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G.max L.)种子耐渍水性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关键词: 清水环境 种子活力 外渗液的电导率 子叶细胞的超微结构


苏联大豆生产和科研近况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黑龙江省科委及黑龙江省农科院,根据中苏两国间农业科技合作的协议,在1988至1989年间,先后共派出六个农业专家组,其中包括一次被邀请参加1989年9月在布拉戈维申什克举行的“全苏大豆科研生产讨论会”,对苏联大豆生产和科研进行了全面考察。 通过对全苏列宁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全苏列宁农科院远东分院全俄大豆研究所,滨海边疆区农科所、远东分院育种研究中心、阿穆尔州农学院及各所属试验站、农场和集体农庄等单位的参观、访问、座谈,使我们对苏联目前大豆生产和科研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生产现状


小麦品种的几种生化鉴定方法
《世界农业 》 1990
摘要:作物的品种鉴定是农业科研和生产的基础,随着生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外已研究出几种可以在实验室内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新方法,并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FAO/IAEA第二次固氮协调会议简况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协作委员会第二次生物固氮工作协调会议于1990年5月2日—11日在巴基斯坦的发斯兰堡(Faisalabad)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均来自承担FAO/IAEA区域合作研究课题的东南亚国家共15名。我国黑龙江省农科院作为区域合作研究者之一’应邀派员参加。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利用同位素核技术来研究提高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和豆科植物的固氮。


小麦旗叶解剖构造、光合能力与粒重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 1990
摘要: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选择了籽粒饱满和粒大的品种作为生产资料。然而籽粒的最终大小在遗传性的基础上也因环境条件(尤其是籽粒发育和增重期间)的影响而有相当大的波动。粒重是构成小麦籽粒产量的三要素之一,要提高小麦产量,粒重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小麦籽粒产量80%以上在抽穗开花后形成,其中1/3以上由旗叶提供。因而,了解并改善旗叶的生产能力对提高粒重尤为重要。


应用大豆雄性不孕系做母本配制杂交组合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应用大豆雄性不孕系做母本配制杂交组合,首先应解决雄性不孕系不孕株比例能否满足天然杂交需要,父母本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 1988年,我们用2个雄性不孕系做母本,黑龙江省育成的135个早、中、晚熟品种(系)和70个来自美国的中晚熟品种(系),配制三个组合([Wayne(msms)×Calland]F_3×黑龙江集团父本、[Calland(msms)×N.K]F_3×黑龙江集团父本和[Calland(msms)×N.K]F_3×美国集团父本)。种植方式均为混种,父母本比例为1:3。1989年,用3个雄性不孕


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简讯
《大豆科学 》 1990
摘要:国际大豆加工利用会议于1990年6月25—29日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269人,其中国外代表123人,国内代表116人。会议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JAAS),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美国国际大豆组织(INTSOY)、日本农林渔业研究委员会秘书处(JAFFECS)、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ⅡTA)和中国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SRIFFI)联合发起和主持。 会议分学术交流(大会学术交流报告、墙报和参观两部份,共交流学术论文82篇,墙报展出论文32篇。代表们共同研讨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和部份发达国家的大豆加工利用技术.及加强传统豆制食品的机械设备现代化、也注意到在今后发展大豆食品时应尊重各国、地区的饮食习惯,保存传统豆制品的风味特点等问题。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大豆加工设备、豆制品加工厂和各种大豆制品展览。我国丰富的大豆制品引起了代表们的极大兴趣。 这次会议,与会各国对大豆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产品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及大豆生产进行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各国科学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资源抗大斑病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总产量居各作物之首。玉米大斑病(Helmin thosporium Turcium)是黑龙江省玉米叶部的一个主要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2—3成,严重地块甚至绝产。鉴定玉米资源对大斑病的抗性,特别是亲本自交系的抗病


抗病资源哈尔滨小黑豆
《作物品种资源 》 1990
摘要:哈尔滨小黑豆为黑龙江省农家品种,经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植保所合作多年接种鉴定,高抗孢囊线虫病(3号小种)。1984年以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所、合江所对哈尔滨小黑豆分别接种霜霉病、灰斑病病菌,鉴定结果为高抗霜霉病,抗灰斑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