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深度土壤肥力指标与黄瓜根结线虫病相关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病与不同深度土壤肥力指标相关性,为采用肥水管理等措施协同防控线虫病害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通过测定设施黄瓜田中不同时期0~30 cm土层中pH值、速效氮、速效钾、全磷、全氮、有机质6个指标,研究黄瓜根结线虫病害与不同土层间土壤肥力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在定植128、188、218 d的3个时期,上层土速效氮、速效钾、全氮变化指标高于中下层土,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全磷、速效钾、速效氮、pH的变化在不同土层中的相关性高,而土壤全氮变化在不同土层间的相关性低。土壤全磷变化显示,上中下各土层全磷变化与黄瓜病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42、-0.854、-0.869。土壤速效氮变化显示,上层土与黄瓜病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62。土壤速效钾、pH值、有机质变化显示,上层土3种肥力指标变化与黄瓜病指相关性低。【结论】土壤上中下各土层全磷含量变化和土壤中土层全氮含量变化2个肥力指标,与黄瓜根结线虫病情指数相关性高,达显著差异,土壤全磷和全氮含量变化对于指导黄瓜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控有一定参考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16号’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金坛苏州青’和‘苏早1号’杂交,在其分离后代中选育出夏播早熟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16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食用品质。具有早熟、中抗大豆花叶病毒(SMV)SC3株系等特点,适合江苏省作夏播鲜食大豆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芋[Colocasiaesculenta(L.) Schott]的倍性水平及基因组特征解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个芋[Colocasiaesculenta(L.) Schott]品种苏芋1号和香蕉芋的倍性水平和DNA含量进行了测定,2倍基因组DNA含量分别为7.71 pg和5.25 pg,倍性分别为三倍体和二倍体。同时通过HiSeq 2500测序,分别获得240.53 Gb和87.69 Gb数据,芋基因组大小为2.08~2.38 Gb,GC含量为42.57%~42.75%,杂合度为0.52%~2.29%。根据苏芋1号的基因组数据,组装得到基因组序列为2.27 Gb,Contig N50为359 bp;共注释获得24 302个基因,99.43%的基因可注释到6个公共数据库;筛选出928 987个SSR位点。
关键词: 芋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倍型水平 基因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托盘育苗方法中不同育苗介质及出苗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托盘育苗是一种新型的机插水稻育苗方法,本文探明适合此方法的育苗介质和出苗方式.[方法]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营养土和草木灰育苗基质2种育苗介质及托盘内露天出苗、托盘内覆膜出苗、暗化叠放出苗等3种出苗方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草木灰育苗基质,营养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缩小叶鞘高度差及叶片长度差,使株型更紧凑;株高、茎基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等性状得到显著改善,秧苗素质显著提高.3种出苗方式对秧苗形态均无显著影响,秧苗素质一致,但托盘内覆膜出苗方式和暗化叠放出苗方式相较于托盘内露天出苗方式能显著提高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结论]营养土作为托盘育苗方法的育苗介质具有较好的育苗效果,考虑到生产中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暗化叠放出苗方式.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托盘育苗 育苗介质 出苗方式 秧苗素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地利用现状的动态监测是管理部门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重要依据.无人机(UAVs)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部为例,进一步分析空间分辨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等参数对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动态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 cm空间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数据能够满足小尺度土地利用现状2级分类的需求.同一空间分辨率下,航向和旁向重叠度均为7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在图像拼接质量上要优于航向和旁向重叠度为70%和65%的无人机观测数据.2016-2018年研究区范围内4类地物面积减少,9类地物面积增加.其中,蔬菜地面积减少近55%,荒草地和园地面积分别减少约20%和10%,坑塘面积减少约7%;温室大棚面积增加超过70%,特殊试验田和护坡面积增加30%~40%,场地和林地面积增加14%~20%,道路面积增加略大于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及后期氮肥的效应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揭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后期施氮水平的响应.[方法]以3个常规籼稻品种和3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抽穗期实施不同氮肥水平的处理,分析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不论籼粳亚种,后期氮素肥料均显著增加了稻米蛋白质含量,品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明显不同,但肥料处理效应大于品种间差异.随着后期氮肥水平的提高,稻米中四种蛋白组分含量也显著增加,以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对氮肥的施用反应较大;直链淀粉含量有所下降,胶稠度显著变短;淀粉糊化特征值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下降,而回复值、消减值呈上升趋势;食味值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籼﹑粳稻总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籼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75**)﹑最高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崩解值呈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粳稻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r=-0.923**)和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高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回复值﹑消减值的关系和籼稻基本相同.籼、粳稻食味值均与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负相关,与清蛋白(即比例最小的组分)的关系,籼稻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粳稻相关性未达显著.[结论]后期氮肥水平的增加显著提高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显著劣化稻米蒸煮品质和适口性.四种蛋白组分的增加均会不同程度地劣化稻米食味,其中,尤以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的负效应较为显著,谷蛋白对食味的负效应也不可忽视,在籼稻品种中表现更明显.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亚种 氮素 蛋白质 蒸煮食味品质 RV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花果果丁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19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粒径、物料厚度、加热温度等因素对对无花果果丁真空冷冻干燥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花果果丁粒径的减小,物料的共晶点呈下降趋势,而物料的冻结速率随果丁粒径的减小所提高。通过比较优化,确定了无花果果丁冻干加工的适宜粒径为0.5cm,此时物料的共晶点为21℃,物料厚度为2-3 cm,冻干的加热温度为40℃,在此工艺条件无花果果丁冻干加工的成品率为88.40%,成品的含水量为4.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南部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应用前景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对初步证明有应用前景的新苗头组合进行区域内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在丰产性、稳产性和区域适应性方面综合评价有应用前景的新杂交种.本研究于2016-2018年以黄淮南部地区种植的7个品种组合在6个试验地点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产量的环境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从参试地点看出'苏试51417'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评价很好;'金大丰1906'和'苏玉41'稳产性很好,丰产性较好,综合评价良好,相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适合江苏省春夏播区域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傅里叶中红外光谱结合稀疏表示分类方法鉴别小麦赤霉病感染等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索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的小麦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引起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信息响应,并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实现基于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的小麦赤霉病等级无损检测.以感染不同等级赤霉病小麦为研究对象,在4 000~400 cm -1波数范围内采集95个小麦样本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数据,利用载荷系数法(XLW )与随机森林算法(RF )分析选取小麦样本傅里叶中红外光谱中的敏感波长,利用稀疏表示分类(SRC)算法建模识别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结果表明:XLW算法和RF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作为定性分析模型的输入时模型鉴别准确率与全波段光谱数据作输入时均达90% 以上,特征波长提取算法可以有效简化模型并提高效率. RF-SRC模型鉴别效果最好,建模集鉴别准确率达97%,测试集鉴别准确率达96%.小麦感染赤霉病等级的不同会引起小麦中水分、淀粉、纤维素、可溶性氮素、蛋白质、脂肪等物质含量的变化,采用RF算法选择的特征波长均反映了这些物质所对应的傅里叶中红外光谱透射光谱特征的差异,结合SRC模型进行小麦赤霉病等级鉴别可达到最好的鉴别效果.因此,利用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对小麦赤霉病等级鉴别是可行的,解释了傅里叶中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小麦赤霉病等级的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雨灌溉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合理利用水稻生长期间的降雨,改善江汉平原地区稻田氮肥管理。【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淹灌(FI)和适雨灌溉(RAI)条件下,农民习惯施肥(FFP)、30%尿素+70%控释掺混肥(30%N+70%CRF)和优化减氮施肥(OPT-N)对降雨利用率、水稻产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1)RAI能在节省水资源同时提升稻田对雨水的储蓄和利用能力,与FI相比可减少田间灌溉水量41.7%,各生育阶段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两种水管理方式下,与FFP处理相比,OPT-N处理水稻在分蘖期的P_n、G_s、C_i、T_r、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显著降低,但在孕穗期-灌浆期有所增加,对最终产量形成影响不大;RAI结合30%N+70%CRF处理有利于水稻生育前期P_n、G_s、C_i、T_r的增加,提升生育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在分蘖期显著高于OPT-N和FFP,在齐穗期和成熟期显著高于FFP,有效穗数、穗长、千粒质量和结实率在各处理间表现最高,实际产量相较常规水肥管理可增产10.4%。【结论】适雨灌溉条件下,OPT-N不会显著影响水稻的生长及产量,30%N+70%CRF有助于水稻光合作用、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