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激对低温预处理粳稻花药培养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1
摘要:植物名称:粳稻(Oryza Sativa var. japonica),品种为滕系140。材料类别:取已预冷过(10士2℃,处理5天)、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药。培养条件:诱导培养基为N_6附加2,4-D2.0mg/L(单位下同)+6-BA0.5+NAA0.25;分化培


多抗优质小麦新品种龙麦15
《作物品种资源 》 1991
摘要:龙麦15(原名龙85-202)是黑龙江省农科院育种所1981年从克山农科所引入的(克76-686×铁岭3号)杂种后代经选育而成。1989年春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985~1987年三年区域试验


塑料棚内甜椒栽培技术特点浅析
《北方园艺 》 1991
摘要:近年来,保护地蔬菜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栽培品种不断增加,技术设备不断改进。但是,甜椒作为人们所喜欢的蔬菜,在保护地内特别是塑料棚内的栽培却起步较晚,其价格体系不尽合理是一方面,栽培模式不很成熟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露地和塑料棚内都有各自特定的生态环境,


寒地早粳杂交稻光温反应鉴定研究
《杂交水稻 》 1991
摘要:经连续3年对89份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杂交稻组合、骨干亲本和当地主栽常规稻品种的光温反应进行鉴定研究,初步明确了寒地早粳杂交组合的光温反应型,主要取决于亲本之一的恢复系,两者之间是极显著的正相关。且呈显性遗传。


大豆专用肥配方的研究
《土壤通报 》 1991
摘要:1986~1988年在全省大豆产区广泛布点进行田间试验,辅以盆钵试验.结果表明,黑土地区大豆施肥最佳N:P_2O_5为1:2,较磷酸二铵N:P_2O_5=1:2.6的效果要好.亩施有效养分6公斤,增产大豆20~30公斤,每公斤有效养分增产大豆5公斤左右.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后,每亩再增产大豆12公斤,效益显著.本试验为化肥厂生产大豆专用肥提供了技术配方.


中国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生态条件
《耕作与栽培 》 1991
摘要:徐州17和丰产3号代表过渡型小麦品种。1983~198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黑河进行的小麦生态试验证明,在一定的春播期中,它们能够抽穗、开花和成熟,实现完整的生活周期。从播种至成熟的生育天数和当地春型品种接近。田间温光条件可保证早期生育进程。与当地春型品种相比,过渡型参试品种的千粒重较高,单位面积产量有时也较高。黑龙江省具有种植过渡型小麦品种的可能性。


麦秸还田培肥土壤增产效应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1
摘要:在草甸暗棕壤耕地设置麦秸还田定位试验。经过9年轮作施肥证明,麦秸还田有利于大豆、小麦生产,可为大豆、小麦田增加大量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为大豆、小麦提供养分和二氧化碳,因而麦秸还田是改善大豆、小麦生育条件,增加产量的一项有效栽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