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花生籽仁抗黄曲霉菌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花生是最易受黄曲霉菌侵染的作物之一。为进一步阐述花生籽仁抗黄曲霉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前人已从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籽仁中分离提取出多种能直接抑制黄曲霉生长或分生孢子形成的物质。本文综述了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及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目前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从成分上可以分为多酚类物质和抗菌蛋白。同时,研究指出苯丙烷类代谢通路及活性氧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花生抵抗黄曲霉侵染、定殖及产毒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具有抗黄曲霉活性的物质将被发现和验证,以发掘更多抗黄曲霉花生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毒素污染 生理生化机制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河南省夏播谷子品种的适宜播期,以4个谷子品种豫谷17、豫谷23、豫谷28、豫谷29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6月11日、6月19日、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处理,分析了不同播期下谷子品种的生育期、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至抽穗的时间缩短,而抽穗至成熟的时间延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开花期和成熟期营养器官干质量总体上均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所有品种前3个播期的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转运量较高,花前各营养器官干物质的转运率总体表现为茎鞘>叶片>茎秆,对籽粒的贡献率正好相反,表现为茎鞘<叶片<茎秆。不同播期下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转运率介于17.26%~45.83%,总体上随播期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花前营养器官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介于8.83%~25.17%,变化规律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谷子穗长和穗粗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品种差异,受播期的影响较小;而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随着播期的推迟,下降趋势明显。4个谷子品种的籽粒产量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不同品种对播期推迟的响应不同,豫谷17、豫谷23的适播期最短,为6月19日之前;豫谷28适播期次之,为6月26日之前;豫谷29的适播期最长,为7月3日之前。综合分析,河南省夏播谷子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19日之前,可结合品种特性适当提前和推迟。

关键词: 播期 谷子品种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转运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密植方式对夏直播花生叶片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关键词: 密植 花生 叶片功能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霉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腐霉利是一种杀菌剂类农药,主要作用是防治蔬菜、水果及农作物的菌核病、灰霉病及黑斑病,由于其抗真菌效果良好,高效低毒,因此其在世界各国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腐霉利在果蔬中的残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从而危害动物及人体健康与安全,甚至导致癌症发生,因此许多国家对农产品中腐霉利最大残留做了限量要求.2020年,我国有多起农产品中腐霉利超标的报道,凸显出对腐霉利监控检测的重要性.为了减少腐霉利对消费者的危害,本文对腐霉利监控检测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展望了该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腐霉利;杀菌剂;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式杂交群体的花生荚果性状遗传模型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巢式群体的5个组合的F2家系的荚果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式解析,以期了解巢式杂交群体的荚果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巢式杂交群体具有丰富的荚果性状的变异类型,荚果长、宽和百果重在5个组合中的最小值至最大值变异幅度分别为(14.30~22.09)mm~(38.36~45.12)mm、(7.06~10.47)mm~(17.13~22.74)mm和(62.41~94.38)g~(266.75~364.00)g。荚果长与荚果宽、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与荚果长宽比的相关性较小;荚果宽与荚果表面积、荚果表面周长、百果重存在正相关,与荚果长宽比存在负相关。不同杂交组合的不同果型性状的遗传模式均有差异,最佳遗传模型为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两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主基因遗传力22.79%~91.62%,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各不相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差异对荚果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为利用NAM群体开展荚果性状QTL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为专用型花生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巢式杂交群体 荚果性状 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合特性的8个葡萄品种耐弱光、抗高温特点比较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葡萄品种的耐弱光、抗高温特点,为选择其合适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年生阳光玫瑰、瑞都红玉、浪漫红颜等8个品种的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不同品种成熟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在大棚自然条件、大棚遮阴条件和大棚高温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结果】8个葡萄品种的Pn随光量子通量密度的增强表现出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由光响应曲线计算得到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能够较好地反映不同葡萄品种在弱光和强光条件下的Pn。金手指、瑞都红玉、甜蜜蓝宝石的耐弱光能力和在遮阴条件下的Pn均较高,最大Pn分别达到15.2、14.4、12.6μmol·m-2·s-1。不同品种的Pm与日Pn最大值高低顺序基本一致,甜蜜蓝宝石、金手指的日Pn最大值较高,分别达到15.9、15.7μmol·m-2·s-1。巨玫瑰、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LSP较高,均大于1300μmol·m-2·s-1。在大棚高温条件下,金手指、蜜光、瑞都红玉的Pn较高,巨玫瑰、阳光玫瑰、夏黑、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的Pn显著降低。【结论】金手指、瑞都红玉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和抗高温能力,适合各种模式设施栽培;甜蜜蓝宝石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但抗高温能力较差,适合促早和延迟栽培;蜜光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强的抗高温能力,适合避雨栽培;夏黑、阳光玫瑰具有中等的耐弱光能力和较差的抗高温能力,适合促早栽培;浪漫红颜、巨玫瑰的耐弱光和抗高温能力均较差,不适合设施栽培。

关键词: 葡萄 光合特性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耐弱光 抗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酸可乐定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抗血清 ELISA鉴定

食品与机械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新型瘦肉精盐酸可乐定(Clonidine hydrochloride, CLO)鼠源多抗血清。方法:以CLO的衍生物盐酸阿可乐定(Apraclonidine hydrochloride, ACLO)为半抗原,采用戊二醛法将ACLO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和鸡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CLO-BSA和包被抗原CLO-OVA。采用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其偶联效果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抗血清。利用间接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效果较好,所获小鼠多抗血清效价均达到1∶12 800以上,其中3号小鼠敏感性最好,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82.75 ng/mL,与其他几种常见的瘦肉精类药物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9%,特异性良好。结论:通过戊二醛法成功合成了高免疫原性的CLO人工抗原,并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CLO鼠源多抗血清。

关键词: 盐酸可乐定 人工抗原 多抗血清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对烤烟成熟期土壤养分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小区处理方式,分别设置常规施肥(CK)和750 kg/hm2生物炭+常规施肥(T)2组试验,探究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促进烟株生长发育;与CK相比,生物炭处理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增加,分别提高了1.82%、12.36%和64.5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分别降低了2.02%和9.00%;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烤烟根际土壤中优势细菌与土壤pH、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碳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Myxococcota和Desulfobacterota与土壤pH、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Bacterdidota与Patescibacteria与土壤pH、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物炭施用通过改善根系周围矿质营养和微生物群落进而提高烟叶质量。生物炭有利于成熟期土壤养分固持及根际促生细菌群落增加。

关键词: 生物炭 烤烟 植烟土壤 细菌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芦笋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绿芦笋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品品质,以复水比、色差和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热风温度、转化点含水率、微波功率与考核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到绿芦笋最佳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为:前期热风温度55℃、转换点含水率42.00%、后期微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得到复水比为2.54,a值为2.07,感官评分为15.16。通过实验证明模型可靠有效,可用于生产预测和控制,试验为绿芦笋干制品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绿芦笋 联合干燥 热风-微波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的氯吡脲对草莓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通过对对照组和白熟期外源施用氯吡脲处理组的成熟草莓果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探讨外源喷施氯吡脲影响草莓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和其通路的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草莓白熟期喷施氯吡脲,成熟果实中有1176个基因表达上调,2031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基因的富集分析发现,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信号传导、淀粉和蔗糖代谢、内质网蛋白加工以及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代谢途径。结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和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受氯吡脲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是通过不同激素的共同调控来影响草莓的生长成熟。研究结果为氯吡脲影响草莓果实成熟调控基因的挖掘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氯吡脲 草莓 转录组学 差异基因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