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土壤氮素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不同肥料配比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对玉米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及玉米产量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不同配施条件下,与CK相比施用肥料的各个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增加,CRU100%处理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土壤氮素含量及玉米产量,CRU40%+PU60%处理在增加土壤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上优于其他配比。针对实际生产应用及对土壤微生物整体影响,综合比较本研究表明CRU40%+PU60%处理为最佳配比并为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对东北野猪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体细胞克隆的效率一直较低,这可能与成熟前卵母细胞的质量有关。猪卵母细胞主要来源于屠宰场的废弃卵巢,这暗示,卵母细胞可能处于发情周期的各个阶段。因此,体细胞核转移之前有必要筛选优质卵母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亮甲酚蓝染色筛选及曲古抑菌素A(TSA)对东北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s)核移植胚发育的影响。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经亮甲酚蓝(BCB)染色后分三组:BCB+组(胞质着色,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H)活性低)、BCB-组(胞质未着色,G6PDH活性高)和对照组(不使用亮甲酚蓝染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后,对卵母细胞进行核移植操作,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使用50nmol/LTSA处理,未使用TSA处理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BCB+卵母细胞的直径显著大于BCB-组(P<0.05)。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初次卵裂时间要早于BCB-组及对照组。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BCB-组及对照组(P<0.05)。且50nmol/LTSA处理可将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囊胚率提高到(29.6±2.8)%(P<0.05)。总之,来源于BCB+卵母细胞的核移植胚发育能力较强,且50nmol/L的TSA可促进重构胚的体外发育。对卵母细胞进行BCB染色筛选并使用50nmol/L的TSA处理重构胚,可提高东北野猪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能力,为通过体细胞克隆法保护东北野猪资源创造条件。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缓释剂的控害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在甘肃、宁夏、黑龙江3地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性信息素缓释剂(购自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性信息素含量为0.16g/根)对苹果蠹蛾的迷向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了不同生态区设置不同缓释剂密度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结果表明,在低虫口密度下,在不同生态区每公顷悬挂660、990和1320根性信息素迷向丝,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越冬代活动前处理,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长期苹果蠹蛾对果实的为害。在新侵入的低密度果园,通过诱蛾监测、调查蛀果和树干绑诱虫带等验证方法,初步证明使用该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1年可以达到铲除的效果。依据本研究结果,结合防治成本,在苹果蠹蛾发生地区,采用660根/hm2的悬挂密度使用进口性信息素缓释剂处理果园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混合盐碱胁迫对5种禾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农菁11号羊草(Leymus chinensis‘Nongjing 11’)、农菁7号偃麦草(Elytrigria repens‘Nongjing 7’)等5个禾本科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20,40,60,80,100,120mmol·L-1)混合盐碱(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胁迫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品种在盐碱化草地的建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20mmol·L-1)可提高农菁11号羊草、东北羊草和农菁7号偃麦草种子的萌发能力,高浓度(>60mmol·L-1)降低种子萌发。农菁7号偃麦草各处理间的发芽率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盐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影响不大。盐碱胁迫后农菁12号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Nongjing 12’)和农菁3号垂穗鹅观草(Roegneria nutans‘Nongjing 3’)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且与胁迫浓度成显著负相关。混合盐碱浓度20mmol·L-1处理后农菁11号羊草幼苗的苗长和根长高于对照,其他浓度下低于对照。盐碱胁迫浓度大于20mmol·L-1时抑制牧草幼苗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绿豆衣清爽饮料护色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绿豆芽生产中"烫豆"工艺的副产物加工成绿豆衣清爽饮料,依据绿豆衣中叶绿素的保护机理对绿豆浸提的护色工艺进行改进,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对护色剂进行复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护色剂配比,提出了绿豆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浸提初始温度80℃,浸提时间20min,护色剂(柠檬酸钠0.20%、异VC钠0.016%、三聚磷酸钠0.05%),pH7.76。浸提液经高温高压(121℃,20min)杀菌后仍能保持绿豆自然的黄绿色泽。浸提和护色工艺对绿豆籽粒的种子活力影响很小,仍可进行绿豆芽的加工生产。


不同磷素水平下大豆叶片超显微结构的观察
《大豆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筛选获得的表现稳定的磷高效基因型和磷低效基因型大豆品种各4个为材料,在不同供磷水平条件下培养至盛花期,取大豆生长点以下第二片复叶中间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无论磷高效还是磷低效基因型品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叶片上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气孔大小以及气孔开度均有所提高。在低磷处理下,磷高效基因型品种的气孔大小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但气孔开度大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磷高效基因型品种低磷处理及中磷处理的单个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而高磷处理单个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则显著低于磷低效基因型品种。磷低效基因型品种随着磷肥施入量的增加,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叶绿体形态较规则。对于磷高效基因型品种而言,高量的磷肥对叶绿体可能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叶绿体破坏较为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磷效基因型大豆合理地施用磷肥能有效改善叶片气孔及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提高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执行功能。


麦角酰胺产生菌Claviceps paspali的复合诱变及理性筛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麦角酰胺是由麦角菌(Claviceps paspali)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内分泌、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以及产后止血,同时还作为原料用于合成其他重要药物。根据麦角酰胺的生物合成途径,以麦角酰胺产生菌HY17-3为初始菌株,经紫外诱变(UV)与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后,逐步筛选出乙酸钠、5-甲基色氨酸、丁二酸、山梨醇以及麦角酸的耐受株,最终得到高产菌株HY73-9,其摇瓶发酵效价达到590μg·mL-1,与初始菌株HY17-3(300μg·mL-1)相比,麦角酰胺的产量提高了97%。通过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高产遗传特性稳定。发酵罐发酵(30 L)实验显示麦角酰胺的产量可达815μg·mL-1,与初始菌株HY17-3相比,产量提高了172%。研究对于利用Claviceps paspali进行麦角酰胺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高产糯玉米新品种龙育糯1号栽培及加工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 2012 CSCD
摘要:糯玉米新品种龙育糯1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选系T105为母本,外引系糯2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本文阐述了龙育糯1号的特征特性、配套栽培及生产加工等技术要求,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李裂果病防治研究
《园艺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有效防止李(Prunus salicinaL.)裂果问题,从乙烯利抑制果实水分超量吸收和GA3促进表皮增长角度入手,筛选试剂及其浓度、组合、剂量和施用时期最佳组合,比较各处理组合果实内物质含量及果皮细胞结构差异。采收前30d左右,向果实均匀喷布0.5g·L-1乙烯利,第2天再用0.5g·L-1GA3喷布1次,此处理组合裂果率仅为0.4%(对照21.2%),防治效果98.13%,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可滴定酸、含水量极显著低于对照。对照的表皮细胞很小,下皮层个别细胞很大,生长速度不同步是导致果皮胀裂的原因。乙烯利可减少果实水分,使下皮层细胞横向变窄小,并由纵向长条形变为横向长条形排列,果皮不易纵向开裂。GA3使表皮细胞明显增大。乙烯利与GA3配合施用,使表皮和下皮层两部分细胞同步增长。单独使用乙烯利易引起落果,降低果实含糖量,结合使用GA3可防止落果,增加含糖量。


猪GPAT基因SNPs位点分析和表达规律的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索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GPAT基因与肉质、风味性状的关系,采用PCR-SSCP方法分析其遗传多态性、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其组织表达规律。在外显子1和14寻找到了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结果表明,各等位基因在民猪、大白、长白、杜洛克、北京黑猪和野家杂交猪中的分布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GPAT在所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其中肝脏中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肉质和风味性状分子标记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民猪 GPAT PCR-SSCP Real-timeP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