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吡唑醚菌酯对两种优稀水果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推荐登记优稀水果重要病害的防治用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 0.0321 μg/mL 和 2.0167 μg/mL,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抑菌效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 250 mg/kg 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处理3次后对2种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8%和77.4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应用于两种果树病害的防治与示范推广。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黄皮炭疽病 番石榴叶斑病 毒力测定 化学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镁量对烟株养分累积规律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2

摘要:以翠碧一号为试验材料,于福建省烟科所宦溪科研基地布置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共设0(T1,CK)、19.5(T2)、39.0(T3)、58.5(T4)、78.0(T5)kg/hm2 MgO等5个镁肥用量.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以对照的烤烟根系和地上部的氮、磷、钾、镁、钙累积量最小;T5处理的烤烟根系的镁、钾累积量最大,分别为1.60和9.91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98%和8.91%;T3处理的烟株根系的氮累积量最高,为9.92 kg/hm2,比对照增加了40.5%;磷和钙累积量在移栽后150 d达到最高,分别为10.46和4.7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9.1%和4.6%.移栽后63 d,烟株地上部的氮、磷累积量均在T4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4.13和2.4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加17.55%和10.33%;全生育期烟株地上部的钾累积量在T4处理下最高,为100.04 kg/hm2,比对照增加4.80%;烟株地上部的镁在移栽后105 d,T4处理下达到最高,为8.53 kg/hm2,比对照提高了69.06%;T5处理下,烟株地上部的钙累积量在移栽后150 d达到最高,为38.48 kg/hm2,比对照增加1.42%.适宜的镁肥投入可以促进烟株氮、磷、钾、钙、镁的累积;高镁施用量抑制了烟株地上部的钾累积,促进了根系对钾的累积.因此,福建烤烟生产推荐镁肥投入量为40~55 kg/hm2 MgO,增施镁肥可有效改善烟株对养分的吸收和累积.

关键词: 镁肥 烤烟 产量 养分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直/支链淀粉比饲粮对育肥猪粪便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排放的动态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直/支链淀粉比饲粮对育肥猪粪便中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排放的动态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杜×长×大"三元杂交阉公猪72头,按初始体重[(77.00±0.52)kg]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木薯淀粉组、玉米淀粉组和豌豆淀粉组,每组8个重复(栏),每个重复3头猪.3组分别饲喂以木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作为唯一淀粉来源的饲粮,其直/支链淀粉的比值分别为0.11、0.25和0.44.试验预试期4 d,正试期40 d.在正试期的第1、10、20、30和40天采集育肥猪的新鲜粪便,用于主要微生物数量和臭气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与木薯淀粉组相比,第2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梭菌ⅩⅣ(Clostridium clusterⅩⅣ)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数量显著增加(P<0.05);第20、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2)与木薯淀粉组相比,第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乳酸、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第20、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第20、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pH显著低于木薯淀粉组(P<0.05).4)与木薯淀粉组相比,第20、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总挥发性生物胺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3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色胺和尸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2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腐胺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木薯淀粉组相比,第10、20、30和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40天,豌豆淀粉组粪便中粪臭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喂含高直/支链淀粉比的豌豆淀粉饲粮可以增加育肥猪粪便中碳水化合物降解菌的数量,同时减少粪便中蛋白质降解菌的数量,从而降低粪便pH,改变粪便中微生物的发酵模式,最终减少粪便中NH3?N、生物胺、吲哚和粪臭素的排放,且在本试验的第20天即可产生上述效果.

关键词: 淀粉;育肥猪;粪便;微生物;臭气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于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研究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频率、水温和养殖密度.[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交互设计8个处理(Ⅰ~Ⅷ),养殖8周后,评估大口黑鲈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指标,肠道组织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生长因子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结果]主效应仅养殖密度对摄食率的影响和投喂频率对肥满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交互效应仅对肥满度有显著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Ⅴ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中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处理Ⅱ、Ⅳ、Ⅵ、Ⅷ,分别提高10.16%、10.61%、9.27%和8.4%;摄食率显著高于处理Ⅰ、Ⅱ、Ⅳ、Ⅵ,分别提高10.94%、27.02%、26.45%和17.38%;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处理Ⅳ、Ⅶ、Ⅷ,分别降低7.87%、8.89%和8.89%.而处理Ⅰ生长性能与处理Ⅴ相比,仅摄食率显著降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并无显著差异.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对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以及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处理Ⅴ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处理Ⅳ、Ⅵ、Ⅶ,处理Ⅰ、Ⅴ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处理Ⅲ,处理Ⅰ、Ⅲ肌层厚度均厚于处理Ⅶ,其他各处理均无显著差异.处理Ⅰ和Ⅴ的肝脏GH和IGF-1基因表达量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大口黑鲈最适宜的投喂频率为2~3次/d,水温为25℃,150 L水体养殖25尾.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投喂频率 水温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与启示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2

摘要:总结广东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经验,为进一步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提供指导。分析总结“县域供销服务平台+乡镇供销服务站”的区域属地化管理、选聘“村助理”直接对接农户、“属地飞手”的模式及智能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推广机制和推广应用效果。专业化统防统治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经分析对比,2017-2020年统防统治田块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分别提高6.40%~9.35%、2.4%~11.4%、3.5%~17.1%、6.8%~17.1%、1.1%~4.5%,增产增收作用明显。参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水稻可增产减损750 kg/hm2以上。广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打造了全省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台山模式”和“台山样板”,形成了可复制的技术模式。减少了农药用量,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农村环境增绿。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 植保无人机 台山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遥感监测机器学习算法对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未成熟之前对水稻产量进行监测,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方式,指导合理追肥,另一方面,可以准确掌握水稻的产量信息,帮助政府提前做出决策.以2019年—2020年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试验基地氮肥梯度实验为基础,分别获取水稻分化期和抽穗期冠层高光谱数据、作物群体长势参数(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及作物养分吸收量,利用贝叶斯岭回归(BRR)、支持向量回归(SV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三种方法建立各生育期的产量监测模型并进行精度对比,确定水稻产量的最优估算时期和最佳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BRR和SVR方法更适合产量监测,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的参数组合下均有较好的表现(R2>0.82,NRMSE<8.22%);基于2019年与2020年数据,采用全波段光谱信息进行产量监测时,分化期最佳监测模型为BRR模型,R2为0.90,抽穗期最优监测模型为SVR模型,R2为0.87;采用全波段光谱协同作物群体长势参数进行产量监测时,两时期最佳监测模型均为BRR模型,R2分别达到0.90和0.92;相较于BRR模型和SVR模型,PLSR模型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参数组合下,最高R2仅为0.75;基于2020年数据,以三种不同的参数组合作为输入时,两时期估算结果均为BRR模型最优,且分化期建模精度高于抽穗期(R2至少增加0.02,NRMSE至少降低0.61%);当输入参数组合为全波段光谱协同作物群体长势参数、作物养分吸收量时,BRR模型对产量的估算精度达到最高,R2为0.94.分析认为产量的最优监测时期是分化期,最优监测模型为BRR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水稻产量的早期遥感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水稻估产 贝叶斯岭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抗体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毒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给人类和禽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且其对农产品的污染给全球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控制毒素污染、毒素检测和降解的相关技术研发尤为迫切.目前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检测和大规模筛查的常用手段是以抗体为核心材料的免疫分析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新兴的纳米抗体具有体积小、易于体外表达、稳定性高等天然优势,因此其在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发中广受重视.系统总结了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常见真菌毒素检测相关纳米抗体的研发进展,重点综述抗真菌毒素纳米抗体和抗独特型纳米抗体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免疫测定等不同免疫分析方法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中纳米抗体的半数抑制率、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等性能参数,分析基于不同类型纳米抗体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新抗体研发难度大、检测毒素种类少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指出纳米抗体和真菌毒素结合机制分析、理性设计、定向进化、结合多肽的筛选和设计等前沿技术在纳米抗体设计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基于纳米抗体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提供思路.

关键词: 真菌毒素 纳米抗体 免疫分析 农产品 检测技术 IC50 检测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辣椒BCAT基因家族鉴定、表达分析及克隆

广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q.)BCAT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布、性质及表达模式.中国辣椒是辣椒的5个主要栽培种之一,果实通常具有由支链酯类形成的浓郁果香.支链氨基酸转氨酶(BCAT,Branched-chain Aminotransferase)负责催化支链氨基酸合成相应2-氧代酸,是催化合成支链酯类的第一步反应酶.[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中国辣椒的BC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表达分析和克隆.[结果]获得5个BCA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cBCAT1、CcBCAT2、CcBCAT3、CcBCAT4和CcBCAT5,随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克隆CcBCAT1~CcBCAT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分布于辣椒的4条染色体上,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氨基酸长度在184~557 aa,分子量为20.29~89.60 ku,等电点为5.57~8.34.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CcBCAT1定位于叶绿体和线粒体,其他基因家族成员均位于叶绿体.CcBCATs基因时空表达分析显示,CcBCAT1-4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cBCAT2~CcBCAT4相对表达量随着辣椒的成熟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其中CcBCAT4最为明显、CcBCAT1则相反、CcBCAT5未检测到表达.[结论]明确中国辣椒BCAT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推测CcBCAT4参与辣椒果实相关次生代谢物合成.

关键词: 中国辣椒 支链氨基酸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征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年我国禽流感等禽病流行情况与2022年预测分析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火龙果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摘要:火龙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是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优稀水果之一.随着火龙果连年种植以及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张,火龙果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火龙果溃疡病、茎腐病、蚧壳虫等病虫害在部分果园大面积暴发,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火龙果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发生流行规律、防治难点以及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火龙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火龙果 病虫害 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