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不同追氮模式对直播稻根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规粳型旱稻品种郑旱9号和郑旱10号为材料,在总施氮量270 kg/hm2条件下,设置3种追氮模式,基蘖肥:促花肥:保花肥分别为6:4:0(T1)、6:2:2(T2)、6:0:4(T3),以施用等量基蘖肥、生长中后期不施氮处理(T0)作为对照,研究生长中后期不同追氮模式对直播稻根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直播稻高产栽培和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郑旱9号和郑旱10号抽穗期及抽穗后10、20、30 d的根干质量、根系氧化力、生长素含量、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均表现T2>T1>T3>T0,2个直播稻品种的穗数在不同追氮模式间无显著差异,穗粒数均表现为T2>T1>T3>T0,结实率均表现为T2>T3>T0>T1,千粒质量均表现为T2>T1>T0>T3,产量均表现为T2>T1>T3>T0,其中T2处理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产量分别较T0处理提高41.4%和40.7%.综上,直播稻拔节后分次适时追施氮(促花肥、保花肥)能够促进中后期根系生长,维持根系较高的生理活性,延缓根系衰老,提高直播稻产量.

关键词: 直播稻;追氮模式;根系生理性状;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蚜茧蜂对麦田蚜虫的防治效果

烟草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发掘利用麦田麦蚜自然繁育烟蚜茧蜂的潜力,建立蚜虫生态区域联防联控体系,以麦田自然发生麦蚜为防控对象,在麦田中释放单位面积不同数量的烟蚜茧蜂,调查并分析了释放烟蚜茧蜂与化学药剂处理和空白对照田块烟蚜茧蜂对麦蚜的寄生率、麦蚜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以及小麦产量指数等参数。结果显示,在麦田中麦蚜平均数量达到300头/百株时,烟蚜茧蜂释放量90 000头/hm2时可较好地控制麦蚜为害;释放烟蚜茧蜂20 d后对麦蚜的寄生率达73.94%,对麦蚜的防治效果达86%以上,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相当;释放烟蚜茧蜂后麦田中自然天敌昆虫得到了有效保护。烟蚜茧蜂防治麦蚜的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率达15.1%。因此利用烟蚜茧蜂可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增加麦田自然烟蚜茧蜂的种群数量,降低烟田烟蚜生物防治成本。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田 蚜虫 防治效果 区域联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辛酸对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硫辛酸对热应激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只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Ross 308雄性肉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其中,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常温饲养;B、C组饲养于循环高温环境,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0 mg/kg的硫辛酸.结果表明:(1)C组平均日增重比B组提高了12.6%,料肉比降低了6.2%(P<0.05),A组和C组生产性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C组回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和盲肠绒隐比显著高于B组(P<0.05);盲肠的隐窝深度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C组的绒毛形态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C组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IL-6水平显著低于B组(14.5%、9.1%和19.3%)(P<0.05);(4)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各项抗氧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硫辛酸可以提高热应激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肠道绒毛形态和屏障功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热应激;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抗氧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丰富植物组织化蛋白的原料来源,改善其风味,提高其营养价值,以亚临界芝麻蛋白粉为主要原料,谷朊粉为辅料,利用双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对芝麻组织化蛋白工艺进行研究,并根据挤压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等3个因素对组织化蛋白组织化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极显著,回归方程具有很好的拟合度;对组织化度影响的因素由大到小为挤压温度、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水分含量与挤压温度、挤压温度与螺杆转速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P<0.05);得到最优工艺为水分含量65%、挤压温度160℃、螺杆转速190 r/min,此时组织化度为2.45。

关键词: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 挤压组织化 组织化度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声像档案问题和优化策略

卷宗 2021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声像档案管理中,能在提升档案应用效率的同时,建构更加多元的档案监管模式,并且维持综合管控质量.本文分析了基于大数据的声像档案应用意义,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 大数据 声像档案 问题 优化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麸质玉米馒头配方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了以玉米面粉为基础原料制作无麸质馒头的可行性,考察了菊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黄原胶(xanthan gum, XG)和水分等因素对无麸质玉米粉馒头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对无麸质馒头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无麸质馒头的硬度随菊粉添加量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HPMC和XG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3者的添加对其弹性影响均不显著;添加一定量的水分可以显著增加无麸质馒头的弹性,降低其硬度。当在全玉米粉中添加菊粉11.01%、黄原胶0.92%、HPMC 0.51%、水分79.5%(均为质量分数)时,所制得的无麸质馒头具有与普通馒头相似的口感和质地,接受度较高,且富含膳食纤维。

关键词: 无麸质馒头 菊粉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黄原胶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构建整合F基因的重组MDV疫苗株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预防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新城疫病毒(NDV)混合感染鸡引起的疾病,构建表达NDV F蛋白的MDV疫苗株CVI988 BAC重组载体,并包装成重组病毒,为疫苗免疫提供更多的重组疫苗选择。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带有卡那霉素(Kanamycin,Kana)抗性基因片段的F基因,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其整合到CVI988 BAC上,进一步诱导I-SceI表达敲除Kana基因而获得重组质粒CVI988 BAC-F。通过磷酸钙法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获得重组病毒。结果: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重组病毒能够表达F蛋白。病毒生长曲线和蚀斑大小测定结果表明,F基因的插入不影响病毒的体外增殖。结论:利用BAC技术成功构建了整合F基因的重组MDV病毒CVI988 BAC-F,为MDV重组疫苗研发,防控NDV与MDV共感染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细菌人工染色体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马立克氏病毒 重组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尖孢镰刀菌拮抗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拮抗真菌菌株,试验以河南省豫中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为试材,以主要致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为主要靶标,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获得土壤真菌371株,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获得1株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0111。抑制效果测定表明,该菌株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3.13%,对根串珠霉菌、拟茎点霉、链格孢菌等其他8种烟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促生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使烟草种子萌发率提高5.34%,烟苗根长增长率为62.39%,对盆栽烟草的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鲜重也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为进一步相关机理的研究和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棘孢木霉 抑制效果 促生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信息数据库探讨山药的营养功能及作用机制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数据库进行山药营养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山药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平台构建山药-化合物-靶点网络,找出潜在的重要化合物。采用String数据库对山药所含化合物的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筛选出山药所含化合物发挥功能作用的潜在关键靶蛋白。通过R软件对潜在作用靶标进行KEGG功能富集分析,找出发挥功能的关键代谢途径。结果:构建出山药-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出甘氨酸、丙氨酸和豆甾醇等11个与营养功能相关的重要化学成分。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找出氧化氢酶(CAT)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11个关键靶蛋白。KEGG通路富集结果表明,山药所含的化合物可能是通过系统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碳代谢以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多个关键代谢途径发挥营养功能。结论:研究结果为山药营养功能的定位提供科学依据,为系统阐明药食同源食物作用机制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山药 功能 作用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累积磷的供磷能力及其有效磷消耗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长期过量施肥极大地提升了土壤中磷的累积量。研究土壤累积磷的有效性及其消耗特征,可为发掘土壤中的磷资源,保持土壤磷肥力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依托"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从中选取5个磷地力水平地块,其土壤基础Olsen-P含量分别为1.2、14.3、27.6、55.4、72.3 mg/kg,依次记为L1、L2、L3、L4、L5,设置微区试验。从2016年6月开始,只施用氮、钾肥,不施磷肥,连续进行了3年6季玉米小麦轮作种植。调查6季作物产量、土壤供磷能力,分析Olsen-P的消耗量及变化规律。【结果】潮土磷地力水平从L1提高到L2和L3时玉米和小麦产量快速增加,超过相应磷地力水平后,继续提升磷地力水平对增产贡献不大,L1、L2、L4、L5地块6季总产量分别是L3地块的37.4%、82.8%、104.7%和102.3%。相比玉米,小麦对土壤磷的需求更高。保障小麦-玉米高产所需的年供磷(P)量为203.2 kg/hm2;供磷能力低的L1、L2、L3地块总供磷量分别是高产所需供磷量的19.2%、65.4%和94.9%。基础磷地力超过L3地块水平,基本可保障小麦-玉米连续6季获得较高产量的供磷能力。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和玉米籽粒作物吸磷(P)量分别为0.48和0.34 kg。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Olsen-P的季消耗速率与土壤Olsen-P含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y=0.1219x-0.1557,R2=0.9894**),L5、L4、L3、L2磷地力水平地块每季Olsen-P的消耗量分别为8.37、7.06、3.03、1.59 mg/kg,消耗速率符合指数下降模型Y=69.642e–0.169x,每季消耗基础Olsen-P的15.5%。【结论】长期大量施用磷肥可以快速提升潮土有效磷含量至很高水平,但是土壤的磷地力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不再提高。停止施磷肥后,土壤的有效磷水平呈指数下降,下降至农学阈值仅需约9.1季。停施磷肥后,土壤的供磷能力下降也很快,小麦产量在第二年(第三季)即显著降低。因此,持续合理的磷肥施用量是维持潮土适宜的磷地力水平,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磷地力产量 Olsen-P含量 供磷能力 有效磷消耗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