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两株外生菌根真菌对盐渍土壤中 黑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对宿主植物黑松幼苗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将成功侵染菌种土生空团菌(Cg)、紫晶蜡蘑(La)的黑松幼苗移栽于盐渍土壤中,培育3个月后,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与非菌根化幼苗相比,接种菌根真菌Cg和La显著提高了针叶叶绿素a(由0.78 mg/g FW增加到1.27 mg/g FW和1.47 mg/g FW)和叶绿素b(由0.28 mg/g FW增加到0.40 mg/g FW和0.43 mg/g FW)的含量,增加了宿主体内脯氨酸含量(地上部:La>Cg>NM;地下部:La>Cg>NM),增强了K+的吸收、转运,有效地维持(Cg菌种)或是降低(La菌种)了宿主地上部分Na+/K+的比值;显著(P<0.05)降低了宿主幼苗地下部的Na+/K+比值(由0.70降低到0.47和0.64).2)外生菌根真菌有利于松树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其耐盐性,但因菌种而异(La>Cg).深入研究不同菌种对不同宿主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将会成为后续菌根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沿海滩涂盐碱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关键词: 黑松幼苗 外生菌根 盐渍土 耐盐性 江苏盐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堆腐物的基质化改良及育苗效应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针对农作物秸秆制备栽培基质的pH、EC值偏高和通气、持水孔隙度比例不当等问题,研究了稻草秸秆基质化利用过程理化性质的改良技术。以稻草秸秆、菇渣高温堆制及其堆腐物为常规对照,采用在高温好氧堆腐及穴盘育苗试验的方法,研究酒糟添加及物料组成对基质理化性质、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腐阶段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的堆腐高温(>50℃)维持天数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多13 d(P<0.05),平均堆腐温度较稻草秸秆+菇渣高9.3℃(P<0.0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较稻草秸秆+菇渣处理腐熟物pH、EC值分别下降14.0%、16.5%,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提高了堆肥体的起始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促进了堆腐进程,腐熟物更适宜于基质应用。2种腐熟物分别组配无机物珍珠岩后,均显著降低了EC值(P<0.05),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也得到改善(P<0.05),综合幼苗地上、地下部生长特性,稻草秸秆+菇渣+酒糟处理组配珍珠岩后的育苗效果优于对照。采用农作物秸秆堆腐制备基质时,酒糟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腐熟物中pH、EC值等不良理化性质,为农业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 基质 稻草秸秆 堆腐 pH EC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分离鉴定与对咪鲜胺的抗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调查江苏镇江地区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情况。【方法】采集受水稻恶苗病菌侵染的水稻植株,分离水稻恶苗病菌并鉴定其种属关系,利用PCR检测咪鲜胺作用靶标位点cyp51A位点是否突变,分析水稻恶苗病菌抗咪鲜胺的作用机制。【结果】在江苏镇江地区的发病水稻田成功分离水稻恶苗病菌98株,优势种群是藤仓镰刀菌。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EC_(50)值介于0.011~0.175μg·mL~(-1)之间,对咪鲜胺的抗性水平较高。【结论】检测抗性最高和最敏感的各2株菌株靶标位点cyp51A基因发现无明显的点突变,证明其突变机制不是由于cyp51A位点突变而导致,推测可能是该位点的mRNA过量表达导致。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菌 咪鲜胺 抗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原花青素对肉鸡肠道及屠宰性能、脂质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畜禽养殖中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量,选取植物源性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 GSPE),探索其对动物免疫保护、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发酵床网上散养模式,选用360羽30日龄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添加100、200和400 mg/kg GSPE,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 GSPE显著增加了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数量略有增多(P>0.05),100和200 mg/kg GSPE对肠道形态没有显著影响(P>0.05);2)GSPE提高了肉鸡的屠宰性能,且以添加400 mg/kg GSPE的效果最好,胸肌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 GSPE试验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100和200 mg/kg GSPE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4)400 mg/kg GSPE试验组的胸肌剪切力和腿肌粗脂肪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另外,200 mg/kg GSPE显著提高了胸肌的粗蛋白含量(P<0.05),各剂量组肌肉的滴水损失率稍降低(P>0.05),pH值、肉色、水分和胶原含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作为天然植物饲喂添加剂,GSPE可促进肉鸡的肠道黏膜发育,提高胴体性能,调节脂质代谢,从而进一步改善肉品质,且以400 mg/kg GSPE饲喂的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关键词: 原花青素 肉鸡肠道 屠宰性能 脂质代谢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密度和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及构成的调控效应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影响产量前提下提高移栽油菜效益的新途径,以株型中间型品种镇油5号和紧凑型品种镇油7号为试验品种,采用一穴双栽和一穴单栽2种移栽方式,设置1 hm20.6×105株、0.9×105株、1.2×105株、1.5×105株、1.8×105株和2.1×105株密度水平,研究移栽密度和移栽方式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产量和成熟期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比分析在不同移栽方式下密度与不同类型油菜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移栽密度1 hm21.8×105株、一穴双栽处理的紧凑型品种产量最高,达到3 560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根茎粗、主轴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角果数总体波动式下降;株高先缓慢下降再上升,分枝点高度和主轴长波动式上升,角果长上下起伏变化。每角粒数在一穴单栽条件下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一穴双栽条件下中间型品种呈下降趋势,紧凑型品种呈先升后降趋势。株型紧凑型品种的适宜密度水平比中间型品种高。同一类型油菜品种,在适宜密度及高密度水平下,一穴双栽移栽方式要比一穴单栽移栽方式获得的产量更高,大面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将更显著。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密度 移栽方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与胚乳发育的关系,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在幼苗返青至颖果成熟阶段进行干旱处理,采用树脂切片及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小麦颖果和胚乳细胞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颖果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GA_4)、玉米素核苷(ZR)、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的含量。结果显示,干旱胁迫缩短了小麦颖果发育进程,促进颖果早衰,导致颖果发育不良;显著降低了籽粒千粒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促进颖果发育早期胚乳细胞分裂和淀粉积累,抑制了发育后期胚乳细胞的分裂、体积扩大和淀粉体充实,并提高了颖果整个发育过程中胚乳蛋白体的积累;提高了颖果发育前期IAA、GA_3、GA_4、ZR和DHZR的含量,ABA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均较高。说明干旱胁迫能通过影响颖果内源激素的积累来调控胚乳发育。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胚乳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化物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杀虫剂胁迫下水稻体内生化物质的变化,探讨生化物质变化对水稻感抗虫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各生育期水稻叶片可溶性糖、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草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用量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苗期和4叶1心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1.5~2.0 g/kg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水稻在分蘖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当氯虫苯甲酰胺有效用量为1.0~1.5 g/kg时,水稻各生育期叶片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苗期和4叶1心期的草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在分蘖期除1.5 g/kg处理的草酸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推测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处理促进了水稻叶片类黄酮和草酸的增加,提高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从而减少靶标害虫对水稻的为害.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种子处理 生化物质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丛枝菌根真菌对还田麦秆分解及玉米生物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探索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麦秆分解速率、土壤微生物量、分解酶活性和玉米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90 d,F.mosseae能与玉米根系形成共生系统,定殖率超过63%,秸秆还田同时接种F.mosseae菌剂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物质质量.与单独秸秆还田(对照)相比,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显著促进了麦秆的分解.培养90 d,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以及与碳、氮、磷元素矿化相关的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和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接种F.mosseae菌剂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和分解酶的活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小麦秸秆的矿化过程,正向调节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的养分循环.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秸秆分解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徐蒜917’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地膜(红、绿、银、黑、白黑、银黑、透明膜)覆盖对大蒜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透明膜,银膜覆盖可促进大蒜生长,尤其可显著增加大蒜株幅、假茎粗、叶长及叶宽;黑膜覆盖的大蒜株幅和叶长亦显著高于透明膜;红、绿及银黑膜覆盖显著增加了大蒜叶片和叶宽;而白黑膜覆盖与透明膜覆盖的大蒜生长差异不显著,甚至略低于透明膜。此外,有色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大蒜根系活力和叶绿素a/b比值。银膜产量最高,黑膜次之;红、绿及银黑膜处理产量仍略高于透明膜,但差异不显著;而白黑膜产量较透明膜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覆盖银膜或许可替代透明膜,成为一种栽培大蒜的新模式。

关键词: 大蒜 地膜覆盖 生长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播对紫云英生长、养分积累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土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田条件下,依据水稻收获时间设置3个晚播播期(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对不同播期处理下紫云英生长状况、鲜草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根际微生物等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的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随着播期的推迟,紫云英的株高、密度、单株复叶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均呈下降趋势。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10月3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9 006.35 kg/hm2。不同播期植株地上部C、N、P、K含量差异不显著,积累量则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减少。本试验条件下,11月10日以后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积累量等指标均显著低于10月30日播种的处理。晚播紫云英播期控制在11月之前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和养分积累,取得较好的还田效果。

关键词: 紫云英 播期 产量 养分积累量 根际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