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鸡骨泥酶解和发酵产物的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中国调味品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将鸡骨泥采用蛋白酶酶解和混菌发酵处理,对原料、酶解产物和发酵产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和发酵处理可使鸡骨泥的活性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尤其是经酶解-发酵联用技术处理样品后多肽、氨基酸态氮、总酸和呈味核苷酸二钠的含量较酶解产物进一步提高17.61%,38.93%,164.74%和32.95%。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相同试样浓度下样品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顺序为发酵产物>酶解产物>原料,表明酶解-发酵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风味,还可增强其营养保健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ACOX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对脂肪沉积的初步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实验旨在阐明牛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Co A Oxidase 1,ACOX1)在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为优质肉牛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扩增牛ACOX1基因的CDS序列,构建ACOX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然后将过表达载体转染3T3-L1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技术检测脂滴沉积情况,利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成脂分化基因PPARγ及C/EBPα的表达量。BLAST分析及酶切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牛ACOX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油红O结果表明,过表达ACOX1基因抑制了3T3-L1细胞的脂滴沉积;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过表达ACOX1基因显著性抑制了C/EBPα的表达量而对PPARγ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ACOX1可能抑制肌内脂肪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糙皮侧耳凝集素基因Plectin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两个糙皮侧耳凝集素基因Plectin1和Plectin2。结构分析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全长分别为1 371和1 359 bp,二者均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Plectin1开放阅读框长1 134 bp,编码377个氨基酸,Plectin2开放阅读框长1 122 bp,编码373个氨基酸。Southern杂交试验证实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基因组中均只有1个拷贝。利用qRT-PCR分析了Plectin1和Plectin2在糙皮侧耳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量,结果显示Plectin1和Plectin2分别在成熟子实体阶段和幼嫩子实体阶段表达量最高,这表明Plectin1和Plectin2基因可能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生长发育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糙皮侧耳 凝集素 Southern杂交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特性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种质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明确不同种质材料的氮素利用特性,为小麦氮素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探讨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关系,为建立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大田条件下,设置低氮(纯氮62.55 kg·hm~(-2))和正常氮(纯氮187.5 kg·hm~(-2))2种氮素水平,以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时期的小麦种质118份为材料进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差异分析,通过对苗期地上部干重、分蘖数、叶绿素含量;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浓度、氮素积累量;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成熟期籽粒产量、茎秆重、籽粒氮素浓度、茎秆氮素浓度、籽粒与茎秆氮素积累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等22个性状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氮素利用效率与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材料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对不同种质材料进行划分。【结果】供试小麦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各研究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植株成熟期茎秆重、地上部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穗数、植株花期生物学产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茎秆氮素积累量、氮素收获指数和花期氮素积累量均与籽粒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植株氮素生理利用率除了与氮素收获指数显著正相关外,与茎秆重、穗数、籽粒和茎秆氮素浓度及氮素积累量均显著负相关。根据2种氮素水平下产量,供试材料被划分为双高效型、双低效型、高氮高效型和低氮高效型。双高效型和高氮高效型材料对增施氮素反应更为敏感。低氮高效型材料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说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旗叶持绿性有助于提高植株氮素利用效率。【结论】供试小麦材料氮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不同氮效类型小麦材料对氮素响应不同,高氮高效型对氮素反应敏感,适合于高氮种植;双高效型和低氮高效材料具有耐贫瘠的能力,是氮素高效育种的优质材料。在2种氮素水平下,除了植株成熟期及花期地上部干重、植株氮素积累量等常规指标外,植株穗数也可作为小麦氮素高效利用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小麦 长江中下游 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差异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CD163基因表达的miRNA鉴定及其在PRRSV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大、控制难的猪传染性疾病。PRRSV必须通过特异性受体诱导才能入侵宿主细胞,而CD163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受体。在获得靶向作用CD163基因miRNA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miR-181c、miR-4262可极显著抑制细胞内CD163 mRNA的表达(P<0.01);且在Marc-145细胞中证实miR-181c、miR-23b、miR-4262均具有极显著抑制PRRSV增殖的功能(P<0.01),其中miR-4262抑制效果最佳。3个miRNA抗PRRSV增殖的分子机制比较复杂,miR-181c、miR-4262可通过靶向抑制受体CD163发挥抗PRRSV增殖作用,而miR-23b是通过其他途径发挥作用。并首次发现miR-4262具有抑制PRRSV增殖的作用,但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CD163基因 miRNA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仔猪大肠杆菌纤毛抗原反向间接血凝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大肠杆菌K88、K99、987P纤毛抗原的快速鉴别诊断和定量检测方法,用纯化的大肠杆菌K88、K99、987P纤毛抗原免疫家兔制备阳性血清,其琼扩效价分别达到1∶32、1∶32、1∶128;利用该阳性血清IgG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确定了最适K88、K99、987P阳性血清Ig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160、80μg/mL。用该方法对同一批次的K88、K99和987P纤毛抗原进行3次检测,K88、K99和987P纤毛样品的RIHA效价均为1∶1 600、1∶1 600和1∶800。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可重复性,可用于大肠杆菌K88、K99、987P纤毛抗原的快速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ta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ita是一个对稻瘟病生理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通过对Pita抗病等位基因与感病等位基因编码区进行PCR扩增、测序与序列比对,在编码区的+2 001 bp即内含子中鉴定到一处特异性编码序列(抗、感病等位基因分别为GCC和CTAT),针对该目标位点,本研究利用两对交叉引物PCR(PCR with confronting two-pair primers,PCR-CTPP)方法开发出一套鉴定该目标位点的共显性标记用于鉴定Pita等位基因类型,结果表明该标记特异性强、稳定、结果准确、耗时少、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或水稻资源中对Pita基因型鉴定、筛选的应用。
关键词: 抗稻瘟病 %Pita 两对交叉引物PC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属麦1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分子标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三属麦1号 抗病基因 遗传分析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菌系降解黄曲霉毒素B_1的效果及组成多样性研究
《食品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外淘汰法"筛选了一组对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复合菌系FBAD-2,该复合菌系在120 h内能将质量浓度为2 000μg/L的AFB_1完全降解,对质量浓度为5 000μg/L的AFB_1能降解90%。FBAD-2在30~70℃的范围内均能保持对AFB_1的高效降解能力,其最适温度为60℃。毒素降解实验分析表明,FBAD-2对AFB_1的降解主要是胞外酶的作用,其最适产酶时间为24 h,此时的胞外粗酶液在48 h内能将5 000μg/L的AFB_1完全降解。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FBAD-2的微生物组成主要包括土芽孢杆菌(Geobacillus)、嗜热小杆菌(Symbiobacterium thermopilum)、梭菌(Clostridium)和热厌氧杆菌(Tepidanaerobacter)等。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生物降解 复合菌系 微生物组成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下美丽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特性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美丽胡枝子为研究对象,设定10,15,20,25,30,35,40℃7个恒温和20℃/30℃、25℃/35℃2个变温共9个处理,研究种子发芽特性。结果表明,除40℃发芽率较低(39.67%)外,其它温度处理下发芽率均高于70%,但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发芽指数25℃和30℃恒温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1),但活力指数以25℃条件下最高,且与其它8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综合考虑后认为,美丽胡枝子最适发芽温度为恒温25℃,且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时间分别为第5天和第17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