燥数学模型拟合分析,Page模型R2的均值为0.990,均方根误差RMSE的均值为0.0224,最能准确描述海带晾晒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选择建模外的一组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得出MR模拟值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95(P<0.05),两者显著相关,表明该模型可以相对较好地描述新鲜海带在自然晾晒干燥过程中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本研究成果可为后期与热泵的联合干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鲜海带;晾晒干燥;功能活性物质;干燥模型;水产品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生物源DPP-Ⅳ抑制肽的制备和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血糖水平慢性增高的代谢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长期的高血糖症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西他列汀、利格列汀等存在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开发高效、安全的天然降血糖活性物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Ⅳ,DPP-Ⅳ)抑制肽是一类通过抑制DPP-Ⅳ活性从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的生物活性肽。天然食物来源的DPP-Ⅳ抑制肽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可长期服用等优点,可应用于降血糖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是制备DPP-Ⅳ抑制肽的重要来源。对国内外海洋生物蛋白源DPP-Ⅳ抑制肽的来源、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功能活性评价进行综述,并对下一步研发应用提出建议,旨在为开发DPP-Ⅳ抑制肽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重网格的电火花枪阵震源波场正演模拟
《海洋地质前沿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电火花震源的超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在我国的海洋区域调查以及工程地球物理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际勘探时,电火花震源间隔通常为厘米级,为电火花枪阵波场的数值模拟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常规变网格有限差分算法的基础上,在电火花枪阵波场的数值模拟中提出了多重网格策略,实现了基于多重网格算法的电火花枪阵波场高精度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实验表明,相比于常规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基于多重网格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算法能够显著提高计算效率,降低内存消耗,同时还可有效地压制常规变网格算法中的虚假反射现象,实现电火花枪阵震源波场的高精度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