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托盘育苗及播种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托盘育苗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播种量,为托盘育苗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比较90 g/盘(0.055 g/cm2)播种量时托盘育苗与常规育苗两种方法所育秧苗的素质差异;另设90 g/盘(0.055 g/cm2)、120 g/盘(0.074 g/cm2)和150 g/盘(0.092 g/cm2)3个播种量水平,考察不同播种量对托盘育苗所育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在90 g/盘的播种量下,托盘苗在出苗率、叶龄、茎基宽、秧苗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株型紧凑情况等性状与常规方法秧苗无显著差异(P>0.05),但20 d秧龄后托盘苗的株高增加显著(P<0.05,下同),根冠比下降,株高叶龄比K值增加,秧苗素质降低。托盘苗的成苗率、苗基宽、SPAD值、地上部和根系干质量、根冠比及K值等性状均随播种量的降低显著增强,小播种量处理秧苗的株高降低,株型更紧凑,根系粗白健壮,素质明显提高。【结论】托盘育苗较常规育苗所育秧苗素质有所下降,但秧苗形态基本一致,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成毯性好,可培育壮秧满足机插要求。在常规粳稻托盘育苗时以采用90 g/盘播种量(0.055 g/cm2)较适宜。

关键词: 水稻 托盘育苗 机插 播种量 秧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滨木槿茎的化学成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海滨木槿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滞绿突变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滞绿突变的分子遗传研究对于延缓水稻衰老以及提高水稻生物产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植物滞绿突变的概念、分类,水稻滞绿突变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以及在水稻高产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水稻滞绿突变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以期为水稻超高产育种及挖掘水稻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滞绿 突变 分子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水溶肥喷施对草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合于苏南丘陵地区草莓上喷洒的水溶肥.本试验在句容李家桥村实施,以草莓('红颊')为材料,设5个处理:(1):常规对照(CK1),(2):清水对照(CK2),(3):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易民),(4):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易民),(5):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劲力).结果表明:含腐殖酸水溶肥能提高草莓单果重,促进草莓增产,提高草莓抗病能力,草莓生长前期单果重、产量及抗病能力,处理5表现最佳,处理4次之,与对照(处理1)比,处理5、处理4分别增产11.28%、5.10%;而中量元素水溶肥则可提高草莓品质,促进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草莓整个生产过程中,处理4一直表现较好,处理5次之,与清水对照(处理2)比,处理4、处理5分别提高0.5、0.1个百分点.因此,在草莓生产中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可以提高草莓产量,增强草莓抗病能力,改善草莓品质,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农户草莓生产用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溶肥 草莓 产量 可溶性固形物 病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黑'葡萄花色苷定性检测及组成成分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研究'夏黑'葡萄花色苷的组成成分特点,以'夏黑'葡萄皮为检测试材,以甲酸水溶液提取花色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和液质联用仪(UPLC-Q-TOF-MS)对'夏黑'葡萄未知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成熟期果皮中检测到10种不同结构的花色苷,其糖苷主要以葡糖苷为主,但也存在鼠李糖苷、二葡糖苷.10种花色苷中有3种以锦葵色素为糖苷配基,有2种以芍药素为糖苷配基,有2种以飞燕草色素配基.其中锦葵色素-3-葡萄糖苷在总的花色苷含量中比例最大,为29%,其次是锦葵色素-3-(6-香豆基)-5-葡萄糖苷,所含比例为26%,芍药素-3-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第3位,为17%,飞燕草色素-3-葡糖苷第4位,为10%,锦葵素-3-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第5位,为9%.可见,'夏黑'葡萄含有花色苷资源相当丰富,自然界中常见的6种基本花色苷,'夏黑'葡萄占有3种.

关键词: 葡萄 花色苷 UPLC-Q-TOF-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多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效应分析及Pb1基因功能标记开发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多基因聚合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效应,并开发Pb1基因功能标记,为江苏省培育持久抗稻瘟病品种及提高其育种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发Pb1基因的功能标记,并结合Pita、Pib、Pi54、Pikm和Pizt功能标记检测2015─2017年参加江苏省预试的703份常规粳稻材料的抗病基因,分析其聚合方式与稻瘟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在Pb1基因编码区上游926~1085 bp设计1个存在/缺失标记M1,其引物可扩增获得160 bp的片段.703份供试材料中,Pita、Pib和Pi54基因频率高于Pikm、Pb1和Pizt,虽然抗病频率(稻瘟病综合指数≤5.0的材料所占比例)在2015─2017年呈逐年快速升高趋势,但3年间达中抗及以上等级的材料所占比例均较低.不含抗病基因的材料11份,综合指数≤5.0的材料4份,抗病频率为36.36%;当所含抗病基因数≤3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增加,当所含抗病基因数≥4个时,随着含抗病基因数的增加,对应的材料数量、出现频率和综合指数≤5.0的材料数量均明显降低.抗病基因数越多,抗病频率越高,当抗病基因数达6个时,抗病频率达100.00%,说明聚合的抗病基因数与抗病频率呈正相关.3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54+Pib+Pb1或Pita+Pib+Pikm.4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最佳方式为Pita+Pib+Pikm+Pizt或Pita+Pi54+Pib+Pb1.[结论]开发的Pb1基因功能标记可应用于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以提高选择效率.多基因聚合能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但抗性强弱取决于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并不是简单的累加效应.

关键词: 稻瘟病 多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 抗性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高产品种'淮麦33'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高产小麦品种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群体调控和氮肥管理策略,以'淮麦33'为材料,采用2个裂区设计,播期密度试验主区为5个播期,裂区为3个密度;氮肥试验主区为2个氮肥用量,裂区为4个氮肥运筹方法,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淮麦33'的籽粒产量均有显著影响.5个播期中,10月11日播种的籽粒产量最高,10月1日、10月21日也取得较高产量,10月31日播种产量明显下降,11月10日播种产量下降最多.密度为225万/hm~2时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和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增加氮肥用量和后期施肥比例不仅可以提高'淮麦33'产量,亦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1日播种、225万/hm~2基本苗、施氮量300 kg/hm~2、氮肥运筹5:3:2时高产品种'淮麦33'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关键词: 高产品种 '淮麦33' 产量 品质 播期 密度 氮肥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分化期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颖花分化与退化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水稻生长的第一苞分化期(Ⅰ期)、枝梗及颖花分化期(Ⅱ期)、颖花分化-雌雄蕊形成期(Ⅲ期)、雌雄蕊形成-减数分裂期(Ⅳ期)喷施乙烯利(Eth, 10*10-3 mol/L)和多效唑(PP333,300 mg/L),以清水为对照(CK),研究不同时期外源调节剂处理对稻穗一次枝梗颖花和二次枝梗颖花的分化、退化以及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在幼穗分化各时期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水稻总颖花分化数和退化数,但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降低,尤以Ⅳ期每穗颖花数降低最多,其中主要降低了二次枝梗颖花数.多效唑在幼穗分化前期(Ⅰ和Ⅱ期)处理总颖花分化数、总颖花退化数和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为增加;而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稻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二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而总颖花数和千粒质量与一次枝梗颖花数关系更紧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处理和调节剂处理以及不同时期处理与调节剂处理的交互作用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乙烯利处理通过减少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从而降低了每穗颖花数和实粒数,空秕粒数增加,导致了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的下降.多效唑前期(Ⅰ和Ⅱ期)处理通过提升一次枝梗颖花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促进了每穗颖花数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最终提高了产量;但在后期(Ⅲ和Ⅳ期)处理则相反.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穗分化期 颖花分化与退化 结实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肥组合对强筋小麦'镇麦12号'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旨在为江苏省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密度和氮肥追施量两个因素,密度分别为225万、300万、375万株/hm~2,氮肥追施量分别为90、120、150 kg/hm~2,对'镇麦12号'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和追氮量及其互作效应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密度和密度与追氮量的互作对'镇麦12号'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M1N3处理组合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穗数达435.6万穗/hm~2,穗粒数37.1粒/穗,千粒重45.3 g,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达6519.8 kg/hm~2和4438.7元/hm~2.

关键词: 小麦 密度 追肥 产量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沼液对籼稻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推进生态养殖及粪尿发酵沼液合理资源化利用,试验设置了14个不同处理组(N1~N14),探索了其对籼稻农艺性状、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沼液施用量(N 40%~480%)范围内,籼稻总体长势、产量和品质都优于无氮施肥处理时;与常规施肥(N2)相比,除N3株高和N4分蘖数显著降低外,其他沼液施肥组株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变化不显著(P>0.05).2)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与N2相比,N5和N8处理组稻谷增产效果较好,分别增加了9.5%(P>0.05)和8.9%(P>0.05);就地上部生物量而言,N8和N9分别增加了21.4%(P<0.05)和5.4%(P>0.05);N6~N9各处理组千粒质量有增加趋势,其中N7增加了11.3%(P<0.05);但当沼液超过N10处理(816 t/hm2)施用量时,籼稻产量出现下降趋势,甚至低于常规施肥组(N2).3)N5~N14各处理组籼稻糙米蛋白质含量都高于N1组,其中N7~N14处理组显著升高(P<0.05);而各处理组糙米直链淀粉含量与N2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总体而言,在本试验条件下适量沼液施用比常规施肥更有利于籼稻的生长,当沼液控制在N8处理(612 t/hm2)施用量时,可有效提高籼稻产量和饲用品质.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籼稻 农艺性状 产量 饲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