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白菜型油菜硫苷含量与组分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我国是白菜型油菜起源地之一,分析评价其品质对开发利用白菜型油菜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菜籽为研究对象,经研磨提取和离子交换柱处理后,得到硫苷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323份白菜型油菜的硫苷含量及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参试材料的硫苷总含量为26.19—238.21μmol·g-1,均值为137.22μmol·g-1。共检测到9种硫苷组分,其中包含了5种脂肪族硫苷,分别为2-羟基-3-丁烯基硫苷、4-甲亚砜丁基硫苷、2-羟基-4-戊烯基硫苷、3-丁烯基硫苷和4-戊烯基硫苷;3种吲哚族硫苷,包括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3-吲哚甲基硫苷和4-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苷;检测到1种芳香族硫苷,为苯乙基硫苷。白菜型油菜硫苷以脂肪族硫苷为主,3-丁烯基硫苷为主要成分,平均含量122.68μmol·g-1,占脂肪族硫苷含量的93.71%,占总硫苷含量的89.40%。比较不同生态区材料的总硫苷含量发现:长江流域>黄淮区>西藏>甘肃,其中,甘肃材料的4-羟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3-吲哚甲基硫苷含量较其他3个生态区高,但3-丁烯基硫苷含量为4个生态区最低。吲哚族硫苷含量因材料感温性的差异而变化较大,强冬性(11.50μmol·g-1)>冬性(7.60μmol·g-1)>半冬性(6.77μmol·g-1)>春性(3.87μmol·g-1)。2-羟基-3-丁烯基硫苷与吲哚族硫苷的含量也因种质不同而有较大变化,筛选到6份高吲哚族硫苷种质(含量为5.86—13.81μmol·g-1),3份2-羟基-3-丁烯基硫苷种质(含量为50.14—68.38μmol·g-1)。【结论】白菜型油菜的硫苷成分主要是脂肪族硫苷,其中3-丁烯基硫苷为脂肪族硫苷主要组分。同时,硫苷组分的含量也因种质的基因型不同有较大变化,如超高硫苷、高吲哚硫苷及高2-羟基-3-丁烯基硫苷特殊材料等。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种子 硫苷 组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生态区谷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科学分析和评价谷子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可为新品种选育提供更多参考。对23份谷子品种性状进行测定,并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高,为29.9%,株高的变异系数相对较低,为12.3%;籽粒产量与穗码密度、穗粒重和株高关联度较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23份谷子适宜机收性状综合评价较高的5个品种分别为赤谷K6(0.774)、晋汾121(0.749)、赤谷K4(0.729)、太选谷28(0.721)和陇谷23号(0.692)。上述综合评价较高的材料可作为筛选和培育适宜西北生态区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关键词: 谷子 权重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适宜机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产量、品质及果实脐腐病对钙肥的响应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河西走廊戈壁日光温室基质槽式栽培辣椒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辣椒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果实脐腐病对钙肥浓度的响应规律,以期为戈壁温室辣椒的高品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钙肥浓度与果实和基质全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脐腐病发病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硝酸盐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喷施4 g·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与不施钙处理相比,产量提高了15.8%,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全钙含量分别增加了10.8%、9.2%、5.9%和31.8%,硝酸盐含量降低了22.8%,果实脐腐病发生率平均降低了58.7%。可见,钙肥浓度与辣椒产量、品质和脐腐病发生率关系密切;外源钙可通过调控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硝酸盐和全钙含量,有效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预防果实脐腐病。

关键词: 辣椒 戈壁日光温室 基质栽培 外源钙 产量品质 脐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P5CS基因家族进化模式分析及LusP5CS1基因耐旱能力验证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是植物中由P5CS基因编码的一种与干旱胁迫响应紧密联系的关键酶,它主要负责调节脯氨酸的生物合成。研究胡麻P5CS基因家族进化模式对进一步探索其在胡麻耐旱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拟南芥的2个P5CS基因作为查询序列,从胡麻、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水稻、小麦等主要粮油作物的基因组中筛选获得P5CS基因家族成员。并通过分析不同作物P5CS基因受选择压力的大小、位点及功能分化潜力等阐明其进化模式,并在拟南芥中对其进行功能验证。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作物的同源基因相比,胡麻P5CS基因家族成员在基因结构和进化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受正向选择的胡麻LusP5CS1基因可以显著增加转基因拟南芥脯氨酸的积累并增强其耐旱性;在非干旱胁迫下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也表现出明显的适合度优势。本研究为胡麻耐旱分子机制和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胡麻 P5CS基因家族 系统发育分析 基因复制 功能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芍药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花相”的美誉,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逐渐减少且分布不均,干旱引起芍药的形态和生理等发生变化,过度干旱甚至会导致其死亡,干旱成为影响芍药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对近年来有关芍药抗旱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综述了在干旱胁迫下芍药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芍药抗旱机理的研究和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芍药 干旱胁迫 生长发育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秸秆整秆带状覆盖(TSM)、地膜覆盖(TPM)与露地平作(CK)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收获期和2020年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带状覆盖(TSM)、秸秆种植带(TSM-d)、秸秆覆盖带(TSM-u)、地膜下(TPM)和露地(CK) 0~120 cm土层的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土壤中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2019年成熟期、2020年开花期和2020年成熟期0~20 cm土层,TSM处理酸解全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19.40%、7.26%和14.77%(P<0.05);3个时期0~20 cm土层TSM处理较CK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17.95%和18.07%;与TPM相比,TSM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土壤中各酸解有机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大小顺序为: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基糖态氮。【结论】地膜覆盖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而秸秆带状覆盖能够有效提高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秸秆带状覆盖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积累,改善土壤供氮能力也是更有效的。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酸解有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CHX基因家族响应激素及非生物胁迫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ation/H+exchanger,CHX)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本研究对桃CHX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和激素中的表达模式.以拟南芥CHX成员为模型,在桃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P算法搜索初步比对出桃CHX家族成员,并利用在线工具Pfam和SMART进一步筛选.最终在桃中鉴定到26个CHX家族成员,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将桃CHX家族基因划分为8个亚族,每个亚族的基因结构和Motif基本一致;共线性分析发现,种内中仅有1对线性关系;种间(桃与拟南芥)存在12对基因对.qRT-PCR表明,PpCHX基因家族成员在桃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此外,PpCHX02、PpCHX03、PpCHX05、PpCHX06、PpCHX13、PpCHX14、PpCHX15、PpCHX16、PpCHX18、PpCHX20、PpCHX22、PpCHX25均显著受200 mmol·L-1 NaCl、干旱(15%PEG)与低温(4℃)的诱导;PpCHX02、PpCHX03、PpCHX06、PpCHX13在赤霉素、水杨酸与脱落酸处理下均表现出高的表达水平.

关键词: 阳离子质子转运体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大豆间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氮素营养与酶活性特征

土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旱作区核桃大豆间作下土壤质量变化,探明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元林核桃(Juglans regia cv. L.)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核桃硬核期、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3个关键物候期核桃大豆间作、核桃单作两种栽培模式下土壤矿质营养、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以及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显著提高了核桃生育期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降低了核桃生育前期(硬核期和坚果成熟期)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AN)、有效磷(AP)含量和表层(0~20 cm)土壤速效钾(AK)含量,降低了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加速了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2)间作提高了核桃生育期深层(40~60 cm)土壤MBC含量和硬核期土壤MBN含量,增加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0~40 cm土层土壤MBN含量,维持了深层土壤MBC含量;(3)间作条件下,土壤β-葡糖苷酶(BG)、磷酸单酯酶(AKP)、α-纤维素酶(CBH)、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均以坚果成熟期最高、硬核期最低,而硬核期5种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处理,坚果成熟期和落叶期均高于单作处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4)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MBC与全氮(TN)、AN和SOM极显著正相关(P<0.01),间作下土壤MBC、MBN与AKP均显著相关(P<0.05);土壤BG、AKP、CBH、NAG和LAP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可见,旱作区幼龄核桃园间作大豆,可以显著增加核桃生育期SOM、AN和AP含量,降低土壤AN和AP的深层积累,提高深层土壤MBC含量,增大坚果成熟期土壤酶活性,加速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

关键词: 核桃大豆间作 土壤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酶活性 矿质营养 旱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类受体激酶MdFER1负调控腐烂病抗性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挖掘抗病基因可为苹果抗病育种提供基因材料。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分析了长春花类受体激酶-1类蛋白(Catharanthus roseus receptor-like kinase-1-like, CrRLK1L)亚家族成员MdFER1在苹果腐烂病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dFER1与拟南芥FER同源但序列相似性较低,仅为46.4%。在‘烟富6号’果实和‘王林’悬浮细胞中瞬时表达MdFER1,果实和细胞对苹果腐烂病的抗性显著降低。MdFER1瞬时表达可显著诱导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相关基因TaNOX和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相关基因HSR203的表达,但抑制防御相关基因PR1和EDS1的表达。综上所述,MdFER1负调控‘烟富6号’果实和‘王林’悬浮细胞对苹果腐烂病抗性,ROS和HR信号被激活和防御相关基因表达被抑制是该基因负调控苹果腐烂病抗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 长春花类受体激酶-1类蛋白 标记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繁殖期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Uhrf1的表达与定位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Uhrf1是一种有多结构域和功能的表观遗传因子,在DNA甲基化、细胞代谢及细胞增殖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探究Uhrf1在母牦牛生殖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集3种繁殖期(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健康牦牛的3种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共9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Uhrf1的表达和定位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Uhrf1在卵泡期输卵管中的表达量最高,妊娠期子宫次之,黄体期子宫最低(P<0.05)。IHC结果显示,Uhrf1主要在卵巢生殖上皮、卵泡膜、卵泡颗粒层、黄体细胞、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子宫腺(uterine glands,UG)中表达。本研究表明Uhrf1在不同繁殖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其在牦牛生殖生理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Uhrf1 牦牛 繁殖周期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