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及净化措施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2
摘要:猪伪狂犬病是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生产中一种危害较为严重且难以防控的疫病,该病在临床生产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且易形成隐性感染,很难将病原彻底清除,给生猪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在猪伪狂犬病原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猪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对该病进行系统诊断及流行情况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及净化措施,有效阻断了该病的潜在危害及流行,相关方法和技术将为同类疫病的防控提供借鉴参考,以期为生猪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性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青枯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原有着广泛的寄主范围及地理分布,给作物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途径。植物在长期与青枯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自身已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机制抵制青枯菌入侵。本文主要总结阐述植物抗青枯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包括图位克隆获得的抗青枯病基因、响应青枯病侵染的相关基因。对拟南芥中RRS1/RPS4抗青枯病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综述;其他作物中,主要是园艺作物中与青枯病相关的基因报道较多,主要包括WRKY转录因子,其次是NAC转录因子以及其他类基因。涉及主要通路是水杨酸和茉莉酸途径,以及新近发现的γ-氨基丁酸和丙酮酸代谢途径。本综述将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植物对青枯病的抗性机制研究及利用抗性资源进行抗病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 -来自CHARLS数据的证据
《财经理论与实践 》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城乡医疗保险统筹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积极情感,同时有效降低了其消极情感.机制检验发现,城乡医疗保险统筹通过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就医便捷性和提升健康预期三条路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健康状况较差、收入水平较高、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更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筛选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渣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以柑橘渣为原料,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菌发酵试验预筛选产蛋白量较高的优势菌株,将预筛选的优势菌株按1∶ 1∶1∶1进行混合发酵;对发酵基质比例、菌液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正交分析,优化柑橘渣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单菌种发酵试验的较优菌种;在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1∶1∶1∶1比例接种,尿素添加量为1.5%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基质柑橘渣与麸皮的比例7∶3、接种量20%、发酵时间8d.研究表明,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所得的蛋白质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提高柑橘渣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鸡羽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 羽毛颜色 基因调控 分子遗传 图灵模型 黑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火龙果新品种-粤红5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22
摘要:“粤红5号”是从大红与普通白肉杂交F1代中选育出的火龙果新品种。2021年8月通过广东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评定,证书编号2021-015。该品种果实成熟时果皮粉红色,鳞片与果皮相对位置为紧贴或略微外张,鳞片长度、厚度均中等,鳞片数16~22个,鳞片尖部绿色;果肉白色,肉质清爽、清甜,无青草味,口感极佳。果实椭圆形,平均纵径10.5 cm,平均横径7.6 c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豆AUX/IA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长素是一种必需的植物激素,而AUX/IAA是生长素原初响应因子在环境胁迫中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VaIAAs在小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对VaIAA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小豆的AUX/IAA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基于RNA-seq分析VaAUX/IAA基因家族在各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小豆全基因组共鉴定到41个VaIAAs基因,亚细胞定位显示均为定位为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来自小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的AUX/IAA蛋白聚集成6组.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均含有内含子数目1~8个,VaIAAs基因包含1~21个外显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参与响应生物/非生物胁迫顺式作用元件最多,包括最常识别到的ATTATA.bos、G-box和sp1基序,还发现富集在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和植物抗逆相关的MYB元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所有VaIAAs均与ARF相连,此外还有部分基因与AXR3(生长素诱导阻遏因子)、MP(转录因子B3家族蛋白)等基因互作.VaIAAs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结论]小豆AUX/IA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系统进化、蛋白质-蛋白质网络互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将为揭示小豆AUX/IAA基因家族在小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长素 小豆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RNA-seq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桂游离酚提取物改善非酒精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活性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云野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探究其不同存在形式酚类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为热带亚热带植物肉桂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四氯对苯醌法分析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体外以游离脂肪酸诱导剂(油酸钠∶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为模型,分析不同浓度的肉桂游离酚/结合酚提取物对NAFLD细胞模型脂滴形成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体内以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NAFLD小鼠为模型,探究体外筛选的强活性酚类提取物对小鼠血脂及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肉桂多酚主要以游离酚(55.99±0.45 mg GAE/g)的形式存在,含有一定比例的结合酚(3.21±0.12 mg GAE/g),其中黄酮类物质(46.49±4.75 mg CE/g)是肉桂的主要酚类物质之一。云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NAFLD细胞模型胞内TG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经中和高剂量的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降低17.07%和26.83%,而结合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游离酚提取物干预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降低42.21%和22.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主要由原花青素C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B3和原花青素B1等物质组成。【结论】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对NAFLD可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原花青素类物质可能是发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 肉桂提取物 多酚 脂肪变性 NAFLD细胞模型 小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